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在八王子市,筆者已住了8年。這座城市,在東京都西端,雖距東京都心較遠,但卻以文教城市聞名,城內有26所大學,總人口50萬。不過近幾年,這座城市景氣有些蕭條,例如筆者住所步行5分鐘距離內,一家很大的練歌房歇夜,一家24小時營業的Denny's餐廳撤退、一家叫大田的超市關門。這些消失的店家,肯定存在經營方面的問題,但消費市場萎縮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現在日本大媒體,報“安倍經濟學”樂觀消息的很多,但經濟專家及網絡中的意見,不少都對日本政府的經濟政策悲觀。人們知道,安倍上臺后,搞了“三枝箭”的經濟政策。第一枝、第二枝目前都已實施,政府說這兩枝箭都是有效的。前一枝是“異次元金融緩和”,其實就是大規模增發貨幣。這就是說,市面上的貨物、服務沒有增加,但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卻大幅度增加。政府說,這種大規模增發貨幣的手法,目的是促使物價上漲,刺激景氣。第二枝箭叫“大膽的財政政策”。這其實就是凱恩斯政策,增發國債,通過政府投資社會基礎設施,刺激景氣好轉。去年第三季度,日本增加的GDP中,有30%是政府投資。
上述兩枝箭的結果是,日元不到一年就貶值了25%。本來,安倍經濟學的這種誘導日元貶值政策,其目的是促進日本制造業的復興、增加出口,不過從目前來看,日元大幅度貶值,并未取得預期的刺激出口的目的。此外,安倍經濟學預期出口增加將會導致雇傭增加、工資水平上調,這將反過來進一步刺激購買力,給予日本經濟活力。但從目前來看,盡管安倍幾次向經濟團體呼吁增加工資,但都遇到軟釘子,沒有幾個企業響應安倍。
4月1日,日本消費稅要從目前的5%漲至8%。最近,郵政公社給每個居民家郵箱塞進一張通知,告知因消費稅上漲,2014年4月郵費將隨之變動。例如50日元一張的明信片,要漲到52日元,一封50g以內的國際信件,則從90日元漲到92日元。 消費稅增加在即,目前日本市場出現“搶購景氣”,即許多居民、企業搶在消費稅漲前,買些本來應在未來購買的產品。那么,價格上漲是否會刺激日本經濟?根據以往的觀察,日本社會在這個方面,很善于“消化”政治決策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企業可能采取其他方式,讓目前的漲價刺激軟著陸,顯得不很刺激。例如此前日本消費稅從無到有,從3%漲至5%,日本廠家、店家都采取了縮小漲價沖擊消費市場的某些措施,例如維持同樣價格但卻縮小包裝,調整產品內容但維持同樣重量等,如此可以減少漲價給消費者造成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年輕人的“草食化”、家庭的“單人化”的趨勢,正在日益拉低整個社會需求總量。同時,技術革命也促使價格下降,例如各汽車公司推出的充電微型汽車,價格多在七八千萬日元之間,消費者逐漸嘗到小型車的好處,那種高價、昂貴的大型車日益喪失市場。就連公寓建設,也考慮到購買者的消費能力,每個單元都壓縮面積。最近,筆者住所周圍新建的公寓,每套面積多為五六十平米,其實日本許多公寓,都在瘦身。這是為了適應消費者購買心理。雖然建筑商銷售商知道建筑材料價格上漲,但他們以壓縮每套面積的方法,維持每套銷售價格不變。
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枝箭是“成長戰略”,即通過喚起民間投資,促進日本產業的發展。但是,在這個最為關鍵的領域,人們卻沒有看到什么成效。這是因為,日本目前的投資環境,讓外國企業很難進入。許多外國企業在日本收購企業,手續繁雜,同時會遇到很多抵抗。而日本大企業,盡管內部擁有大量資金,但因日本市場仍不斷萎縮,故仍然對國內投資持有保守態度。
總的來看,安倍經濟學麻煩很多,遠不如日本政府說的那樣順利。最關鍵的問題是,日本人口老化減少、國內市場縮小,導致許多企業都缺乏信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