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大輝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作為一項施工技術也日益得到廣泛應用。由于它自身體積較大,所以在澆筑過程中所需要的施工技術較為復雜,混凝土內外溫差、水泥水熱化程度大等因素會導致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通過探索裂縫產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起著關鍵作用,從而能從根本上保證工程施工的質量。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注;裂縫
中圖分類號:TU528.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2-0072-02
現如今,隨著高層建筑的日益增多,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由于體積較大,影響施工技術的因素較多。一方面要解決的就是由于水泥水熱化與水反應釋放熱量使混凝土內部溫度與外界環境溫差過大造成的溫度裂縫問題,另一方面混凝土的承受拉力達不到溫度應力時也會產生裂縫。采取合適的溫度控制措施,適時監控溫度變化,嚴格按照生產工序能夠有效緩解此類問題。認真執行每個施工環節,保證工程的質量,避免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要想實現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就需要掌握有效的施工技術,才能保證工程建筑的質量。
1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
混凝土易受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導致裂縫。眾所周知,水泥與水發生反應會散發大量的熱氣,由于熱氣積壓在內部散發不出去,就容易和外界的溫度產生溫度差。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質點間的結構也會導致裂縫的產生。在施工過程中,水泥硬化只需少量的水即可完成,剩余的水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逐漸蒸發,水蒸氣會影響混凝土的收縮,也會影響施工。不同品種的水泥在發生反應時所釋放的熱量也不同,混凝土表面的熱量可自行揮發。一般在澆筑完成的3~5 d,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是最高的。減水劑與膨脹劑的種類還有針對不同結構體施工方法的選擇都會對混凝土的收縮產生影響。由于工程建筑會受到外界環境氣溫變化的影響,所以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澆筑溫度會受到外界氣溫的影響。如果外界溫度過低,混凝土內部與外部的溫度差異就會增大,這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極為不利。工程建筑在極為寒冷的冬季有時會因氣溫過低而停止混凝土澆筑,等到次年溫度稍高的時候再開始施工,所以采取有效的溫度控制措施也是防止裂縫產生的重要措施。
2 大體積混凝土二次振搗技術的研究
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振搗起著關鍵的作用,若在第一次振搗過程中做得不夠完善或者出現下沉現象時,就需要啟用二次振搗。二次振搗能夠加速混凝土中水分的蒸發,減少含水量、氣泡等,防止后期完成后產生的細孔影響工程的質量。二次振搗技術能夠提高混凝土的強度,節省水泥用量,還能夠增加混凝土的防滲性能和密度、強度等。二次振搗與一次振搗的時間間隔要掌控好:若在水泥漿體硬化后振搗,將產生無法補救的裂縫;若表面產生泥漿,則表示效果好。二次振搗不僅能加強水泥鋼筋間的界面強度,還提高了整個混凝土澆筑的整體勻稱性。
3 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分析
3.1 控制裂縫的措施分析
要想控制裂縫,就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好砂石和水泥的比例,降低水泥用量,以減少水泥反應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脹劑、減水劑,來調節水泥用量,在符合建筑要求的前提下,保證混凝土的良好性能。溫差原因不容忽視,為了降低混凝土的初始溫度,防止溫差過大,可以采用冷水將初始溫度降低:若溫差在25 ℃以下,可以進行拆模;若大于25 ℃,應采取降溫措施,降低溫差后再進行拆模。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還要有必要的監控,監測溫度的變化并作出相應的記錄,以便掌握溫度的變化動態,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降低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也是防止裂縫的重要措施之一,厚度越厚越易產生裂縫。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可以降低內外溫差,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和后期出現裂縫的可能性。
3.2 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分析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前,應該確保地面是干凈的,選擇合適的砂石和水泥比例,合理控制初始凝固時間,必要時可人為地適當加長凝固時間,為熱量的蒸發爭取更多的時間。大概時間控制大3~4 h內,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降低溫度而中途加水的做法是堅決不允許的。澆筑工作開始后,要進行分區澆筑、分區處理,嚴格按照澆筑順序進行。振搗過程要遵循快速插入、緩慢拔出的原則,才能使振搗過程更加均勻,增加混凝土的緊密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凝固之前要完成所有的澆筑工序,不得中斷。如果有特殊情況不能完成時,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保證工程的質量。所有工序完成之后,還要進行混凝土中心溫度、表面溫度和大氣溫度的測量工作。
3.3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案
每一層混泥土在被振搗完畢后應立即澆筑新的一層混凝土。除應考慮此條原則外,結構的大小、鋼筋的疏密、混凝土的供應等因素都應考慮在內。混凝土澆筑通常采用全面分層的方法,即在第一層混泥土還未凝固的時候,澆筑第二層。以此類推,逐層澆筑直至完成工序。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施工面積不大的工程平面。除此之外,還可采用分段分層的方法,從底層開始澆筑,逐層向上直至最后一層。如果結構的厚度較大時,這種方法就顯得復雜了,但是分層分段的方法可以緩解單位時間內混凝土供應不足的問題。對于長度范圍遠遠超過厚度的結構體來說,應采用斜面分層的方法,從下而上一次澆筑,保證斜面坡度≤1/3即可。
3.4 混凝土的養護技術
混凝土澆筑完成要進行最后一道抹壓工序,之后要把表面遮蓋好,一般選用塑料、油布等不吸水的材料作為遮蓋物,防止表面水分蒸發完導致干裂收縮。在養護過程中也要做好溫度的控制,通常保持在15 ℃為宜,養護周期一般為2~4周為最佳,以保證混凝土能順利的水化。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溫差控制工作也不能松懈,降溫法和保溫法是常用的兩種溫差控制方法:通過冷卻預埋在混凝土內部的水管來冷卻水溫降低混凝土內部熱量的降溫法,適合在混凝土澆筑的初期進行;保溫法就是在混凝土外部通過一些物理手段來控制混凝土的外部環境溫度,通常采用保溫材料或噴灑熱水的方法來降低混凝土內外的溫度差異。這種方法要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使用。溫差控制工序的進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小后期出現裂縫的可能性。
4 總結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已成為現代建筑工程中廣泛應用的一項技術,由于它自身存在體積較大的特點,水泥水熱化程度高,從而導致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容易造成裂縫。因此,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控制好內外溫差,選擇水泥的品種,降低混凝土內部的初始溫度,適當的時候采取保溫措施來減少后期工程中出現的裂縫。除此以外,還可采取二次振搗的技術方法來鞏固澆筑過程,加強混凝土拌和物的緊密程度,加強鋼筋強度,確保工程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還要有嚴格合理的配合比,從而不僅能節省水泥的用量,還能夠有效地防止裂縫的出現。對于不同形狀大小的結構,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也可采取不同的澆筑方法,選擇適合的澆筑方法不僅能保證工作的快速順利進行,而且能夠有效地針對結構特點及時處理遇到的問題。最后,完成工序后并不能放置不管,混凝土的養護技術對于工程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夠保證混凝土水化的順利進行。總之,只要按照嚴格的施工要求,仔細認真地落實每一個施工程序,認真地探尋施工技術,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就能夠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紹斌,蘇懷平,張洪.大體積混凝土入模溫度控制研究[J].中國港灣建設,2013,(4):45-46..
[2]徐艷華.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工程實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3,39(1):71-72.
[3]王益朋.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分析及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3,(18):104-106.
〔編輯:白潔〕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ass Concrete Pouring
Heng Dahu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so increasing, and as a massive concrete pou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large size itself, so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needed for pouring process is more complex, concret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a large degree of cement water heating and other factors can cause the concrete to produce a temperature cracks. By exploring the causes cracks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large volum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pouring, thus fundamental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ssive concrete; casting; cr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