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一
日本是西裝消費大國,在日本是男人就必須穿西裝,因為日本人比較循規蹈矩,而穿西裝就給人以循規蹈矩的印象。
日本也在成為西裝生產大國,很多西裝以意大利款式為藍本。日本游客到了那不勒斯,大街小巷亂轉,四處尋找各式西裝裁縫店。酷愛意大利西裝的日本裁縫,還不遠萬里,到那不勒斯學徒,其中一位叫加藤登植木的,學成歸來,在日本東京開了一家高檔裁縫店,生意興隆,韓國人也慕名而來。
植木回國多年,但隔三五年就去趟那不勒斯,說是要感受一下那兒的氛圍。聽起來有點裝神弄鬼,但也不完全是:那不勒斯是文藝復興的發祥地,有藝術的傳承。歷史上那不勒斯也是列強來來往往的十字路口,羅馬帝國之后西班牙人來此統治過,奧匈帝國和拿破侖也統治過這里。列強來來往往,就給那不勒斯注入了不同文化,互通有無,相得益彰。
初到意大利,我的第一印象是:這里真像中國!街頭一片混亂,小摩托到處亂跑,自由散漫,無組織、無紀律。但意大利人看上去比較快活,無憂無慮,這一亂便亂出了許多創意,創造了許多品牌,就連黑幫組織也辦得有聲有色——黑手黨就讓人浮想聯翩,而且創造出了一個“教父”文化品牌。而中國人亂出的則是地溝油、毒奶粉,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偽劣產品。
意大利固然是文化多姿多彩,可意大利西裝到底好在哪里?植本先生有經驗之談,他第一次穿上意大利的Attolini牌西裝大為折服,其特點為“輕柔舒適”。那么制作意大利西裝,難在哪里?植本說他在意大利學徒,只有翻領和袖子兩部分是他最后獨立完成的。為了掌握裁剪翻領和袖子的技術,植木專門師從一位意大利師傅兩年。
當然,日本人認真,掌握制作技術不是問題。個別日本裁縫將手工制作推到了極致:做西裝全部是手工,完全不用縫紉機。這種做法意大利沒有,日本也沒有第二人。日本裁縫擔心的是沒有意大利西裝的神韻。日本人注重細節,精工細作,而意大利人則比較隨意,更注重整體效果。意大利西裝裁縫已經進入自由王國:隨心所欲,出神入化,別具一格。
意大利的老派裁縫認為,必須從小開始學,才能做好西裝。這就把西裝裁縫師傅提高到了鋼琴大師和小提琴大師的地位:樂器大師都是少小學藝。
不過,意大利裁縫少小學藝是過去的事情,而且是歪打正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意大利在貧困中掙扎,很多人少年就必須開始謀生,那不勒斯的孩子不到10歲就開始學做裁縫。以后生活好了,那不勒斯就再沒有人少小學藝了。所以那不勒斯裁縫師傅中的高手大多已經垂垂老矣,年齡都在60歲以上,不少已經退休或仙逝了。
那不勒斯的意大利裁縫也定期到日本來獻藝,但這些正宗的意大利師傅要價居然沒有植本要價高,一件上裝外套,植本就敢要4500美元。當然,4500美元包括面料費。植本做高檔西裝,面料不是英國的,就是意大利的。我以為,做西裝盡量不要買本國產的面料,因為毛紡業實在太污染,不僅氣味難聞,而且污染水源。當然,若是真正講環保的話,就應當少置幾套西裝,一套西裝可以對付,兩套西裝比較自如,最多不要超過三套。
面料生產有污染,但西裝制作是無煙工業,可以大力發展。中國做西裝也有世界知名的地方,北京的秀水街就是中外聞名,但做的都是低檔西裝,銀行家肯定不會光顧。這也可以理解,西裝在中國并不十分重要:機關上班和國內公司上班都不是必須穿西裝打領帶,這在其他國家很罕見。但我以為,這正是中國著裝文化高出一籌之處:隨意是最高的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