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莉
(武漢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武漢 430072)
目前,國內語文教學界對流行語特別是網絡用語在中小學生中的使用已經有了較高程度的重視,很多專家、學者提出并呼吁要慎用流行語(特別是網絡語言)。為此,學界展開了大量關于語言規范性的討論,大多數學者的態度是“不提倡、不打壓”,基本都認為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規范使用自己的語言。然而,在對外漢語教學界,這種關注程度還不夠,曾見過一個性格活潑的越南男同學,交際能力很強,有很多中國朋友,有一次他這樣稱呼自己的老師:“美女”,老師愣了,越南學生意識到好像不對,立刻解釋道:“老師,這是我剛跟中國朋友學的,他說現在中國叫女人都可以叫美女。”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目前,學界對流行語的規范性還沒有那么高的重視,客觀的情況是留學生接觸和使用的流行語還較少,但在教學和與學生交流中遇到的一些情況,讓我感到應該提前反思,做好規范流行語教學的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流行語,也有概念稱之為新詞新語,表面看是一種詞匯現象,實質卻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定時期內的某些發展變化,是一個時期內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猶如社會的一面鏡子〔1〕。流行語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時代性〔2〕。有些詞語在某段時間流行,它就是流行語;后來可能在某段時間不流行了,就不再是流行語了。每年年末,很多機構、媒體等都會統計當年的流行語,從而反映當年的熱點問題、流行事物等。所以,流行語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一個現實社會問題。有人把流行語比喻成為“熟悉的陌生人”,有著俚語性質的流行語對于留學生來說有著特殊意義〔3〕。
同時,流行語主要不是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更多地是折射中國當代文化價值觀的發展變化,同時也體現出了文化交流的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是要提高中國文化在國外的吸引力,這不僅包括傳統文化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當代文化的吸引力,所以可以說,流行語是一面直觀折射中國文化發展變化的鏡子。留學生通過流行語的學習,可以知道現在中國發生了什么?流行什么?從而了解當今中國,融入中國文化,更好地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我曾于2009年至2010年在巴黎七大孔子學院工作期間對孔子學院學生做過一個關于學生動機的調查:80%以上的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是旅行、與中國人交流從而了解中國文化。2007年至2008年在武漢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零起點新一班和初級一班兩個班的留學生中進行了關于學生需求的調查,結果表明:100%的留學生選擇不喜歡老師只講書上的內容,而是喜歡老師除了講書上的內容外,還多講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內容。可見留學生的第一需要不是知識,而是技能——交際技能;他們更多地關注的是中國的今天發生了什么?中國人現在都在做什么?他們希望通過在課堂上的學習,能夠與中國人有共同話題,能夠明白中國人的交談;能夠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方式查看中國時政新聞和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在海外,大部分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并不是漢語言專業,而是以漢語為工具進行歷史、地理、法律、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學習、研究,加之他們又沒有身在中國,所以他們更加迫切地想了解中國現在正在發生著什么,流行語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遇到流行語最多的情境是: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海外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要了解中國必然會通過這些媒介,如果不掌握一些流行語,真是“一頭霧水”。記得在巴黎孔子學院教學時,一個法國學生曾拿著一份在網上打印的中國新聞問我:“給力是什么意思?”來華留學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曾經一名韓國學生問我“宅男”一詞,我很納悶,詢問后得知,原來他聽中國學生介紹了一個娛樂節目《非誠勿擾》,覺得很有意思,那里面的人常常說自己是“宅男”,他非常費解。可見,對留學生的流行語教學真是非常必要。
湯志祥〔4〕曾對《漢語水平詞匯和漢字等級大綱》〔5〕中的流行語進行了一個數據統計,已經收入的新詞語都是80年代的,新詞語總量只有11個,它們分別為:大包大攬、倒爺、搞活、空調、立交橋、連續劇、面包車、拼搏、評估、評審、萬元戶,僅占總數的0.124 7%。這11個新詞語都劃定為丁級詞。這份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權威綱領性文件中只有很少的流行語,結果必然是導致教材編寫、課堂教學、HSK考試等方面都“先天不足”。雖然有些漢語教材也注意加入一些流行語的內容,特別是一些閱讀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的穩定性和滯后性,有些新出現的流行語很難進入教材。
李紅印〔6〕談到,對外漢語教材和大綱中不重視和關注網絡新詞語,導致教材相對落后。漢語教學大綱中量微,漢語教材中沒有,有些漢語老師就不講,最后的結果是留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學習流行語〔7〕。性格活潑、交際能力強的外國學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與中國人的交流獲得一些,不過有時可能就一知半解,或者學習到了一些并不是那么全面、那么規范的用法,并沒有獲得規范性的指導。所以,“我們必須將漢語新詞語的教學安排到我們的教學中去,它是當前對外漢語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8〕。
20世紀80年代,本體研究學界開始重視“新詞語”“流行語”等的教學與研究,而國際漢語教學界相對滯后。盡管如此,一些教師和學者都已經意識到了對外漢語教學匯總流行語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一些學校專門開設了選修課,還有些學校開設的報刊閱讀課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除了開設這樣專門的課型教授流行語外,還可以通過常規課型在課堂上穿插流行語的教學;而且也許后者才是更重要或者說更廣泛的形式。這就要把握好教授流行語的數量和范圍,明確哪些應該教、哪些可以教、哪些不必教、哪些最好不教。我認為有幾個原則:穩定性強、使用頻率高、使用范圍廣、常用于日常生活交際的流行語應該教;與教授內容有關、與學生情況有關,即使使用頻率不高、使用范圍不廣的流行語也可以教;穩定性不強、一次性用法的流行語可以不教;消極意義、低俗的流行語最好不教。這是幾條大的原則,要把握好這幾個原則才能做好流行語教學的規范性。每年“中國語言文字網”都會根據語料庫調查統計公布每年的流行詞,每年基本上都有幾百上千個,這些詞都反映了這一年中國的一些變化、發生的一些事情、中國人關注的一些焦點等。該教哪些、不教哪些,就要教師心中有數,把握好上述幾個原則。
首先,如果流行語經過一定的時間檢驗,基本進入到了一般詞匯的范疇,那就是應該教的部分。其次,那些穩定性還不強,使用范圍也不廣的詞,比如上文提到的“宅”“給力”,都是近一兩年的熱詞,現在還無法判斷它們是否會經過時間的檢驗進入一般詞匯中,基本屬于一次性用法的詞,但由于外國學生遇到了這樣的詞,與其有關就可以教授;此外,與教授內容有關的,根據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以及對課外文化知識的渴求程度可以教授。比如我在教授口語課時,由于那個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求知欲望強烈、交際能力極強,所以我在教學中常常給他們補充一些流行語,他們對此非常喜歡,興趣極高。當時所選用的教材是路志英編著的《發展漢語:中級漢語口語(上)》〔9〕。以第十二課《我看婚姻與愛情》為例,由于課文中出現一些對婚姻、愛情的觀點,我就給他們補充了“裸婚”“閃婚”“房奴”“車奴”等一些流行語,他們覺得非常有用,因為現在中國人對愛情、婚姻的一些觀點跟他們有相似之處,他們可以用這些詞表達他們國家人們的看法,所以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再次,穩定性不強、一次性用法的流行語可以不教,比如剛才提到每年公布的成百上千的流行語,除了一些被人們常常提起外,其他如“表情帝、淡定哥、高姐、月光退休族、杯具門”等,只是一時出現,可能曇花一現,學生可能根本不會接觸到,中國人有的可能也弄不清楚,這樣的就可以不教授給學生了。最后,對于那些低俗詞語、否定消極意義的流行語最好不要也沒必要教授,比如“小三”等。
提高流行語教學的規范性,除了告知留學生流行語的含義、產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告知留學生該流行語的使用場合、使用對象,這也是在留學生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遇到一個新詞語,不應過多地給留學生講解它的含義,而是更應該給留學生模擬各種適用的場合,讓其在自我感知中記住典型的使用場合,這不僅會讓他們記住這個流行語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他們領悟正確恰當的使用環境,從而掌握正確的用法,這也就達到理想的流行語教學效果了。在具體操作上,教師可以借鑒語文教學中對中小學生如何恰當使用網絡用語的方法,巧妙設計一些練習,練習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手段〔10〕。比如上文“美女”一詞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訓練:
判斷:你覺得下列說法合適嗎?
①上課前,老師遇到兩位學生
老師:你們好!
學生A:老師,你好!
學生B:美女,你好!
②校門口小商店,老板和顧客
老板:美女,要點兒什么?
顧客:我隨便看看。
通過這兩個例子的判斷,讓學生知道到底在什么場合可以使用“美女”一詞,什么場合不行。上文中那位越南男同學之所以用錯,就是不明白它的使用場合。“美女”原意是漂亮的女人,現在常用于對女性的一種稱呼,一般是年輕女性,但有時也泛化,與漂亮無關,用于對別人的恭維,為的是拉近距離,口語詞。學生們希望說更地道的中國話,不僅體現了對流行語表達的渴求,也恰巧說明了流行語教學的重要性。再如下例:
選詞填空:
早前臺灣歌手蔡依林宣傳新碟時稱,(A、銷售的數量 B、銷量)已突破15萬。周杰倫隨即(A、強烈譴責 B、炮轟)其唱片公司(A、居于上層的領導人物 B、高層)為了擴大影響而(A、夸大銷售數字 B、作假)。日前個性特立獨行的周杰倫再度放炮,主動公布自己的唱片實際預購量,并痛批臺灣唱片界對銷售量(A、虛夸數字 B、灌水)的惡習。
這樣的選詞填空練習,可以讓留學生通過對比明白流行語的涵義及使用場合。通過這樣一些使用場合的展示,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地使用流行語。這對于規范留學生流行語的使用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一個流行語就折射著一種現象或者一個文化價值觀。提高我國軟實力,讓世界了解中國,流行語無疑是一個窗口。規范流行語教學,推廣中國文化,這是我們每位對外漢語教師及語言研究者都應該認真思考并身體力行的。
〔1〕王晶.淺議對外漢語視野下的流行語教學〔J〕.科技資訊,2009(22):229.
〔2〕王芳.對外漢語課堂中網絡流行語的滲透〔J〕.語文學刊,2013(5):55-58.
〔3〕朱曉蓓.漢語流行語與對外漢語教學〔J〕.甘肅教育,2013(23):63.
〔4〕湯志祥.漢語新詞語和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2):10-18.
〔5〕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漢語水平詞匯和漢字等級大綱〔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1-3.
〔6〕李紅印.《漢語水平詞匯和漢字等級大綱》收“語”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5(4):73-79.
〔7〕李蓓.漢語作為外語教學中的新詞新語教學〔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16(3):150-152.
〔8〕亢世勇.新詞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99.
〔9〕路志英.發展漢語:中級漢語口語:上〔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5.
〔10〕劉少華,張傳立,張如梅.對外漢語初級精讀課教材練習的設計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11,10(1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