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明
(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 資產管理部,江蘇 南通 226006)
一般情況下,修船廠內浮船塢壓載水艙所需要調配水量大,進出水調配控制時要求時間短、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點,力求在最短時間內高效、安全的保障在修的船舶進出塢。因此,對進行進出水調配控制工作所需關鍵設備—液壓驅動器可靠性要求很高。現對我廠一艘在用的浮船塢里的液壓驅動器修復后經驗進行分析總結。
液壓驅動器由于長期在長江水下工作,受環境因素影響,驅動器齒輪箱的加潤滑油單向閥若關閉不嚴密,會有少量水滲及雜質等漏到驅動器箱體內,造成驅動油缸內表面銹蝕。再加上油缸內帶動齒條運動的活塞來回往復運動,極易造成對油缸內表面的刮痕及磨損等損害。長期在此工況工作,油缸內徑產生缺陷,油缸與活塞配合間隙加大,液壓驅動達不到標準值,活塞停滯不前,近而帶動的旋轉齒輪旋轉不到位,從而導致開啟蝶閥閥門的角度不及時,浮船塢整套液壓系統處于癱瘓、停滯使用的狀態,影響了在修船舶進出停靠和塢期,從而影響公司整個在修船舶的生產計劃,耽誤修船周期,給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目前,我廠兩浮船塢各種大小驅動器約為50余臺,大部分使用年限已達一二十年余年,驅動器檢修較為頻繁。在以往檢修過程中若發現有以上狀況,均采用報廢換新。由于該驅動器為德國原裝進口產品,采用德國進口器件配換,所需費用約為20000元/臺,設備備件更換周期為3個月,嚴重影響了浮船塢的生產周期,甚至造成生產進度無法推進。
針對以上情況,根據實際在修理各種機械中積累的經驗,研究、指導維修人員對液壓驅動器進行拆解、修理。現在對該狀況提出采取自主修理,變“廢”為“保”的措施。具體改進措施及工藝方案如下:
現以一臺缸徑¢69mm驅動器為例(見下圖),整個修復工藝過程及技術要求如下:
(1)將拆卸下的驅動器油缸內活塞工作行程表面進行鏜孔,鏜削量不大于1mm。(加工表面按圖紙尺寸要求嚴格完成;鏜削量不能超出規定值,否則會影響油缸強度)。
(2)將已經加工好備用的不銹鋼缸套壓入鏜削后的油缸內(缸套內徑比要求尺寸大0.4mm以備磨削),并測量基準面(圖示紅線)與壓入后的缸套同心度誤差,進行修正鏜孔以達到要求。
(3)對壓入后的缸套鏜孔,至求尺寸+0.1mm時進行研磨加工。
(4)研磨到要求尺寸+0.02mm時,改鑄鐵芯棒研磨至要求尺寸,加工完畢。
(5)進行驅動器的組裝安裝工作。
對于修理加工的缸套裝配后的同心度要在規定值范圍內,否則會影響活塞運動的軌跡,使得活塞帶動的齒條與其嚙合旋轉齒輪受外力而變形,產生卡死現象;技術參數詳見下圖所示。

現將自主修理后數據制表如下:

?
此項自主修理液壓驅動器,不僅不會影響浮船塢生產進程和周期,還為公司節約維修成本近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