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霖 張雪潔 李 琨 邊培雯 孫曉慧 高敏虹 司曉青 辛琳琳
·短篇論著·
741例皮膚腫瘤皮膚鏡圖像分析
馬靜霖 張雪潔 李 琨 邊培雯 孫曉慧 高敏虹 司曉青 辛琳琳?
目的: 評價皮膚鏡在皮膚腫瘤篩檢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比較皮膚鏡圖像分析與病理確診的符合率。結果: 皮膚鏡圖像分析技術在診斷皮膚腫瘤方面與病理診斷的總體符合率達92.44%,其中惡性黑素瘤、基底細胞癌、脂溢性角化病的診斷符合率分別達82.61%、96%和93.26%。結論: 皮膚鏡圖像分析技術在皮膚腫瘤篩檢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皮膚鏡圖像分析技術; 皮膚腫瘤; 篩檢
皮膚鏡又稱皮表透光顯微鏡,是一種非侵襲性的在體診斷技術。僅憑臨床肉眼辨別,黑素瘤的診斷準確率65%~78%,而使用皮膚鏡后,黑素瘤的診斷準確率可提高10%~27%。1皮膚鏡還可用于識別血管結構和其他皮膚結構特征。近年來皮膚鏡技術越來越多地用于一些非色素性皮膚病,如非色素性腫瘤,炎癥性及感染性疾病,甚至用于隨訪非色素性疾病的療效。本文回顧分析了我院應用皮膚鏡圖像分析技術診斷并經組織病理確診的741例、8種皮膚腫瘤的結果,并比較其與臨床診斷的符合率。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集來我院行皮膚鏡檢查并經組織病理確診的741例患者,其病種包括:惡性黑素瘤46例、基底細胞癌75例、靶樣含鐵血黃素沉積性血管瘤14例、掌跖部位色素痣228例、脂溢性角化病267例、藍痣32例、皮膚纖維瘤53例、角化棘皮瘤26例。其中,男357例,女384例。年齡1~86歲,平均43.5歲;皮損直徑0.3~3.5 cm。
1.2 儀器與方法 首先,選擇曾行肉眼及皮膚鏡診斷并經組織病理確診的8種,741例腫瘤,觀察描述其皮膚鏡下特點,并分別計算各種皮膚腫瘤的肉眼診斷符合率及皮膚鏡診斷符合率及所有病例的肉眼及皮膚鏡診斷符合率,然后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8種皮膚腫瘤皮膚鏡觀察結果
2.1.1 惡性黑素瘤(46例) 皮膚鏡下主要特征性表現(圖1):(1)不典型色素網:色素網具有不規則孔洞和粗線,黑色、棕色或灰色的增粗及分支狀的線段不規則的貫穿整個皮損,不典型色素網在邊緣嘎然而止;(2)不規則條紋:在皮損邊緣不同粗細的線狀條紋結構;(3)不規則小點和小球:小點和小球是指邊緣光滑、圓形至橢圓形、大小各異,黑色、棕色或灰色的結構,不規則小點和小球其大小和形狀各異,在整個皮損中不均勻分布,見于良性和惡性黑素細胞性皮損,但不規則的小點和小球通常見于惡性黑素瘤;(4)不規則污斑:污斑指各種彌漫性色素分布,可以遮掩其他皮膚鏡下結構,不規則污斑大小形狀不一,邊緣不規則,皮損邊緣界限清晰的污斑強烈提示惡性黑素瘤,局限或彌漫的規則污斑可以見于良性皮損,但不規則污斑無論是局限還是彌漫均提示惡性腫瘤;(5)藍白幕:表現為白色瘢痕樣脫色素區或淡藍色無結構區,或者是二者都有,藍白幕是惡性黑素瘤中發現的高危指征。
2.1.2 基底細胞癌(75例) 皮膚鏡下最具特點的征象是樹枝狀血管和不規則血管,另外有藍灰色卵圓形或球形結構,個別皮損伴有潰瘍(圖2)。
2.1.3 靶樣含鐵血黃素沉積性血管瘤(14例) 皮膚鏡下表現為彌漫的均質樣改變,可見紅-藍腔(圖3)。
2.1.4 掌跖部位色素痣(228例) 主要表現以下幾種模式:①皮溝平行:色素沿皮溝呈平行的線狀結構;②網格樣:色素沿皮溝和橫跨皮溝分布,呈現為網格結構;③纖維樣:很多纖細的纖維樣色素線呈傾斜狀跨過皮溝皮嵴(圖4)
2.1.5 脂溢性角化病(267例) 皮膚鏡下的共同特點為:油脂性、毛囊角栓、角化明顯。表現主要有:粉刺樣開口、粟粒樣囊腫、發夾樣血管、腦回狀結構、蟲蝕樣邊界以及鋒利而清晰的邊界線,其中粉刺樣開口及粟粒樣囊腫是兩種經典而常見的結構(圖5)。
2.1.6 藍痣(32例) 皮膚鏡下的典型表現為彌漫均質的藍色或藍灰色結構(圖6)。

圖1 a、b:惡性黑素瘤皮膚鏡特征圖2 a、b:基底細胞癌皮膚鏡特征圖3 靶樣含鐵血黃素沉積性血管瘤皮膚鏡特征圖4 a、b:掌跖部位色素痣皮膚鏡特征圖5 a、b:脂溢性角化病皮膚鏡表現圖6 藍痣皮膚鏡下典型表現圖7 皮膚纖維瘤皮膚鏡下表現圖8 角化棘皮瘤皮膚鏡下表現
2.1.7 皮膚纖維瘤(53例) 皮膚鏡下主要表現為中央白斑或網狀色素減退,周邊輕微色素網,部分可見粟粒樣囊腫(圖7)。
2.1.8 角化棘皮瘤(26例) 皮膚鏡下主要表現為角化性結構或皮損中央角栓,具有粗發夾樣血管和白色背景(圖8)。
2.2 統計學分析
2.2.1 皮膚鏡、臨床與皮膚病理診斷符合率對照 所有病例臨床診斷后與皮膚病理診斷對照,其中508例診斷符合,233例診斷不符合,診斷符合率68.56% (508/741),見表1。另外,將皮膚鏡診斷結果與皮膚病理診斷對照,685例診斷符合,56例診斷不符合(8例誤診為惡性黑素瘤的皮損中2例為色素痣、3例為日光性角化病、3例為基底細胞癌;3例誤診為基底細胞癌皮損中2例為鮑溫病、1例為脂溢性角化病;8例誤診為掌跖部位色素痣皮損中4例為惡性黑素瘤、4例為基底細胞癌;18例誤診為脂溢性角化病皮損中1例為血管角皮瘤、3例為色素痣、5例為基底細胞癌、2例為扁平疣、4例為日光性角化病、3例為鮑溫病),診斷符合率92.44%(685/741),見表2。對皮膚鏡診斷及臨床正確診斷率經卡方檢驗有顯著性差異(χ2=134.67,P<0.01)。

表1 臨床與皮膚病理診斷符合情況

表2 皮膚鏡與皮膚病理診斷符合情況
2.2.2 皮膚鏡診斷符合率與肉眼診斷符合率對照 8種腫瘤的皮膚鏡診斷及肉眼正確診斷率經卡方檢驗均有顯著性差異(表3)。

表3 8種皮膚腫瘤皮膚鏡診斷與肉眼診斷符合率比較
國內外應用皮膚鏡的研究大多圍繞色素性皮膚病的診斷,尤其對惡性黑素瘤診斷的研究,2而對非色素性皮膚病及其他皮膚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報道較少。本研究選擇了經病理檢查確診的惡性黑素瘤、基底細胞癌、靶樣含鐵血黃素沉積性血管瘤等8種共741例皮膚腫瘤,分別統計其皮膚鏡診斷符合率及肉眼診斷符合率,比較總體符合率及8種皮膚腫瘤符合率。結果顯示皮膚鏡總體診斷正確率為92.44%,顯著高于肉眼診斷正確率(68.56%)。其中對惡性黑素瘤、基底細胞癌、掌跖部位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膚鏡診斷正確率較肉眼診斷顯著增高(P<0.01),與以往國內外報道基本一致。3,4對靶樣含鐵血黃素沉積性血管瘤、藍痣、皮膚纖維瘤、角化棘皮瘤皮膚鏡觀察其診斷符合率也較肉眼診斷有明顯增高(P<0.05)。但因觀察例數相對較少,尚不能完全反應皮膚鏡對此類疾病的診斷價值,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再進行分析。
總之,皮膚鏡檢查方法簡單、方便,經濟,患者容易接受,在無創傷性檢查條件下明顯提高了多種皮膚病的診斷符合率,特別是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指導臨床治療具有較高價值。相信隨著皮膚鏡圖像分析技術的不斷提高,其臨床應用將會有更廣闊的前景。
1Mayer J.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ermatoscopy in detectingmalignantmelanoma.Med JAust,1997,167 (4):206-210.
2 Argenziano G,Soyer HP.Dermoscopy of pigmented skin lesions:a valuable too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melanoma.Lancet Oncol,2001,2(7):443-449.
3孟如松,趙廣,孟曉,等.皮膚鏡圖像分析技術對基底細胞癌的診斷及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9,14(4):363-368.
4Marghoob AA,Braun RP,Kopf AW.A tlas of dermoscopy. Australia:Composition by Parthenon Publishing,2005.55-59.
(收稿:2013-09-25 修回:2013-12-02)
App lication of dermoscopy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in the screening of cutaneous tumors
MA Jing-lin,ZHANG Xue-jie,LI Kun,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Qianfo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14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dermoscopy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in the screening of cutaneous tumors.Methods:The agreement of dermoscopy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and pathology was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agreement rate between dermoscopy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and pathology was 92.44%.The agreement rates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melanoma,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seborrheic keratosiswere 82.61%,96%,and 93.26%,respectively.Conclusion:Dermoscopy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is a valuable tool in the screening of cutaneous tumors.
dermoscopy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cutaneous tumors;screening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2010ZRA01091)
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3GSF11835)
山東大學附屬千佛山醫院皮膚科,山東濟南,250014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