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大量外來文化的滲透,使民族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外來文化既開闊我們的視野、拓寬我們的認知范圍,又從多方位多層次厚實了本土文化的內涵。然而我們不得不注意漢語目前正面臨著“危機”。
臺灣作家白先勇在總結現代漢語的命運時曾說:“百年中文,內憂外患。”外患最大的表現就是漢語被嚴重地歐化,不少作品洋腔洋調,一些作家,更是隨意地玩弄語言,在中英文夾雜中實現快感。
而我們教學面對的“90后”“00后”自小內心深受時代資訊的沖擊,感受著新文化的洗禮。物質上是優越的:看著變形金剛、抱著“hello kitty”的玩偶長大,聽著周杰倫的R&B過完花季,穿著緊隨日本、韓國的風潮……他們主張展示個性,追隨“非主流”,喜歡各種新奇的東西。一成不變的以“紙、筆”為載體、講究文法的寫作模式早已不能滿足他們內心對新鮮事物渴望的需求。
筆者曾在本校的高二年級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總結如下:
作文與語言修養問卷調查
問題 結果統計
語言多樣性包括哪些方面
(多項選擇) 火星文28.1% 英文40.6% 流行語59.3%
諧音43.7 網絡新語71.8% 文言文46.8%
2、寫作文時喜歡加入網絡語言 非常喜歡3% 還可以56.3% 無所謂40.75%
3、你是老師是否介意學生作文加入流行語 介意21.8% 不介意43.75% 無所謂34.45%
4、作文中使用流行語的原因 覺得很經典81.2% 出于搞笑18.8%
5、介意他人寫錯別字、諧音字 還行,看得懂就行81.25% 介意18.75%
6、某些人無論什么場合都會引用網絡流行語、郭敬明、韓寒語錄 用得好就行,用不好覺得呆板53.3%
抄別人的不稀奇,自己獨創才好18.75%
不錯18.75% 其他9.2%
7、看到美文、美句會聯想其他 會15.6% 不會18.8% 偶爾65.6%
8、語言不在華麗,重要的是感情 是21.8% 不是25% 還行53.2%
9、平時是否注意積累 有60% 被迫20% 沒有20%
10、作文什么最頭疼 不能使用恰當的語言10% 毫無素材14.3%
自己覺得會寫,不符合考試要求75.7%
11、如何面對作文練習 全力以赴20.4% 考試比平時認真21.3%
隨便寫寫41% 很抵觸17.3%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以簡單的訓斥、“返工”來強調語言寫作的重要,要求寫作體現語言素養,結果只能讓他們更加反感。作文教學的轉變迫在眉睫。
首先,強調純凈寫作語言的重要性。
語言對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等都至關重要,它更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我們每天都在感受、學習、運用語言。但學生寫作時總喜歡加入一些他們認為新鮮、流行的元素。
如何讓學生了解純凈寫作語言的重要性,筆者采取了“迂回戰術”。學生喜歡文章中使用英文、繁體中文、“火星文”、“符號文”,筆者不強加干涉,并時不時地將他們的得意之作拿出來展示。學生的“創作”熱情很是高漲,筆者更是提出要求:文段練習必須要用這些特殊“文”。興奮一陣后,很快,他們都已經無法再忍受自己冥思苦想的好好的一段文字中必須生硬地穿插進的各種符號。趁此機會,筆者讓學生比較穿插符號前和穿插后的表達效果。較之之前的興奮,學生冷靜起來。明白那些張貼著他們個性標志的特殊“文章”不是什么時候都適用的。想讓自己的文章立體、又有內涵還是應依靠純凈語言來表達文意。
其次,開展文學欣賞,積累、錘煉寫作語言。
文學欣賞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廣闊的想象空間,使其充分領略純凈語言帶來的巨大感召力,也讓學生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情節等和作者產生思想、情感的共鳴。這些不僅豐富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更深層次的體味純潔的藝術情感。
通過誦讀、品味優秀范文,讓學生逐漸放棄了在寫作中加入特殊“文體”,進而對語言運用提高自身要求。
為了讓學生寫作語言鮮活、生動、亮麗起來,筆者加強了語言文字訓練。首先是通過摘抄經典語段,積累文句,其次反復誦讀,體會語言的精妙,而后進行仿寫訓練,反復推敲語言、修改文句。
再次,激發創作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前期工作完成后,作文教學最后還是要回歸到學生的創作上。
第一,激發起創作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為了讓學生不畏懼寫作文,筆者進行了語段訓練:
1.設定一個寫作內容,可以是一幅圖畫、幾個詞語。
2.要求加入三至五種修辭手法、寫作技巧。
3.要求文中明確表達一種情感。
4.字數要求:三百字左右。
然后逐步提高要求,比如要求寫出一個場景、評論一個社會問題、描繪一段心路歷程……這種寫作要求明確、篇幅短小,學生自然有話可寫、有話要寫,往往“超常”發揮。
對每個語段筆者都進行全面點評,然后選出其中有特色的文段進行展示。無論是語言、手法、情感,還是謀篇布局都可以成為范例。其中不少是平時作文“困難大戶”的創作。面對肯定,同學一開始是不相信,后來越發有信心。構思、遣詞越發大膽起來。
第二,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
創新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點滴抓起,多鼓勵,少批評。在語段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同一材料,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多個觀點的提煉。比如在針對“樹葉”的語段訓練時,有同學由鮮嫩的葉片想到青春歲月,拓展到時光易逝,要珍惜每時每刻、青春無悔;也有同學寫的是落葉歸根,游子歸家、難舍的故園之思;還有同學寫的是正視每一個階段的存在,本分、踏實,活出自我……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人人都在思考,思路放開了,新的觀點自然就產生了。這種“創新思維”的系列訓練,有效地激發起了學生的創作欲望,提高了寫作能力。
總結: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作文教學觀念應該放下架子,重新審視、思考在大量外來文化的滲透下“90后”“00后”學生的心態。應時地轉變,激發其創作興趣、培養其創新能力。給學生充分的寫作自由和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從自己的視角、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露屬于他們的感受和心聲,以抒寫出個性作文。
(劉佳 江蘇省橫林高級中學 213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