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印,馬凌波,周 燕,秦 勇,熊德良
(1.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2.東北林業大學體育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3.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健美操運動在我國的全民健身和學校體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2005年中國健美操國家隊獲得世界運動會集體操冠軍至今,中國隊已經在世錦賽、世界運動會、世界杯總決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獲得了數十枚金牌。在上一周期(2009—2012)最后一屆世錦賽中,中國隊一舉奪得三人操、集體操,以及有氧舞蹈(Aerobic Dance,簡稱AD)和有氧踏板(Aerobic Step,簡稱AS)四個項目的冠軍(其中AD和AS作為試開展項目)。在新的奧運周期伊始,國際體聯推出了新的評分規則,與上一周期規則相比,新規則在總則、裁判長、難度動作等方面均有較大幅度調整。我國健美操運動若要在新周期中繼續保持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首要一點就是要吃透新規則,根據規則的變化進行針對性的成套創編。
本文以《2013—2016國際體操聯合會健美操評分規則》、《2009—2012國際體操聯合會健美操評分規則》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涉及評分規則中的總則、裁判長、難度動作等方面。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國際體操聯合會官網英文版評分規則、印刷版中文評分規則、國際體操聯合會官網健美操項目最新的《newsletter》等相關資料。
1.2.2 專家訪談法
作為新周期國際健美操裁判員培訓班、全國裁判員培訓班參訓者,作者在培訓期間對國際體聯健美操技委會主席Mireille女士,中國健美操協會秘書長、國際一級裁判員王佑平女士,國際體聯健美操技委會副主席、中國健美操國家隊主教練王宏博士,中國健美操協會技委會副主任、中國健美操國家隊教練周燕教授,健美操世界冠軍秦勇、熊德良等專家進行訪談,針對新周期評分規則的變化、新成套動作編排等內容進行探詢。
與上一周期規則相比,新規則在總則中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變,內容涉及成套動作的時間、比賽場地等7個主要點,見表1:

表1 總則、世錦賽要求、成套創編和裁判團的變化
表1中的1—6均為在上一周期規則的基礎之上進行修改,而第7項則是新增加的內容。兩個裁判組共增設8名技術監督,每組4名,2位完成監督裁判,2位藝術監督裁判,這8名裁判員均由FIG執行委員會(EC,高于健美操技委會權限)提名國際1、2級裁判員擔任,且每組技術監督和該組難度裁判員不能來自同一個成員國協會。增加八位技術監督裁判員的目的無疑是為了避免同一裁判組中的部分裁判員串通打分,共同偏袒或打壓某一名或一組運動員;另外,為了防止技術監督對比賽的操控,新規則對裁判員分數、技術監督分數進行了相互鉗制,這樣就在以往評分規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比賽的公平、公正性。
從表1的諸多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1)多人項目的成套創編時間減少,數字上看是降低了多人項目成套編排難度,但實際上是要求運動員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難度、操化、托舉、配合、過渡與連接等諸多元素,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兼顧到成套的水平、三維空間的變化, 隊形的變化等,這就要求成套編排更加復雜、創新、多樣和流暢;2)單人項目的比賽場地擴大到10x10 m,這對單人項目運動員的混氧耐力、成套路線編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集體操由6人減為5人,增設了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項目(參賽人數為8人,性別不限),降低了項目參與的門檻,旨在吸引更多的健美操運動員、愛好者參與到此運動中。另外國際體聯將這兩個項目增設到世錦賽、世界運動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這也給國內大批能力稍有欠缺、一直無緣國家隊,但動作完成質量高、藝術表現力好的運動員以極大的希望,他們可以通過這兩個項目來完成自己的冠軍夢。
上一周期的評分規則中并沒有對技巧類動作的種類、翻轉及旋的度數等做出明確要求,也就不存在“違例動作”,導致一些成套動作中充斥著各類技巧動作,這大大違背了健美操運動的本質和項目特征,因此新版規則中對技巧類動作和違例動作都做了明確的要求,見表2、表3:

表2 技巧類動作(Acrobatic)
表2中還有四點需要特別注意:1)A-7空翻類動作如果翻轉度數多于或少于360°,算違例動作,裁判長減0.5分;2)技巧動作出現超過2次后,每多1個由裁判長減0.5分;3)雖然所有技巧類動作允許用肘撐,不過一旦出現肘撐類技巧動作,裁判長不減分,但出于美觀和安全考慮,完成裁判卻要減0.5分;4)頸手翻(Neck Spring)、滾翻及魚躍前滾翻(Roll)類動作算過渡類動作。

表3 違例動作(Prohibited)
上述違例動作每出現一次將由裁判長減0.5分。以上表2、表3在成套動作評判執行過程中還有兩點值得注意:1)肘撐動作只有出現在技巧類動作中完成裁判才減0.5分,出現在非技巧動作中不減分;2)本著不重復扣分的原則,如果成套中已經出現2個技巧動作,運動第三次做了“鍵子后空翻”,這個技巧動作組合將由裁判長減0.5分,但不再算第3個、第4個技巧動作再對其數量進行減分;3)技巧類動作僅作為藝術裁判五個評判內容其中之一“成套主體內容”中過渡與連接動作的一個要素,不必強求運動員必須在成套中完成技巧動作,而且如果動作完成質量不高,完成裁判還要減分。
新周期評分規則中對難度動作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內容涉及難度動作分值的調整、增加部分新難度動作、重新劃分根命名等。
2.3.1 難度動作分值的調整
A、B、C三個組別中難度動作分值的調整主要是降低原分值;D組難度動作主要是提高其分值,見表4:

表4 常見難度動作分值變化
在上一周期中,中國健美操國家隊運動員可以輕松完成A組中托馬斯轉體360°成文森、B組中分腿支撐成文森回分腿支撐、C組中540°屈體跳成俯撐等難度分值為1.0的動作,尤其是在集體項目中,這也是我們跟法國、羅馬尼亞、西班牙等強手相比最大的優勢。但在新周期中,這幾個動作的分值均有所下降,這無疑大大限制了中國隊在這些難度動作上的優勢,這也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在并腿水平支撐成俯撐或成文森、720°屈體跳成俯撐等新的1.0分值高難度動作上取得突破。
2.3.2 新難度動作的增加
新周期難度表中B組沒有新難度動作的增加,A、C、D三個組別中則增加了若干新動作,見表5:

表5 新增難度動作
從表5中可以看出A組新增的幾個難度動作均為托馬斯動作的變異,分值較高,但如果運動員不具備較強的手腕、肩帶及核心力量,就很難完成這幾個難度。不過托馬斯動作一直是中國優秀健美操運動員的強項,在原來的1.0分動作托馬斯轉體360°降為0.8分后,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這幾個高分值動作成為中國隊能否延續優勢的重點;C組中列出的幾個動作,在上一周期中均為過渡動作,本周期歸為難度動作后,起始動作分值并不高,但水平旋類兩個動作的最高轉體度數1 080°所對應的動作分值均為1.0分,旋子轉體720°的分值也達到了0.8分;D組平衡與柔韌類動作本就非中國隊優勢,上一周期中D組難度最高分值為0.9分,中國隊拿到冠軍的項目中從未使用過此動作(雙無支撐依柳辛接無支撐垂地劈腿),而西班牙等強手運動員經常靠此動作拉開D組動作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本周期新增加的這兩個難度,此基礎上的轉體1 080°,再接上垂地劈腿,更是增加了幾個分值為1.0的動作,這無疑加大了以平衡和柔韌類動作為殺手锏的國外強手的獲勝砝碼,增加了我國運動員獲勝的難度。
2.3.3 根命名的重新劃分
上一周期中很多不是一個類別(相同根命名)的動作在本周期中被劃分為一個類別,如果成套中完成了一個類別中的兩個動作,即為動作重復,難度裁判就要減1.0分,因此非常有必要牢記上一周期中常用在一個成套、而本周期又被劃為一個根命名的動作,見表6:

表6 常見重復難度動作
2.3.4 難度動作的計算
本周期評分規則中關于難度動作的計算較上一周期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體現見表7:

表7 難度動作特殊要求
表7中比較復雜、教練員在成套難度編排時容易出錯的就是集體項目中難度動作的完成順序,對于表7中該條目的解釋可以舉例為證:1)若5名運動員同時或依次完成了2個不同的難度動作,那么將取難度值較低的動作給分;2)若3名運動員同時或依次完成了1個難度動作,另兩名運動員同時或依次完成了另外一個難度動作,隨即雙方交換完成對方的難度動作,這將不視為難度動作的重復。因此,教練員在編排成套動作難度時,一定要將混雙、三人項目與集體項目區別開來。
1)與上一周期評分規則相比,新規則中成套動作時間、比賽場地尺寸、集體操人數等都有較大變化,這對成套動作的編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增加了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兩個項目,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健美操項目中;裁判組新增加了技術監督裁判,并對裁判員分數、技術監督裁判分數進行相互牽制。
新規則對技巧動作、違例動作做出詳細描述和明確要求:A1—A7類技巧動作在成套中只能出現兩個,且不能連接;違例動作每出現一次由裁判長減0.5分;用肘撐完成的技巧類動作算技巧動作,但完成裁判減0.5分。
2)上一周期中我國運動員擅長的A、B、C組高難動作分值有所降低,相對較弱的D組新增加了分值更高的動作,這些都對我國運動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增加的A、B組高分值動作對我國優秀健美操運動員提出了新的挑戰。
3)部分上一周期中不屬于同一根命名的動作,在本周期中被劃分為同一類別,因此教練員務必謹記常見重復動作,在成套編排中避免出現低級失誤。
4)新規則對混雙和三人項目難度動作完成順序的要求是相同的,但對于集體項目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教練員在編排成套動作時,不同的項目要區別對待。
1)新的評分規則要求多人項目成套時間縮短、單人項目比賽場地擴大、集體操項目人數減少,這些都對成套動作編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元素,必須要提高成套動作強度,努力提高成套動作的復雜性和創新性;強化單人操運動員體能訓練,尤其是混氧、無氧耐力。
2)有氧舞蹈、有氧踏板兩個項目對場地、運動員個人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遠不及競技健美操,這對廣大健美操愛好者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而致力于開展健美操運動的學校也就有了更好的機會去組隊參加國際、國內賽事;但這都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去宣傳、普及、推廣,唯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才能吸引學校增加投入。
3)技巧類動作只是藝術裁判評價成套動作主體內容的因素之一,教練員切不可一味強求,須根據成套動作的主題、風格、音樂結構以及運動員個人能力等合理編排,若運動員完成的技巧類動作質量不高甚至失誤,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4)新規則中難度動作的調整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所謂規則即為公平,只有盡早適應規則,提前對運動員進行高分值新動作的訓練,尤其是加強D組平衡與柔韌類高分值動作的訓練,努力縮小該組動作與國外優秀運動員的差距,才能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國際體操聯合會.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2009—2012)[S].2008.
[3]國際體操聯合會.競技體操國際規則(2013—2016)[S].2012.
[4]劉浩.競技健美操體能屬性與結構特征[J].運動,2011(6):57-59.
[5]FIG.AEROBIC GYMNASTICS Code of Points 2009—2012[S].2008.
[6]FIG.AEROBIC GYMNASTICS Code of Points 2013—2016[S].2012.
[7]國家體育總局信息中心.中國體育年鑒[M].北京:中國體育年鑒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