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曉鵬 陜西金冠牧業有限公司 712000
近年來國內肉羊產業發展迅猛,規模化舍飼羊群數量激增。作者在肉羊預混料市場技術服務過程中,通過對陜北、內蒙古和晉中部分肉羊飼養場現場調查發現,肉羊尿石癥近年來較為多發,嚴重影響肉羊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
肉羊尿石癥是指在腎盂、輸尿管、尿道內生成或存留以碳酸鈣、磷酸鹽為主的鹽類結晶,使羊排尿困難,并引起泌尿器官發生炎癥的一種疾病。種公羊和閹割羊及舍飼育肥羔羊易發,母羊則較少發生。育肥期肉羊在舍飼條件下,尿石癥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
舍飼羊群多因青綠牧草和青貯飼料不足,而主要依靠精料補充料飼喂育肥。長期飼喂高蛋白質、高磷的精飼料,容易造成血液尿酸升高,鈣磷比例失調,繼而誘發尿結石。一般來說,肉羊飼料的鈣、磷比例應維持1~2∶1,而谷物類飼料原料的鈣、磷比例可達1∶4~6。在日糧谷物磷比例高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大量的磷進入到尿中。羊唾液中也含有豐富的磷,當飼喂精料型日糧時,由于精料不能促進唾液的大量分泌(粗飼料就能促進唾液的大量分泌,使體內較多的磷隨唾液進入消化道隨糞便排出體外),這樣一來更多的未能隨唾液分泌的磷也只能從尿中排出,容易導致磷酸鹽結石產生。
飼料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抗營養因子,如霉菌毒素和棉酚等,可引起泌尿器官損傷,影響排尿功能導致結石。
牧草中的草酸與精料補充料中的鈣結合就生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鈣,并使肉羊尿液呈堿性,導致發展成尿結石。例如紫花苜蓿和甜菜葉等草酸含量都很高。
缺乏維生素A 會導致輸尿管上皮細胞脫落,增加結石形成的幾率。缺乏維生素D3可引起鈣磷平衡破壞,誘發結石。
肉羊飲用水中鎂離子濃度超標,且同時伴有飲水不足,造成尿液濃縮,導致結晶沉積而發生結石。
腎臟和尿路感染,輸尿管中炎性滲出物積聚,誘發結石的形成。
調查發現公羊比母羊多發,羔羊比成年羊多發,舍飼羊比放養羊多發。
尿結石形成于腎和膀胱,但阻塞常發生于尿道。膀胱結石一般不影響排,也時不表現癥狀,公羊尿道結石多發生在“S”狀彎曲部。如果結石不完全阻塞尿道,可見排尿時間延長、尿頻、尿量減少,并呈斷續或滴狀流出。如果結石完全阻塞,尿道則僅見排尿動作而不見尿液排出,出現腹痛等癥狀。
病羊厭食、尿頻、尿液呈滴狀排出。后肢屈曲叉開,拱背收腹,頻頻舉尾,尿道處觸診疼痛。如果結石在龜頭部阻塞,可在局部摸到硬結物。膀胱高度膨大、緊張、尿液充盈,若不及時治療,閉尿時間過長,則導致膀胱破裂或引起尿毒癥而死亡。
對于發現及時、癥狀較輕的,在大量飲水的同時,可投服利尿及抗生素類藥物(如烏洛托品、青霉素、鏈霉素等)。此法治療簡單,對輕癥羊只可以使用。對排尿困難的病羊作膀胱穿刺也有助于治療。
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或完全阻塞尿道的羊只,可進行手術治療。限制飲水,對膨大的膀胱進行穿刺,排出尿液,同時肌注阿托品3~6mg,使尿道松弛,減輕疼痛,然后在相應的結石位置進行手術,切開尿道取出結石。
配方師設計肉羊飼料配方時,應該考慮到舍飼肉羊易患尿石癥的情況。精料鈣磷比例要平衡,粗蛋白水平不宜太高,非蛋白氮原料(如尿素等)添加要嚴格控制,還要適當搭配粗纖維飼料。粗纖維設計不光要考慮粗纖維總體含量高低,更需要關注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的含量及比例。此外,可以添加一些纖維素酶、微生態制劑、小蘇打和陰離子鹽等來預防肉羊尿石癥發生。設計濃縮料和預混料時,在給用戶的日糧推薦配方中,麩皮等纖維類原料的推薦量不能太低。在飼喂程序上也要做到新鮮牧草、青貯飼料和精料補充料的合理搭配。嚴禁使用霉變飼料,對含有毒有害成分及抗營養因子的原料須經脫毒處理后方可使用。
維生素缺乏會引起泌尿系統炎癥發生,肉羊免疫及抗病能力下降,誘發尿石癥。肉羊多維宜選用瘤胃保護(又稱過瘤胃)復合維生素,其受瘤胃發酵環境影響小,吸收利用率高,效果明顯。
肉羊飲用水要符合衛生標準,礦物離子濃度如鈣鎂等不能過高,否則需凈化處理后方可飲用。
預防育肥羔羊尿道結石的最重要手段是增加其飲水量。新鮮、干凈的水質會增強羊的飲水欲,從而增加飲水量。夏季使用涼水,冬季使用溫水也能增加飲水量。多設飲水點并經常更換飲水也能增加飲水量。增加食鹽的喂量可促使飲水量的增加,從而達到稀釋尿液的作用。建議食鹽的用量為日采食干物質量的3%~5%,直接混合到飼料中即可。
肉羊的尿液通常pH 值偏高,呈堿性,不利于磷酸鹽和碳酸鈣等結石的溶解,使用酸化劑對防止結石的發生是有益的。氯化銨的作用是降低尿液pH 值,使尿液更偏向酸性,從而達到抑制結石形成和溶解尿結石的目的。其添加量一般為干物質的0.3%或總日糧的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