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華
(新鄉衛生學校,河南 新鄉 453000)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以教師為主角的課堂接受性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目標的需要,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已成為中職教育教學的當務之急。
目前,中職衛校的生源文化基礎偏差,可他們的智商和情商并不差。由于單調的教學模式和落后的教育觀念與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匹配及師生關系不和諧,導致了不良的教學效果。
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既能使學生獲得認知方面的智力發展,又能使學生在無“逆反”的條件下達到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預期,最終實現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呢?
暗示教學法為我們提供了在和諧教學情景中使學生個性得到發展的方法。暗示教學法的最大特征是在愉快而不緊張的氣氛中進行教學,通過教師充分挖掘暗示因素,利用身體放松、心理放松、音樂、呼吸、想像、節奏、權威、情境等暗示手段來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巧妙調動人的軀體和大腦、理智和情感、邏輯與直覺、顯意識與潛意識、左腦和右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想像力,提升學習效率。
教師作為心理暗示的實施者,若學生對教師充滿了敬佩和信賴,有著美好的情感,他就會樂于受教。這必然依賴于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提供美的意境,讓學生在敬佩、信任的情感體驗中產生崇拜感,從而樹立“權威效應”。“稚化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消除暗示,將他們從過去教學中受到限制的、不利的暗示中解脫出來,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壓力或有意識地努力。意識的被動和身體的放松狀態對稚化和增強記憶非常重要。”[1]
在妊娠生理課上,在小蝌蚪找媽媽的背景音樂下,教師講述勇敢的精子踏上迎親之路,經過陰道環境,穿過宮頸管,通過子宮體腔,經過不懈努力到達輸卵管與美麗卵子結合完成受精,然后在輸卵管邊運行邊分裂,第4天進入子宮宮腔,經過3~4天后開始埋入子宮腔內膜完成著床,這樣就使原本枯燥的醫學知識充滿樂趣。課中采用了音樂或其他藝術形式,可使學生個體產生假消極狀態,學生在深度放松時最容易實現暗示,在沒有心理壓力和學習負擔的狀態下快樂學習。根據暗示學原理,“學生雖對呈現的材料不予積極的關注,但音樂的假消極卻伴隨著學生的大量心理內部活動,因此學生并非處于真正的消極狀態。”[2]
實驗證明,單一的語調易導致疲倦,用不同的語調來講課,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效果也較單一語調要好。重復可以促進記憶,在復習鞏固課中將變換的語調和重復結合使用,可減少甚至消除疲勞并增強記憶。節奏是基本的生理規律,個體的生理過程、心理狀態和藝術體驗體現為一定的節奏。課堂上將節奏和不同的語調結合運用,能使學生的記憶效果保持在最佳狀態,因為“持續的、一致的、有節奏的講述能產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能輕松突破反暗示心理防線”,從而加快知識的接收速率。
(1)2012年11月—2013年1月間,化學、病理、婦產科課程實驗班采用暗示教學法,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授課結束后對兩班學生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見表1~3。
表1 兩班學生期中、期末化學成績(±s,分)

表1 兩班學生期中、期末化學成績(±s,分)
班別 期中成績 期末成績 P實驗班對照班69.70±10.705 68.12±9.886 74.80±11.677 70.50±10.739<0.05
表2 兩班學生期中、期末病理成績(±s,分)

表2 兩班學生期中、期末病理成績(±s,分)
班別 期中成績 期末成績 P實驗班對照班68.21±14.595 62.79±10.705 72.15±14.652 64.74±11.677<0.05
表3 兩班學生期中、期末婦產科成績(±s,分)

表3 兩班學生期中、期末婦產科成績(±s,分)
班別 期中成績 期末成績 P實驗班對照班74.53±11.108 72.63±9.108 83.09±10.411 76.40±7.386<0.05
結果顯示,實驗班期中、期末化學、病理、婦產科成績均優于對照班(P<0.05),說明暗示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暗示教學法還不能使全體學生都有顯著的改變,說明新教學法需要持之以恒地使用方顯成效。
(2)授課結束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教學法評價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①實驗班認為語調變換、節奏契合、角色扮演等暗示教學法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學生人數較多,對照班認為傳統教學法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學生人數很少。暗示教學法強調藝術的教學手段、戲劇化的語調,從而沖淡了學生的學業壓力,有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注意力更集中;教師的暗示行為、放松練習以及角色扮演等,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程度;暗示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各方相互理解與合作,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較傳統教學法更多,促進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②實驗班學生對暗示教學法的接受度較高,學生渴望獲得來自于教師的肯定、信任和尊重。語言激勵是一種既巧妙又積極的肯定學生的方式,恰當的贊揚會給予學生肯定的暗示,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滿足,有利于其健康心態的形成。相反,那些受到教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就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教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教師的要求,變得更加消極。實驗班學生在積極品格的形成方面與對照班學生之間有明顯的區別(P<0.05),可見運用暗示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品質。
運用暗示教學法,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改變了被動學習的狀態,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同時還促進了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該教學法遵循學生個性發展的心理規律和教育規律,實踐了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學生經過自我吸收、消化各種教育因素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此外,暗示教學法讓教師的角色實現了主動轉變,學生個性和諧發展也促進了教師的自主發展。
(1)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機械模仿暗示教學法的課堂程序,應透徹了解暗示教學法中每個暗示因素的作用,靈活運用,充分挖掘課內外暗示因素,優化育人環境。
(2)教師應充分運用情感調節功能和激勵性暗示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中采用暗示因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貪多求快,最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并形成習慣。
暗示教學法對教學環境、配套教材等要求較高,目前的教學環境和條件還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環境進行重新設計。暗示教學法的實踐研究也不夠充分,還需加大教學容量,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這也考驗著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才能適應。加上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使一些教師對暗示教學法還存有顧慮。我們期望能將暗示教學法推廣到更多學科的教學中。
[1]]廖坤.洛扎諾夫暗示教學法的技術特點分析[J]. 比較教育研究,2003(6):65-69.
[2]楊艷芬.暗示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