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沖
(南通理工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2)
內家拳的拳理深受道教思想的影響,如“道法自然”、“清靜無為”、“陰陽互根”和“天人合一”等,歷代武術家都遵循天道運行法則、陰陽變化之理,論說拳理、規范拳技,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哲理與內家拳拳理的融合。我們現代人習練過程中,要明白虛靜平和的真意,悟得解得大道的本源,同時觀注內家拳養生修性的重要特點,真正體現出內家拳的是“哲拳”和“道理拳”。有關內家拳的簡述概要詳見表1。
內家拳最主要的代表有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它們是注重內功的一類拳術。主要表現在行氣呼吸及意念貫穿在整個習練過程中,內家拳的共同核心詞出現最多的意思有:松、靜、中、定、虛、合、順、自然、和諧、陰陽、丹田、圓轉、合道、變化等等。這些表述內家拳的核心詞會在長期習練內家拳的老、中、青武術愛好者的調查中得到總結,具體見表2。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最早見于《莊子》的內篇。道教的內丹養生是依據《道德經》、《陰符經》等經典,博采眾家之長,經歷無數道人的實踐體驗,形成的基于人體生命順逆升沉的獨特理論。內丹學給人類提供了一種具體的身心修煉程序,關于內丹修煉,主要是把人體看作是一個小天地即小爐鼎,按照天地生成萬物的規則進行修煉。描述有:“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具體修煉上有主張先從調整呼吸入手,從氣和精修煉起,再到神,即先修命后修性。也有后來的先修性后修命,內丹術無論是先命后性,還是先性后命,總之要性命雙修。內丹修行就是積聚自身能量、疏通經絡,從而內氣充盈,病氣無存,達到“經絡全通、百骸俱暖、天人合一及健康長壽”的理想境界。可以看出內丹的理論基礎就是陰陽合一、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等,這些道教內丹思想在我們現代人的養生實踐中有著無窮的探索空間。

表1 內家拳內涵外延之梗概

表2 武術內家拳長期習練者體會內丹養生性核心詞一覽表
所謂“內”,指心、神、意和氣等心智活動及氣息的運行;在內家拳拳理思想上借鑒了道教內丹養生方面的思想,本人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述。
太極拳是內家拳最具代表性的拳術,太極拳行拳時要求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用意練氣、用意練拳等,同時與內丹的導引、吐吶相配合。太極拳以道教的內丹思想為理論基礎的傳世著作有很多,如張三豐的《太極煉丹秘訣》包含有《太極拳經》、《太極拳斂神聚氣論》、《打坐歌》和《大道指要》等最能說明這一點。太極拳也把老子的貴柔思想巧妙地揉合于拳理拳術之中,體現出以慢制快、以弱勝強、無力打有力、四兩撥千斤行拳風格。
八卦掌是清朝末年董海川得到道家修煉的啟示,在《易經》、《太極八卦圖》等傳統文化指導下,結合武術加以整理而成的,而道教正是從《易經》的思想而來,且道教的標致就是八卦圖。八卦掌的幾個特色:1)陰陽掌“一陰一陽之謂道”,掌頂前、手三陰、手三陽經脈相通,有利于氣貫周身;2)走八卦圓圈;3)趟泥步;4)“三頂”,即頭項天,百會穴有上頂之意,有利于氣通三關;舌頂腭,使咽部生津,促任督兩脈相通;5)“十要”,意、氣、擰、塌、提、裹、垂,繃,松,順。意、氣、松、順,是用意識去引導動作和呼吸,做到心意領氣,采用腹式呼吸法,達到氣沉丹田,氣運周身,全身關節放松,有利于全身自然、輕松暢想,身體上下順達協調,以求“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這些正是道家內丹養生思想的最好體現。
形意拳又名心意六合拳,姬際可始創,經過歷代傳人的不斷努力,至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拳法分前六勢主剛和后六勢主柔,每一勢均可分為十二勢,到終為一勢。“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承為拳”,以心意為主,強調六合、五形內外結合。形意拳也強調與丹道相結合,有習練“道藝”一說,要求最初還虛,不用后天之心意。要求重意、重柔、重陰、重魂等。
太極、形意和八卦三家拳法形式雖然不同,但原理一致,核心思想一致,勻強調先練內功,再練筋骨等。有丹書云,道之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張。三體者,在身體外為頭、手、足,內為上、中、下三田,在拳術中形意、太極、八卦三派之一體也。
內丹講究修練形神,形是神的物質基礎,形盛則神旺,形弱則神衰,形神統一也是內家拳修煉的最佳途徑當然神反過來也影響著形、作用著形在內家拳運動過程中,內與外、形與神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統一整體,二者是對立統一的。因此,在內家拳理上極其注重“形神兼備”、“形具神生”、“以形傳神”是演練的重要原則和要求。
在武術內家拳修煉中還特別強調“合”,在整體上有形神合一、內外合一,直至天人合一,在習練中也極強調肢體合、勁力合及意識上的合;內家拳的靜是形體動而內心靜,體內真氣動而外形靜,如此身心合一,動靜相擁是內家拳的最高境界。內丹講合,講生命能量,用太極圖表示,是人與宇宙或人與人的陰陽之氣在某種條件下和合而成,是陰陽和合之氣,是陰陽平衡之氣,是靜之態。無論是內家拳還是道教內丹在養生方面來說都是要陰陽相合、精神內守從而達到長生久視。
習練內家拳和道教內丹養生目的在于身心靈三個方面統一與諧協調發展, 就是人體內自然平衡與大自然的協調,即天人合一。 “身”有強壯的體魄和狀態良好的生理功能,“心”有平和的心境和和諧的人際關系,“靈”是自我認知能力和理性思維習慣。
精、氣、神,是道教內丹的術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是中國養生文化的核心。“精”指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層次的有形元素,常表現為固體或液體;“氣”有元氣和真氣之分是指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無形元素呈氣體狀態的,氣也是道教內丹的入手路徑;“神”指一種人體活力的狀態,道教內丹也有“澄心存神”,內丹修煉步驟是“煉己筑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還有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之前有筑基,之后還有練虛合道。這些都已被武術內家拳借鑒到了。
無論是身心靈還是精氣神,養生最主要的是身心靈的健康和精氣神的充盈,都是實踐道家提出的虛則靈,這樣保持“虛靈”的良好狀態,達到道家所說的虛則靈,使習練者頭腦清醒、身心健康。
2014年4月10日江蘇省教育廳發布試行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首次明確將武術列為必學內容,全省所有學校必須實施教學方案。今天我們學校武術教育工作者更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瑰寶,弘揚中華主流價值的重任,學會用大智慧大修行審視生命本源,“返本還元”、“見性歸真”,將道法自然融入武術、融入自然。對于我們武術內家拳愛好者來說,我們要積極探索內家拳的核心拳理,重視內功修煉,體現以武載道、證道、演道、用道等“道”的思想,力求在“虛、靜、去欲、去己”狀態下,習練內家拳,重視勤修根基,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實踐健康理念,將內丹養生文化與內家拳理論技法相結合,并與生態健康、環境健康等做加法,提倡整體的科學養生觀,加強道教立足于“道”的正信,使內家拳在品質上得到深層次的改造,這也正是內家拳和道教內丹養生思想文化的魅力所在。
[1]宋光華.宋氏形意拳[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劉敬儒.八卦掌[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
[3]陳全林.張三豐先生丹道全書[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4]張興發.道教內丹修煉[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