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良峰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畜牧獸醫局 262400
肉雞的腎病不是指單純的一種病,而是指可引發肉雞明顯腎臟病變的一系列疾病,如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痛風、傳染性法氏囊病、中毒、曲霉菌病、藥源性腎腫、馬立克氏病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等都能夠引起商品肉雞的腎臟疾病,導致生產性能受阻,機體抵抗力下降,疾病多發而難以治愈。因此,關注腎臟的病變不僅僅是確診疾病的重要依據,也是對癥用藥的依據所在。
(1)肉用仔雞在生長過程中如果蛋白質含量過高,造成代謝中的尿酸增多,生成的尿酸鹽也就多,不能及時排泄出去則沉積于腎臟、尿道和腸管而導致雞死亡。發病雞在14日齡,死亡率占20%~30%。飼料中礦物質比例不當,主要是鈣、磷比例不當,鈉、鉀鹽太多導致雞食欲下降,飲水增多,排白色稀糞,并伴有骨骼發育不良或腿部病導變而站立不起,消化障礙性消瘦直至死亡。飼料中維生素A 不足,引起雞腎蒼白腫大,腎小管內沉積大量尿酸鹽,冠和髯變為灰白色,眼瞼內蓄積干酪樣物質,生長停滯,共濟失調,甚至肝、脾、心包和心臟有尿酸鹽沉積。養殖戶為了追求更快的生長速度,降低死亡率,生產中大量使用各種抗生素,破壞了腎小球濾過而引起體內尿酸增多,引起尿酸鹽在體內聚集,外觀表現為腎臟高度腫脹,呈土黃色,輸尿管變粗,有尿酸鹽沉積,有出血斑點。此時腎臟功能基本喪失,用藥不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會加重病情。
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主要發生于雛雞,病雞表現為腎腫大、蒼白,腎小管由于尿酸鹽蓄積而擴張,使腎臟呈花斑樣,輸尿管因尿酸鹽沉積而變粗。心臟和肝臟的表面有時也沉積尿酸鹽,泄殖腔內有大量石灰膏樣尿酸鹽,法氏囊充血、出血,粘液增多,有的病雞可見呼吸道炎癥和生殖器官損傷。其它疾病引起的主要是雞白痢、副傷寒、傷寒、雞法氏囊病等,腎臟病變只是其中的一個癥狀,不是致死的原因,應根據微生物和流行病等情況診斷。曲霉菌中毒表現為腎蒼白、稍腫大,食鹽中毒時腎和輸尿管有尿酸鹽沉積,菜子餅中毒可見腎腫大。管理因素主要有飲水不足,當飲水器發生堵塞而沒有及時維修時,控水時間過長,高溫季節或長途運輸都能夠導致機體脫水,代謝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造成尿酸鹽沉積,引起腎腫。另外舍內溫度不恒定,忽高忽低,低濕、堿性飼糧及冷應激等各種因素都可誘發腎型傳支并導致腎腫。
患雞主要表現為采食量下降,飲水增多,排白色烯糞,疾病初期可以看到一側或兩側腎腫脹,顏色變淺。隨著病情的持續,腎病癥狀加劇,可觀察到腎出血。后期可見腎臟內尿酸鹽沉積,呈花斑狀,腎臟腫大等癥狀。
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應保持在該品種雞飼養標準范圍內,并適時更換飼料,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飼料飼喂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可根據生長速度飼喂至18~24日齡。飼料中食鹽含量不能過高,在飼料中含量不能超過0.8%。實際生產中飼料食鹽含量超過0.55%,就能夠表現出明顯的腎臟疾病。一般應掌握在0.3%左右。由于患病雞體組織一方面分解產生大量尿酸鹽,另一方面呈現多種維生素缺乏。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腎小管和輸尿管角化脫落而阻塞尿路,形成尿酸鹽沉積,加重腎臟負擔,可在飼料中適當增加維生素A 的含量,以維持腎小管上皮的完整性,保護腎的過濾作用。另外,在育雛期間應適量增加維生素A 含量,尤其應保證飼料不存放時間過長,以免造成維生素的大量損失。要慎用對腎臟損傷較大的藥物。雞的泌尿系統沒有腎盂和膀胱,僅有腎臟和兩條輸尿管,由于結構相對簡單,而且要承擔泌尿和分泌激素的功能,所以腎臟負擔很大。尤其是肉雞,因其生長速度快、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高、腎臟負荷大而更容易發生腎臟疾病。因此,對腎臟損壞大的藥品要慎重,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以3~5天為宜。或在使用此類藥物時配用一些利尿藥(維生素類,3%~5%的葡萄糖),當發現有腎部疾病時及時投喂腎腫解毒藥物。雞患腎病時,常可引起繼發感染,因此在促進尿酸鹽排除的同時,應根據具體發病情況使用一些抗病毒、消炎、驅蟲及防繼發感染的藥物,但要注意不能大劑量或超劑量用藥。抗生素可選用毒性低的喹諾酮類,抗病毒藥可選用中草藥制劑,對驅蟲藥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加強飼養管理,經常對場內外環境進行消毒,嚴把防疫消毒關,盡量減少疾病發生的幾率。肉雞生長速度快,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差,容易發生腎臟病變,對于雞的腎臟病變,除懷疑腎型傳支等傳染病引起的腎臟疾病外,還應詳細調查用戶的飼喂記錄和用藥史,以確定引起腎臟病變的原因,及時調整飼料中蛋白質、維生素添加量或用藥計劃,做到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