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善嬌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倦怠是一種消極的萎靡不振的身心狀態,是乏力、焦慮、厭倦、冷漠、消沉、郁悶、悲觀等的綜合反映[1]。當美國臨床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倦怠的概念,大量的學者就把倦怠的研究牽引到學習的層面上,學習倦怠是指學生由于學習壓力或缺乏學習興趣而對學習感到厭倦的消極態度和行為[2]。學習倦怠是反映大學生消極學習心理的重要指標[3]。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提升,現代大學生對自我提高的心里需求降低,自我價值的實現意識薄弱,缺乏危機意識。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就業期望值逐步降低,學習的積極性逐步降低,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尤為明顯。特別是體育院系的學生,其運動訓練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習特點和方式,需要腦力和體力的雙配合和制約,必定引發另一要素的學習倦怠。為此,本研究在構建《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的基礎上,研究了福建省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現狀,解釋福建省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原因,研究旨在為福建省體育院系大學生教學教育管理策略的實施提供實際依據。
查閱自2005年以來有關學習倦怠問題的相關研究文獻資料及其相應的量表編制發現,陳德勝編制了由四個維度(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自我效能感低、學習行為不當、學習情感衰竭)組成的學習倦怠量表[2],連榕、楊麗嫻等編制了由三個維度(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和成就感低)組成的學習倦怠量表[5],但是這些量表缺乏對體育院系學生倦怠測量的針對性。借鑒所查閱倦怠量表的編制方法和形式,結合體育院系學生特性,自編《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
結合心理學視野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編制,問卷的編制過程中運用開放式問答的方法,進行結構性訪談,對問答結果進行整理,形成學習倦怠量表的條目。運用分類的方法,對條目進行提煉、融合,形成量表的基本框架。基本框架的量表對學生進行預測,修正其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形成較為穩定的觀測變量。針對專家提出的建議再次進行修正變量,對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觀測變量進行預調查,運用里克特5級評價方法,對300名泉州師范學院與福清學院體育院系大學生進行預測,回收有效問卷286份。
運用SPSS10.0軟件,采用項目鑒別力分析,并實施逐步排除法:決斷值。以量表總分高低的27 %作為高低分組的指標,以獨立樣本t-test檢驗兩組各觀測變量的差異,結果顯示所有觀測變量具有良好的區分度。排除“臨界比率”(CR值)沒有達到顯著的觀測變量。沒有出現CR值沒達到顯著的觀測變量。排除與總分相關小于0.3的觀測變量。分析顯示:所有觀測變量r值均達到0.9以上,故保留20個觀測變量。
采用SPSS10.0軟件,運用限定因素抽取的指定主成份分析法與方差極大正交旋轉法,對學習倦怠量表所保留的20個觀測變量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其KMO值為0.912,Bartlett’s,Chi-Square值為5 857.059(P=0.000<0.01),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所抽取了4個共同因素的特征值分別為3.150、2.686、2.409、2.139,累積方差貢獻率51.918%,負荷值在0.468-0.793之間。根據各因素內容項目的含義和特征,分別命名為情緒維度、成就感維度、行為維度、基底維度。

表1 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因素分析維度分類表
1.4.1 量表的效度檢驗
經項目鑒別力分析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的量表,重訪10名體育院系的教授,認為量表的內容完善度達90 %,量表內容效度較好。采用積差相關系數分析對量表的結構效度進行檢驗,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r分別為0.587、0.543、0.551、0.498,表明4個量表存在中度的線性相關,量表的結構效度尚可。
1.4.2 量表的信度檢驗
采用克倫巴赫的a系數對總量表及其4個分量表的一致性程度進行檢驗。結果表明所有變量反映的統一特質及各個變量之間有較高相關,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質性信度。

表2 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的a系數表
就所自編的《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對福建省7所體育院系(三所省屬高校:福建師范大學、集美大學、漳州學院,四所地方性高校:莆田學院、龍巖學院、福清學院、泉州師范學院)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50份(包括體育教育專業600份,社會體育專業450份;2009級、2010級、2011級各350份;男生600份,女生450份),回收903份,回收率為86 %,其中有效問卷876份,有效率97 %。
2.2.1 福建省體育院系大學生各個倦怠維度分析
由于各個維度所涵蓋的題項不同,如果用直接的平均數的大小來比較并不科學,所以將各個維度的平均數除以題項得來的新的平均值進行分析[6]。數值表示:新均值越大,得分越多,說明對倦怠嚴重性越低。新均值越小,得分越少,說明對倦怠的嚴重性越大。標準差越小,說明其問題起伏性較為穩定,標準差越大,說明問題的起伏性越大。在學習倦怠的四個維度中:行為維度(M=3.38)值最大,基底維度其次(M=3.08),兩者學習倦怠的嚴重性較低。情緒維度和成就感維度值均(M<3),說明其倦怠的嚴重性較大。成就感維度和行為維度相比,成就感的標準差=2.46,值較小,說明其倦怠嚴重性的穩定性較大。情緒維度的標準差=5.34,值較大,說明倦怠性較不穩定,問題的起伏性較大。體育院系的大學生性格活潑開朗但情緒波動較大,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常表現出沖動、難以自制、焦慮、緊張、抑郁、多疑、好幻想等特點,從而厭倦學習[7],情緒很容易影響到生活和學習,并且體育院系學生之間的情緒感染力度較大,學生彼此之間倦怠情緒會很快的散播開來,導致整個學院的倦怠氛圍提升。成就感較低是近幾年體育院系學生普遍的問題之一,很多學生都感覺自己的專業就業領域狹窄,競爭很大,并且很多體育院系的學生都會認為自己以后并不會從事自己的專業工作,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專業成就感低,從本質上導致了他們的學習倦怠。

表3 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各個維度匯總表
2.2.2 福建省體育院系大學生不同專業之間的倦怠差異分析
不同專業的學習倦怠差異顯示,基底維度、情緒維度、行為維度有明顯的顯著性差異,成就感維度有顯著性差異。社會體育專業的基底維度M=2.98

表4 福建省體育院系不同的專業學習倦怠的差異表
2.2.3 福建省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的不同的年級多重比較(見表5—表8)
福建省體育院系不同年級情緒維度倦怠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從均值差上分析,2011級體育院系學生的情緒倦怠程度>2010級情緒倦怠程度>2009級情緒倦怠程度,體育院系學生情緒倦怠程度呈現增長趨勢。訪談顯示越來越多的體育院系學生只是為了上大學才選擇體育專業,他們的動機就是進入大學的校園,這類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他們沒有專業感情和激情,特別是這些學生都是90后學生,獨生子女占的比例越來越多,他們性格個性化,唯我獨尊,情緒穩定性較差,在學習困難中表現焦慮、沖動、抵觸等不良情緒。

表5 情緒維度倦怠的不同年級的多重比較表
福建省體育院系不同年級行為維度倦怠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從均值差上分析,2009級行為倦怠程度>2010級行為倦怠程度>2011級行為倦怠程度。相對已經在校園生活2-3年的老生來說,2011級作為新生的這一特殊群體,由于剛進入校園,他們對環境的認知水平較低,沒有形成一定的院系知覺,對于體育院系嚴格的規章制度有所戒備,即使情緒倦怠較明顯,但是與老生相比行為會有明顯的自我約束,很少出現逃課、敷衍老師、校外兼職等行為。隨著年級的上升,很多學生掌握了教師的性格、教學特點和規章制度的漏洞,故出現理論課聊天、聽歌、玩手機、睡覺,技能課偷懶、敷衍,課外不完成作業,宿舍通宵玩游戲等各種行為倦怠。

表6 行為維度倦怠的不同年級的多重比較表
福建省體育院系不同年級基底維度倦怠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從均值差上分析,2010級基底倦怠程度>2011級基底程度>2009級基底倦怠程度。基底倦怠程度取決于高考成績的高低,由于體育院系的高考成績是體育專業成績與文化課成績兩部分組成,很多學生存在總成績的偏向性,就導致另外一項的基底倦怠程度嚴重。當兩項成績在最理想的狀態下,成績相等,基底倦怠程度最低。2010級基底倦怠程度最為嚴重,2011級次之,他們的總成績偏向性較嚴重,導致了專業興趣低、技能掌握慢、提高幅度不大等現象。

表7 基底維度倦怠的不同年級的多重比較表
福建省體育院系不同年級成就感維度倦怠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從均值差上分析,2009級成就感倦怠程度>2010級成就感倦怠程度>2011級成就感倦怠程度。年級越高,就業壓力越大,出現所學的體育專業對自己未來就業沒有很大的用處等錯誤就業意識,缺乏正確的就業觀就降低了自我價值的成就感。并且隨著年級的上升,倦怠的累積使自我評價失衡,降低了自我要求,積極性下降,對于自己的考試要求不高,以及格為考試目標,丟失自我成就感。低年級的體育專業的學生,管理制度嚴格,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雖然課程相對較多,但是他們在課堂和課外活動中表現積極,并在每一個成功的過程中增強了自己的成就感。

表8 成就感維度倦怠的不同年級的多重比較表
1)自編由行為維度、情緒維度、基底維度、成就感維度四個維度組成的《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作為檢測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程度水平的測量工具。
2)福建省體育院系大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就感維度最為嚴重,體育專業的就業領域太狹窄,大學生認為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未來工作沒有太多的必然聯系,是其缺乏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3)社會體育專業的總體倦怠程度大于體育教育專業,社會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就業觀認知水平太低,就業取向與傳統的就業觀發生沖突,是其缺乏學習主動性的重要原因。
4)福建省體育院系大學生,年級越低,情緒倦怠程度越嚴重;年級越高,行為倦怠程度越嚴重;隨著年級的升高,成就感倦怠程度越嚴重;基底維度的倦怠程度取決于基礎成績的平衡水平。
1)體育院系的大學生首先要有正確的行為,設定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目標,增加學習動力改善學習倦怠行為。其次要積極參加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學習興趣降低學習倦怠水平,并鍛煉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可以適應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再次要端正自身的態度,學習過程中不要帶有想學再學等情緒,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為受到周圍人或事的影響而改變,避免學習倦怠的情緒波動。
2)第一,國家應該降低體育院系大學生報考公務員、事業編等職位的限定條件,擴大就業平臺,增加他們的學習動力。第二,國家要通過宏觀調控增加體育教師工作崗位,完善中小學體育課的硬件考核標準,加強中小學對體育教師的重視度,避免出現育課堂被其他主課教師代替上課等現象[9]。
3)體育院系在體考分數線的合算過程中,避免提高體育分數的百分比,避免學生出現基底倦怠。體育院系要注重培養新生的危機意識,增加新生的就業危機講座,激發新生學習的緊迫感,避免情緒倦怠。在對體育院系學生的管理上,要嚴格把關對高年級學生課堂制度、宿舍制度、活動制度的實施,防止高年級學生的行為維度和成就感維度倦怠。體育院系要定期對學生的倦怠程度進行測量,及時預防、發現、消除倦怠現象。
[1]MASLACH,C.AND LEITER M.P.The Truth about Burout San Franciscol[M]. 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
[2]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的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5,37(5):632-636.
[3]王玉鋒.大學生學習倦怠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09,21(4):413-414.
[4]陳德勝.大學生學習倦怠調查與量表編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12):161-162.
[5]朱紅兵,盧紋岱.應用統計與SPSS應用[M].北京: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23-25.
[6]李連杰.大學生學習倦怠狀況與人格的關系[J].校園心理,2010,8(4):229-231.
[7]杜宇,孫麗麗.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科教文匯,2008,22(2):22-23.
[8]劉丙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 24(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