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英
品管圈活動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發生率的效果評價
張林英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動是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參與者滿意和本組所有成員為共同解決問題而自豪,最終使社會獲益并達到質量持續改進的管理途徑[1]。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住院患者越來越多,有關患者住院期間跌倒事件的問題日益突出。住院和需長期照顧的老年患者有20%和45%的跌倒發生率,同時跌倒還是≥85歲老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這些損害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動范圍,對其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對此,臨床護理工作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2]。為了降低住院期間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發生率,2013年9月開始,我科室運用QCC理論和方法展開活動,取得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781例年齡≥60歲的老年患者,其中男615例,女166例,年齡60~91歲,平均(75±8)歲。大多數為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及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按照住院時間先后分為常規護理組和QCC組,2013年3~8月379例患者實行常規護理(常規組),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402例運用QCC管理法進行管理(QCC組)。常規組患者年齡60~89歲,平均(74±6)歲,男296例,女83例,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68例,能部分自理174例,基本自理137例;QCC組患者年齡61~91歲,平均(76±8.9)歲,男319例,女83例,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69例,能部分自理188例,基本自理145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生活自理能力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規組,按預防步態不穩老年患者護理常規進行護理。QCC組運用QCC管理方法。
1.2.1 成立QCC:我科于2013年8月成立“不倒翁”QCC,由1名圈長及6名圈成員組成,包括主管護師1名,護師5名和護士1名。
1.2.2 確定主題:根據衛生部優質護理服務的要求,圈成員把科室近3月一級質量控制結果、安全隱患調查、護理安全反映最突出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選出5個突出問題,根據“院方政策、迫切性、圈能力”進行評價。評價方法:(1)院方政策:非常符合=5分,符合=3分,無相關=1分;(2)迫切性:極迫切=5分,急迫=3分,次急迫=1分;(3)圈能力:能勝任=5分,尚能勝任=3分,無法勝任=1分。最終選擇得分最高的“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發生率”為本次QCC活動主題。見表1。
1.2.3 明確主要問題:對2013年3~8月老年患者跌倒事件(共7例)進行分析,統計需要改進的問題,包括護士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3例)、患者預防意識不強(2例)、無人留陪(1例)、環境用物不當(1例)4項內容,其中護士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患者預防意識不強引起的跌倒事件,累計百分比為71.42%,成為主要問題。
1.2.4 分析原因:與護士有關的因素:護士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風險評估及健康宣教流于形式。與患者有關的因素:慢性疾病未引起足夠重視,防范意識不強。
1.2.5 對策擬定及措施:針對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不倒翁圈使用戴明循環(PDCA)進行對策擬定和實施[4]。
1.2.5.1 針對護士有關措施:(1)成立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3級質控網絡[5]。召開護士會,教育全體護士增強責任心,進行安全意識教育,使每位護士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加強業務培訓,每月1次講課,要求護士了解老年患者的特點、跌倒的危險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掌握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的方法。護士長每天帶領護士床頭交接易發生跌倒的高危病人,以其作為考核內容之一。落實崗位職責,責任到人,如發生老年患者跌倒,應執行逐級報告制度和跌倒應急預案,將患者損害減至最低。(2)風險評估:入院時根據跌倒風險評估表詳細評估老年患者以往有無跌倒病史,神志、對答、視力等情況,疾病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等,區分低、中、高度風險患者[6]。對有跌倒危險的患者在床頭掛“防跌倒、墜床”的醒目標識,以引起護士和患者及家屬時刻警惕,護士每班進行交接,每周及時評估,并根據情況修正、增加、變更預防對策。(3)加強巡視:老年患者加床旁護欄、開地燈,囑咐老年患者穿防滑鞋,日常生活用品放置于伸手可觸及的地方。(4)加強健康教育:加強對老年患者、家屬、陪護人員關于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包括跌倒的危險因素、病區環境、最大傷害、安全活動注意方面的教育。指導老年患者做到“3個半分鐘”,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兩腿下垂,在床邊再坐半分鐘;站立半分鐘后再行走。并在每個病房內掛有防跌倒圖畫溫馨提示。在病區白板防跌倒欄內填寫患者床號,姓名,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護理計劃及措施,病區護士長每日核實情況后給予指導并檢查措施落實情況。

表1 主題選定
1.2.5.2 針對患者有關措施:(1)集中管理,專人看護:安排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在離護士站最近的病房,不離視線,步態不穩患者由護理人員攙扶坐好,對坐輪椅的患者做好保護性約束。(2)履行告知義務:在判斷患者處于跌倒的危險狀態時,應將患者情況及預防措施及時向家屬說明,對不服從管理而又易跌倒的患者必要時建議家屬陪護,家屬無法陪護者,應詳細說明病情并簽字,以免發生醫療糾紛。(3)用藥指導:使用鎮靜、安眠藥的老年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時,不得下床活動,在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的情況下給予約束帶保護。(4)做好心理護理,教會患者使用呼叫器,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教育,提高老年患者管理的依從性。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QCC活動后,通過3級質控網絡的建立、風險評估的具體實施,健康宣教的落實到位,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跌倒發生率降低。見表2。

表2 2組患者跌倒發生率比較(n,%)
在護理QCC活動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從事臨床一線護理工作為主,較為注重臨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對于質量管理知識較缺乏,許多質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對于護理人員來說較為陌生。同時,QCC活動在本院開展尚在初始階段,相關QCC技術培訓力度還不夠,激勵機制尚不完善,使圈員活動積極性也受到影響。因此,我們通過以下措施完善整個QCC活動:(1)在醫院護理部及科室共同推行護理QCC活動方案情況下,加大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訓內容包括資料收集與分析技能、實施步驟與方法、電腦操作技能等;(2)提高護士對QCC活動的認識,逐步掌握品管知識;(3)將QCC理念融入到日常護理工作中,通過QCC活動將護理規范化、標準化,制定成文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并作為活動內容嚴格執行,在執行中形成一種自覺行為,既改善工作流程,又能減輕圈活動的負擔;(4)搭建各QCC之間的交流平臺,護理部組織QCC活動匯報,學習QCC標桿科室的方法與經驗,提高護理人員參與QCC活動的積極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不倒翁”QCC活動后,高危預報率增高,護士風險防范意識增強,常規護理組與QCC組老年患者跌倒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常規護理組護理人員缺乏對患者安全關注意識,缺乏對風險因素的評價及找出存在跌倒危險的高危人群,不能主動為患者提供安全對策,從而導致跌倒經常發生。通過QCC活動,提高了護理人員主動為患者服務的意識,積極主動確定護理安全最需解決問題,分析原因,針對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通過3級質控明確崗位職責,責任到人;強化風險防范意識,落實風險防范量化指標,確定低、中、高度風險,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護理計劃及措施;加強健康宣教,關注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細節,并輔以文字圖畫宣傳資料,為老年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導。QCC活動強調全體護士參加,使護士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和管理權[7]。通過本次活動,圈成員學習了先進的QCC管理經驗,有效的減少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發生。
[1] 陳文玉,李華,謝銀均,等.開展QC活動提高護士對醫院文件及規章制度知曉率[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5):409?410.
[2] 孟娣娟,繩宇.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0):942?945.
[3] 理查德·科克.80/20法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78?182.
[4] 姜潔.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41?152.
[5] 胡佩華.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關因素與預防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4):40?41.
[6] 白利穎,王貴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對跌倒危險因素認知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25?1027.
[7] 楊麗,王衛瓊.參與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4):44?45.
R 473.3
B
10.3969/j.issn.1003?9198.2014.11.029
2014?03?04)
430022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第一醫院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