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惟宇 圖+陳琰楓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探訪重慶戰錘俱樂部開打,桌面上的奇幻戰爭!
A Probing into the Warhammer Club
文+劉惟宇 圖+陳琰楓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一張中等大小的桌子上,幾支“軍隊”展開了廝殺。重騎兵、弓箭手、炮手甚至巨龍都在玩家的操縱下慢慢推進。每個回合,玩家們都謹慎地思考戰術,迂回、防御、突進,每一個細微的決定都會讓這場“戰爭”最終走向不一樣的結局。一時間,小小的桌面仿佛真的變成了危機四伏殺聲震天的戰場。
這是一款來自英國的桌上戰旗游戲——戰錘,而延續三個小時斗智斗力的“廝殺”不過是重慶戰錘戰錘俱樂部玩家們又一場例行的游戲罷了。



英文導讀:Warhammer is a board roleplaying game from England. There are only ten persons players it in Chongqing.
“劉大師”的戰錘俱樂部位于觀音橋,從門前經過,你可能會誤認為這是一間模型店。門口的透明櫥窗中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模型,一側有人類和精靈,還有奇幻世界中經常出現的怪獸:巨龍和奇美拉;另一側則是硬核科幻風,有巨大的機甲,稀奇古怪的外星生物和笨重的大型飛船。
這些精致的模型其實都是桌游戰錘的“棋子”。“一邊是中古世紀,另外一邊是40K。”劉大師介紹道,“這是戰錘的兩大系列,中古類似傳統的西方奇幻世界,而40K則說的是4萬年后的戰錘世界。”
戰錘是一款由英國游戲公司Games Workshop所制作的桌游,在歐美風靡多年,不過在國內,因為文化差異和入門門檻較高、規則復雜等緣故,玩家數量一直不多,整個重慶的錘友也不過十幾個人而已。
劉大師是重慶最早接觸戰錘的玩家之一,正是他把戰錘引入了重慶。今年,他和圈內好友“挑燈夜行”一起開了這家戰錘俱樂部,這是目前重慶唯一一家專業戰錘桌游店,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重慶錘友們的據點。
比如今天,雖然才下午3點不到,錘友們已經陸續來到了俱樂部中。“這下人差不多齊了,演示一盤?”劉大師提議。對陣雙方很快就確定下來,“挑燈夜行”(以下簡稱挑燈)的“暗精靈”對陣卡卡的“混沌軍團”。兩人從櫥窗中拿出自己的“軍隊”,“暗精靈”的“棋子”大多紅發妖冶充滿邪性,還有幾只猙獰的怪獸。“混沌軍團”則是身披重甲,拿著奇怪兵器的黑色步兵,還有一門像是惡魔的火炮。
劉大師接著給本刊記者簡單介紹起戰錘規則:每一顆棋子根據不同的兵種都有固定的分數,雙方各上陣的總分數是1750分,在這個范圍內,可以搭配任意兵種。游戲一共分為6個回合,每個回合都有移動、施法、射擊、近戰4個指令,等到6個回合后結算,分數多的那邊獲勝。而任何一個指令成功與否,都要通過投骰子來判定。
規則倒是好理解,不過戰錘果然不負“燒腦游戲”的稱呼。實際上從一開始的布陣階段,對陣雙方的斗智就開始了。通過投骰子決定誰先走后,雙方就要在沙盤上一支一支放下自己的部隊,“也就是說,雙方都可以針對敵方的布陣進行我方的布局,比如對方騎兵布在后排,我可能就會思考是不是需要把我的弓箭手方陣往前靠一點。”一旁觀戰的錘友舉例。
布好陣后,游戲正式開始。挑燈先走,他把自己的騎兵往前方移動了12碼,這是騎兵固定的移動范圍,不過這個距離可不是憑感覺走,而是用一把刻尺來衡量,同時這把尺子還能用來測量自己與對方部隊的距離。
魔法和射擊階段有些相像,都依靠骰子的決定。戰錘游戲源自英國,立刻把“嚴謹“二字表現得淋漓盡致。魔法階段需要根據骰子的點數決定能釋放什么魔法,而對手也能通過投骰子獲得“破法石”,如果對方的“破法石”大于施法的點數,那么什么都不會發生。在射擊階段,不僅僅是通過骰子來決定是否命中,就算命中,之后還要繼續判定箭能否穿透對方的護甲。但挑燈運氣實在不好,這兩個階段都沒有任何收獲。
而因為沒有單位接觸,所以自動跳過了最后的近戰階段。也等于說,挑燈第一回合什么都沒有做就過了。“一般來說先手還是有優勢,我是運氣不好,不然一輪射擊對面怎么也得死幾個人。”挑燈有些遺憾。
接下來是卡卡的回合。移動和魔法階段都差別不大,不過到了射擊階段,因為“混沌軍團”的遠程兵種是門“大炮”,這就有意思了。只見卡卡拿起一個綠色的圓盤,蓋在了挑燈的步兵方陣上,“這表示炮火覆蓋區域。”但這依舊不表示命中,接下來還是要投骰子判定,這次要投的骰子上五面都是箭頭,一面是準心,投到準心算直接命中。卡卡投到了箭頭,這表示炮火偏移了,接著還要用普通骰子投偏移了多少碼,再用刻尺測量是否依舊命中,不得不讓人再次感嘆游戲的嚴謹。


而為了給本刊記者展示近戰階段的過程,卡卡的英雄“突進”到了挑燈剛才移動的騎兵身邊,“兩方接近后,對手可以選擇迎敵或是逃跑,為了演示近戰過程,這里就不逃跑了。”說完挑燈的騎兵迎了上去。
近戰階段和射擊階段其實很像,只不過加入了反擊的概念。這次挑燈持續他的壞運氣,卡卡的英雄直接殺死了他3個騎兵,毫發無傷,之后挑燈大勢已去,最終卡卡贏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你可以看到,戰錘是個很考驗戰術的游戲。如果我的騎兵剛才選擇逃跑,他的英雄是追不上我的,如果他還是堅守原地,我后退的騎兵在下個回合就可以沖鋒,那么鹿死誰手就難說了。”挑燈解釋。
卡卡接過話,“我怎么可能明知道你要跑,還來打你,要么直接就突你的步兵,要么繞一圈賭運氣。”挑燈笑著說,“看吧,這就是戰錘,行軍布陣,牽一發而動全身,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這也是卡卡愛上戰錘的理由之一,“其實戰錘就是一個沙盤推演游戲,雖然它的兵種和現實中不太一樣,但是打仗總有共通的地方。”卡卡說。要在游戲中考慮對方的招數以及想到如何應對,遇到森林、山坡和河流等地圖環境時該如何走位,如何用部隊繞后包抄對方。想贏就必須絞盡腦汁,所以戰錘本質上也是一款“燒腦”的智力游戲。
雖是短短6個回合,但通常都能打上3個小時,雙方戰到最后一兵一卒,弱勢一方到最后一分鐘翻盤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而投擲骰子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是戰錘的樂趣之一。不過和賭徒不一樣的是,錘友們更信任概率、運氣這種東西,按他們的話來說,“總有不在你身旁的時候。”
研究戰術之外有些人更喜歡戰錘的背景故事,比如“罐頭”。“我個人認為戰錘比《魔戒》甚至是《冰與火之歌》的世界更為恢弘,世界觀也并不是簡單的善惡二元論,邪不勝正或是正義必勝。”“罐頭”認真地解釋。“現在戰錘的背景故事還在不斷地更新,小說和設定集每年都在出。每個種族都有自己嚴謹的文化習慣甚至是宗教,雖然是架空的幻想歷史,但是研究起來還是很爽快。”





唯一的問題是,由于國內對戰錘感興趣的人不是很多,這些資料和小說大多都沒有翻譯。不過“罐頭”不以為然,“沒翻譯也好,比瞎翻譯好,自己去外網看原文,還練習英文水平。”這也讓“罐頭”成了戰錘圈的“活字典”,有些時候當大家搞不清具體規則或是新買英雄的特色時,問問他總是沒錯。他還知道不少國外戰錘圈的軼聞,比如已故的奧斯卡影帝羅賓·威廉斯,也是個錘友,經常用的種族是獸人。
還有一部分錘友本身是模型迷,因為喜歡上了戰錘人物的模型便入了坑。要知道場上那些活靈活現的棋子在一開始可不是這個樣子,它們只是些裝在袋子里面的灰色塑膠零件,就像小時候玩的四驅車一樣,參加游戲之前,玩家需要把零件組裝到一起。不過此時看著對方的“部隊”衣甲鮮明,自己的兵卻是“手無寸鐵”,氣勢上可就輸了一大截!
所以玩家接下來需要給自己的“軍隊”整裝,也就是給模型上色。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雖然一個新手在經過半天的練習后也能簡單上色,但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展現模型本身的細節。而對這些細節的打磨,甚至能持續數年。
例如劉大師珍藏的“女伯爵”,這是一位騎在紅龍上的英雄,他斷斷續續差不多上了3年色都還沒最后完工。但是龍身上不足幾毫米的鱗片,翅膀上的紋路,龍腳下的泥土,甚至是女伯爵臉上的痣都被他一筆筆勾了出來,細節精致得令人驚嘆。“我還是差遠了,國外有些玩家,因為小說中某個人物的眼睛會發出不同的光芒,專門把模型的腦袋挖空,人工放進去兩個定制的幾毫米的小燈,才營造出眼睛發光的效果,這才叫高手。”劉大師感嘆。
“再來認真打一盤哦。”挑燈顯然對剛才的敗局不太服氣。“來就來,這回用食人魔暴打你。”卡卡欣然應戰。這一局,兩人顯然認真起來,一步一步精打細算,突進,防御,迂回……一時間,桌面仿佛真的變成了危機四伏殺聲震天的戰場。
不過作為旁觀者只能感嘆,小小的桌游能玩出大氣磅礴的感覺,這也算戰錘獨一無二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