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諸子散文寫作特征淺議
先秦諸子散文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對厲代學子認識人生、社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成為歷代學者景仰、學習的對象。《論語》中孔子主要彰顯其“仁”的思想,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等。《孟子》主張“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貴君輕”等。《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老子》《莊子》主張天人合一,順應自然;體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先秦諸子散文最為顯著的寫作特征就是將豐富的、富有個性的思想寄予字里行間,寫作內容深入社會現實,體現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思考與認識,表達了作者獨到的思想與感受。其寫作方法或邏輯嚴密、或形象生動、或氣勢磅礴,為歷代學子千萬遍的學習誦讀。
二、先秦諸子散文寫作經驗對中學作文的指導意義
1.引導學生能因意、因情進行寫作。先秦諸子散文能在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傳承下來,是因其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寫作取向,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與自主發展,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個人見解與思想的空間,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寫作的創新精神,從而實現寫作內容的充實與生動。
2.作文不能空洞無意,應深度反映生活。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出現大的變革,先秦諸子通過游歷、交流及觀察對社會、歷史、人生形成自己獨有的觀點,通過文字對這些現象進行形象表述,從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及人們的思想狀態。因此教學中應將學生視野引向社會生活,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并討論,進而使文章內容豐富,意蘊深刻。
3.作文教學中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先秦諸子將個人對社會、生活及人生的思想、觀念、見解都融入到散文寫作中,才能使得其文如此意蘊豐厚生動特別。因此在平時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各種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參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思想和情感。
三、現階段初中生寫作現狀分析
現階段學生寫作仍然是濫于模仿,創新意識不明顯,情感蒼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是,寫作內容偏離真實生活,導致內容空洞。學生遠離生活必然就不能對事情或人物有深刻認識與感悟,在寫作時也就只能胡編亂造或尋章摘句了。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結果,學生感悟及思想道德培養不夠明顯,長期下來使得學生對生活難以產生獨到的見解與感悟,也就沒有“情”“感”之說,沒有了情感也就寫不出好的文章來。第三,對寫作認識存在偏差。良好的寫作水平需要長期積累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時作文寫作不是教方法技巧、也不是傳授寫作語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從根本上培養好學生的思維品質,才能用語言表達出有創意的思想與見解,才能使作文生動、豐富形象。
四、先秦諸子散文在中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1.培養學生的人格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個性
要作文,先做人。要寫出思想境界高、思想內容豐富的作文,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對初中學生而言,學作文的過程更主要的是學做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教師通過對先秦諸子及其文章的學習研究和對學生傳授,培養學生憂患意識,讓學生形成一種自主去思考、觀察社會的能力;繼承并發揚先秦諸子的優良的節操觀念,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學生學習先秦諸子那種愛憎分明的情感,只有做到愛憎分明,文章才能生動,才會有動人魂魄的力量;注重傳授先秦諸子獨特的人格力量,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只有有個性才能有創新;最后還要培養學生學習先秦諸子敢于實踐、勇于實踐的精神,培養學生不斷進取、勤奮勇敢的品質,同時通過實踐還能豐富學生寫作素材及情感。
2.拓寬寫作視野,將寫作課堂引向生活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更是寫作的源泉。語文教授的就是社會與生活。寫作源于生活,教師必須向學生明確寫作與生活之間的重要關系,深刻認識語文與寫作的社會性特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和戶外實踐,從豐富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其次,在教學活動中時刻注意將社會生活話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熱愛生活,培養學生體驗生活的良好習慣。第三,將寫作課堂引向生活,不能把學生封閉在教室中,讓學生從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在生活中激發寫作靈感,豐富思想情感。
3.訓練學生寫作思維,培養并發展學生寫作能力
良好寫作思維的培養,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先秦諸子幾乎是在變動不堪的社會中激發出對人和事強烈、真實的感受,從而完成“言由心生”的優秀作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放開思想的翅膀進行寫作,引導學生直面生活、對生活進行思考,引導他們表達真情實感,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鼓勵他們通過作文釋放自己的情感,如此才能寫出內容豐富語言生動的作文。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運用求異思想拓寬寫作思維,先秦諸子散文中有好些作品都含有豐富且奇特的想象,這種想象酣暢淋漓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懷。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寫作手法也豐富多樣,《論語》多以格言式的語句表達哲理,《孟子》善用巧喻明理,欲擒故縱等,《莊子》則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和豐富新奇的想象等等。
4.積累生活感悟和素材,豐富學生涵養。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要實現文章言之有物、有情、有意必須有豐富的語言與情感積累,因此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學生必須不斷在課內外閱讀中汲取營養、積累素材,從而豐富自身涵養,提高文學素質。先秦諸子散文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嫻熟的寫作技巧,是兩千多年來學子們學習模仿的典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日常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將先秦諸子散文作為平時閱讀、積累的對象,通過誦讀、記憶、分析掌握其語言精髓與寫作技巧。
(梁天保 甘肅省張掖市沙井鎮中心學校 734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