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珊
汽車駛?cè)爰亦l(xiāng)時,高高掛的大紅燈籠抓住了眼球,真漂亮。中國此時處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氣氛。可是去年此時,我還在謝菲爾德。一座二戰(zhàn)中被轟炸后轉(zhuǎn)型為以教育為主的城市。這里有大批的中國留學生。去年和朋友們一起平靜又簡單地迎接了中國農(nóng)歷新年蛇年的到來,大家一起做年夜飯并同步看春晚。
中國古語有云: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國前除夕夜的年夜飯都是父母在張羅,自己根本不用過手。即使如此,一桌豐盛的大餐也會自然而然出現(xiàn)在除夕夜的飯桌上。在英國過年,要是沒有朋友的主動邀約和操持,估計,我的年夜飯是炸魚和薯條。
朋友都是一群理工科男生,一群做得拿手菜的居家男。香干炒肉、涼拌木耳、粉蒸排骨、宮保雞丁等,經(jīng)他們一捯飭就像模像樣地端上了飯桌。這些雖是國內(nèi)的家常菜,卻是國外的大餐。有些食材不好買,即使有,也非原汁原味,少了點熟悉的味道。
一直認為大多數(shù)中國男生大男子主義,很少操持家務(wù),總是飯來張口。他們卻改觀了我的偏見認識。或許,生活面前,人人平等。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是生活的底色。每樣都要有,也都要會。留學,不僅重學業(yè),飲食也是學習的一部分。照顧好自己,不讓家人和朋友擔心和在學術(shù)上有所見解或者建樹同等重要。
第一次在國外過年,不管父母還是子女都有多多少少的不太習慣。我們的年夜飯沒著落,他們沒處給壓歲錢。
電話里,父母詳細詢問了過年的所有細節(jié)。時間,地點,人物,菜單等等,一個都沒少。我知道,這些細碎的問詢里,是他們滿滿的思念和牽掛。聽著電話里家里的年味兒,心里很是酸楚,思家的情緒一下達到了頂點。差點流淚,想想還是硬生生咽了回去。出門在外,不能讓家人太擔心,該堅強的還得堅強。雖然,彼時,我極度想家。
留學之路充滿艱難和孤獨。思鄉(xiāng)之苦在節(jié)假日更甚。電話和視頻雖然能及時傳遞信息,可是心里的情感對方卻摸不著。
回不去的萬里之遙,科技能帶去及時信息,傳遞一部分情感。可是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對家人和戀人的思念,深深地藏在心里。彼時,完成學業(yè)是第一要務(wù),該吃的苦還得吃。思念,算一種。不過,只有享受過精神上的孤獨和思念之后,才更珍惜團聚和相處,才更懂得家的意義。
英國人對于中國文化并不那么感興趣。雖然,中國在崛起,中國也頻繁出現(xiàn)在新聞里。但,并非是謝菲爾德的城市新聞,更不是謝大的周播新聞里。因為中國新年對這座城市并未有多大影響。對謝大的非中國學生群體也帶不去多少節(jié)日的喜慶。即使中國學生,課也照上,論文照寫,飯照做,沒有壓歲錢收。
今年過年在家過。少了村里的寧靜和簡單,祖國慣有的聚會和團年也被提上了日程。可每種年味兒都有它獨有的魅力。想念英國寧靜祥和的新年,期待中國大家庭熱鬧的團聚。讓我們擁抱每種不同的年味,享受,并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