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近年來,面對基礎教育面臨的種種問題,尤其是面對許多基礎教育學校把中學教育的終極目標定位于把學生送進高一級學校深造;中學生把中學階段的學習看作是上大學的敲門磚的教與學上的急功近利和目光短視的現象,我們對我校傳承百年的“誠恒”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做出了時代的詮釋。“恒”即恒遠、持久。它不光指學生學習要有持之以恒的態度,而且指學校里的教育使學生難忘,亦即要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恒久的印記、在學生的心里產生久遠的效果,甚至對他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使其終身受用。于是我們提出了“難忘教育”的主張,“實施難忘教育,實現教育難忘”既是我們的辦學理念,也是我們的教育理想。
新課程要求教師與之同步成長,而有效實施難忘教育的關鍵在于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本課題的核心概念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簡言之:“難忘教育”期待怎樣的語文老師。
從大的方面而言,“難忘教育”追求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人品學問的同步卓越,因而“人品學問”是核心內涵的關鍵詞。同時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既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更是以教師專業自主意識為動力,以教師教育為主要輔助途徑,教師的專業知能素質和信念系統不斷完善、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涉及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專業技能的嫻熟、專業情意的健全三個方面。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章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作為“專業人員”,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到達專業成熟的境界。
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世界潮流。1980年,《世界教育年報》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發表了一組系列文章,核心內容是:把教師視為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專業工作者,專業化的目標是發展教師的教育教學的知識技能,提高教學水平。
江蘇省南通中學語文學科,曾經聚集了一批學問精深的先生。上個世紀初通中建校伊始,國文首席教員徐益修先生“江左國學大師”(王個簃語),以治學之余,報效桑梓執教于南通中學。徐先生一生“研治實學,不騖虛文”,這樣的治學思想指導下的教學則“博洽多文,凝練厚重”。他的課往往旁征博引、山重水復,又要言不煩、文質彬彬。他以自己的豐厚學養奠定了南通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風格,并影響了一代代追隨者、踐行者。人品學問同步卓越的精神需要傳承,卓越的前提是有堅實的專業基礎,亦即“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課標”關于“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有如下闡釋: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
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認真讀書,精心鉆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應遵循教學基本規律,并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按照學校的規劃,積極開設選修課,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二)主體教育理論
主體教育的重心是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培養,但是教師的主體意識不強,對主體教育理論的理解不夠都會直接影響到主體教育的實施。故而教師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是課程開發者和管理者,提升教師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是實現與課程“同步發展”的前提。
(三)人格心理學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的統合模式。它具有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方面。自我調控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
以馬斯洛和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論者認為,人是積極主動、追求自我實現的健全的機體,自我實現是人性的本質。人本主義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論,包括自我觀念、積極關注、自我和諧和自我實現四個要點。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與主要內容
(一)通中語文學科優秀教師群體對學生終身發展的影響;
(二)新課程要求下的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有效課堂教學與難忘教育;
(四)語文教師專業成長與難忘教育個案研究;
(五)難忘課堂教學實錄;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獻研究
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特別是有關南通中學語文學科的前輩人品學問同步卓越的回憶錄
與研究論文。
(二)行動研究
組織課題組成員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同時,努力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并寫出課堂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
(三)案例分析
分析難忘課堂的優秀案例,探討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意在建構難忘課堂中的作用。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第一階段:1.材料采集——個案研究、教學實錄;2.理論學習
(二)第二階段:整理材料,分析研究;
(三)第三階段:教學實踐。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一)第一階段endprint
1.理論學習
學習《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人格心理學》與相關的教學理論,為研究做好理論準備。
2.材料采集
搜集的教學案例有南通中學“導學式”教學案例,百年校慶“難忘教師”校友回憶錄,研究論文有周度《南通中學前輩學者教學思想管窺》、許建平《江蘇省南通中學人本化教師群體簡介》。
(二)第二階段
1.通過分析研究完成研究論文《從訓練課談語文教師對專業成長邊際的突破》《30年前的名師們》。
2.確定走內涵式發展的專業成長方向。徐曉嵐、李偉以古代文學尤其是古典詩詞為專業發展方向。李偉的三篇論文《高中古詩詞的人文教育價值》《古詩詞意象教學三角度》《古詩詞語言欣賞談片》,有理論有實踐,記錄了個人專業成長的軌跡。夏立東的《內隱學習:促進語文有效教學的必要途徑》,有力證明“教師的專業發展的平臺首先是教學”的觀點。
(三)第三階段
1.教學實踐及公開課展示
開設各級各類公開課、研究課20多節。
2.個人專業成長目標達成
課題組成員分別獲評南通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南通市直屬學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新秀。多人完成教育碩士階段的學習,獲得學位證書。
八、課題研究成果
(一)提升知能素質
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課題組成員立足于學科專業理論,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讀詞小札》記錄了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由“教書育人”向“學術”領域“突破”的成長軌跡。
“小札”選唐五代兩宋詞人五十八人,選詞約一百首。輯取古今詞論,意在為非專業人士引入專業視角,提供一定的賞鑒武器。詞論多選取灼見精警的。而札記有從某一詞論生發開來,展衍深化的,更多的是融入個人情感的感悟,記錄一般學術視野以外的解讀體驗。同時引進多元解讀的觀點,在繼承的同時賦予了些許“現代”特色。當然,“個性化”又不能脫離詞的“一般性”,因此特別注重詞的形象性、抒情性與音樂性的分析。
“散論”系作者多年來詞學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心得,簡擇出四十篇,分為八個方面,每個方面涉獵五個問題,匯成一家之言。
《讀詞小札》作為“難忘教育”系列叢書之一2012年2月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知識結構需要更新與豐富,要真正提升知能素質還必須突破學科界限。課題組以語文訓練為切入口,從“多題一解揭規律”、“一題多解重多元”、“一題多變求應變”三個方面論述突破狹義的學科知識與借鑒其他學科的基本原理的重要性。研究成果《從訓練課談語文教師對專業成長邊際的突破》發表在2008年10月的《語文教學與研究》上。
《彈性表達之于情思的外化》一文是研修專業理論與“突破”專業限制有機結合的案例。“彈性表達”借助的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突破”專業限制求發展的思想方法的體現。“彈性”又是聞一多先生關于詩歌理論的重要學術觀點。文章以豐富的材料,從“清靈而飛動”、“豐潤而蘊藉”、“格高而韻遠”三個方面,探討彈性表達在情思的外化中的作用。實踐著教師專業成長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理想追求。
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是教學,有了堅實的專業基礎,還需要有嫻熟的專業技能。《讓課堂彰顯“語言”的魅力》《內隱學習:促進語文有效教學的必要途徑》《試論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能力訓練》《簡約而不簡單》《論視覺文化背景下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誤區》等研究論文,反映了課題組成員在提升專業技能方面的教學實踐與理論思考。
(二)完善信念系統
完善信念系統,需從健全專業情意入手。《30年前的名師們》一文深入到精神與器識層面探討“難忘教師”的成長規律。“理想主義、薪火傳承”是南通中學前輩們之所以令人“難忘”的兩大顯著表征,也是他們“美麗人生”的突出表現。“真力彌滿,萬象在旁”,不斷實現主體精神的超越,是他們的人生得以美麗的原因,也是他們信念完善所在。“樂為人師,羞為經師”是他們的職業理想,也是“難忘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
課題組認為,理想主義者是最美麗的。正如美麗的色彩需要自我調配一樣,要創造美麗的人生離不開審美化的人生設計。小到一個階段,大到整個人生,都要有所規劃。選擇什么樣的目標,追求怎樣的境界,要了然于心。在進行審美化人生設計時,要關注社會,分析、總結現實人生,清理紛繁的主客觀因素,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
要懂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人生的軌跡只有一條,關上一扇門,才能打開另一扇門;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軌跡,美麗與否主動權在于我們自己。有了人生規劃,我們還要積極地付諸行動。在踐行中,學會挑戰危機、障礙和困難,挑戰從來不敢觸摸的領域;在實踐中,調整人生軌跡,完善人生設計。同時人生設計一旦完善,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要躬行履踐執著不移,這樣人生才得以美麗。
該文發表在2009年12月《福建教育》上。
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專業情意健全的老師,往往有自己的課堂教學審美訴求,教師的審美訴求,又是滲透在滿足學科知識訴求、學生心理訴求的操作策略中的,而這些策略無不體現了教師“尊重生命,重視發展”的基本理念。《讓課堂彰顯“語言”的魅力》反映了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10年12月《閱讀與鑒賞》上。
綜上,關于完善的信念系統我們的基本觀點是:
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優秀語文教師的精神本質;
樂為人師,羞為經師——優秀語文教師的理想境界;
尊重生命,重視發展——優秀語文教師的職業操守;
凝練厚重,博恰多文——優秀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
(三)淬煉一支隊伍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是最令人難忘的。課題組成員實現了各自專業成長目標,成為南通中學語文學科的骨干力量,并以扎實的專業基礎、嫻熟的專業技能,在各類教科研比賽中獲獎。
可題組成員還被聘為“江蘇省優質教學資源(高中階段)”研發創作團隊主講教師,面向全省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課題研究重在自我專業成長,在提升知能素質、完善信念系統的同時,我們雖然有一些教學上的探討,但對于建構“難忘課堂”而言,理論的探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未來,我們將以“助發現”教學策略與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研究為課題,深化我們的研究,向“人師”的專業境界邁進。
(徐曉嵐 江蘇省南通中學 226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