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文教育生命價值的實質
(一)從靜態語文文本闡述語文教育的生命價值
語文以獨特的人文彈性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包容了多元化的思想意識,記錄了中華民族的生命發展歷程。語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詞、每一句無不自然展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氣和精神意蘊。語文與生命的循環、歷史的發展緊密相關,語文教育體現了生命的體驗和創造,展現了生命的超越和對生命超越的追求。
語言文字是語文的載體,獨具特色的方塊字展現了生命的意義,成為生命意識的符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語言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們情感的表達多離不開語言文字,語言文字的這種功能體現了人的生命價值和美感。無論是從書法藝術還是從美學角度看,漢字的橫平豎直無不透露出生命的底蘊,張揚著生命的個性。漢字所營造的世界是人們精神依存的世界,是無數先輩在歷史的長河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創造的開放的思維空間。作為一種靜態的文本,語文侵染著生命的色彩,積淀著人類文明中的生命精華,充滿生命的情趣、內涵和意味。語文教育中無處不散發著對生命價值的感悟與升華,在這個用文字營造的心靈世界中,體現了語文教育的生命價值。“日日參省”、“鍥而不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體現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生命意識。“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借用紅杏跳動的生命體現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二)從動態語文教育過程闡述語文教育的生命價值
語文教育是一個復雜而豐富的動態交互過程,以語言和文字的載體傳遞生命的感悟和價值。語文教育充滿生命的張力,是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運用語言和文字塑造一種生命價值觀,培植一種精神。接受語文教育的個體在這個動態交互過程中,滿足自己對生命成長、活動、完善的潛能需求。目前的語文教育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生命價值觀念的培養方面存在很大缺陷,過度的強調了語文的工具性能,從而忽視了其基于生命成長的交往行為,忽視了其對個體成長的影響及塑造。
教師和學生是語文教育的兩個主體,是具有感知和認知能力的生命體,都是以真實的身份出現在語文教育中的。在語文教育的動態交互過程中,他們相互交流生命的感受及體驗,共同傳承語文文化,推動語文教學的進行。在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是互動的動態促進過程,是師生生命潛力激發和生命激情煥發的過程,是顯示人的本質力量和價值的過程。真正的語文教育是文化傳承、感知交流、生命認知的交流過程,不僅僅包含知識與技能的傳授。
二、語文教育生命價值觀的實施
(一)融入生活,實現語文教育與生活的內在統一
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是生活的積累與體現,二者是相互統一的整體,語文所蘊含的知識與感悟是生活的長期積淀與濃縮的精華,進而傳達給個體,使個體在現實生活中體會語文所包容的多元化生命感悟。我國語文教育學家劉國正曾說:“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由此可見,語文教育離不開生活,應緊密結合生活,融入生活,實現語文教育與生活的內在統一。
首先,在平時的語文教學設計中,應注重生命意識的滲透,使語文教學的內容與過程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過程中能夠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使其感覺到語文與自己平時的生活是統一的整體,是生活的展現和啟示。比如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中,按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生活分成三大版塊,每個版塊制定結合生活的主題,且滿足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需求。其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積極主動的營造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對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進行重構。重構的方式一般采用兩種,一種是由生活引入到教學中,另一種方式是由教學拓展延伸到生活中。比如讓學生去室外切身的感受雷雨,進而結合《雷雨》一文,讓學生描述其心理感受,這樣語言文字就被賦予了生命。再次,利用語文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最后,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學生自發性的體驗生活,感悟生活,這樣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他們深刻理解語文的底蘊。
(二)融入情感,實現語文教育與情感的交融
情感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保持活力的基礎,是靈魂的構成要素,有感情的生命體才會展現出朝氣與活力,散發出五彩光芒。情感是個體感受與體驗的表現,是生命中最活躍的因素。情感自始至終處于語文教育中,是師生間交流的紐帶,是知識、技能傳承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牢牢抓住情感這條主線,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首先,學校及教師應該發揮生活情感的作用,主動營造富有情感的教育氛圍,使學生始終處于活躍的情感狀態下,保持積極的語文學習興趣。呂叔湘曾說:“有些作品不分析還能感動的,一分析就不行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語文教育的困境,缺乏情感的語文教學使得教學過程蒼白、干癟。其次,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充滿情感、情緒高漲,激發學生的情感共振。再次,在教學內容上,善于借助教材,引導學生體味作品形象所隱含的感情。深度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充分發揮作品的情感優勢,給學生充足的自由去體驗課文中的情感,這樣教學就不再是一種冷漠無趣的工具性傳遞,而成為師生與語文間的心靈交換。
參考文獻:
[1]孟紅霞.讓學生感受生命之美——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有機滲透生命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3).
[2]黃春.中學語文教學中關于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
[3]李敏,丁威.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價值的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2).
(張雄 甘肅省張掖市沙井鎮中心學校 734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