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
摘 要:鄉鎮水利站是最基層的水利機構,其也是基層水利服務的關鍵。加強鄉鎮水利站的建設管理對農村水利和整個水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但是由于當前鄉鎮水利站設備落后、資金缺乏以及人員技術水平低下,管理和服務能力弱等問題嚴重影響水利事業的發展。文章就針對當前鄉鎮水利站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鄉鎮水利站;建設管理;問題;對策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鄉鎮水利站面臨著多種問題和困難,其已經難以滿足農村農業發展的需要,而且也嚴重制約了水利事業的發展。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鄉鎮水利站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了實現鄉鎮水利站建設和管理的策略。
1 當前鄉鎮水利站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投入不足
就當前形式來看,鄉鎮水利站建設資金投入依然存在不足,且方式較為單一,已經難以適應當前鄉鎮水利工程發展的需要,其建設速度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實現當前農業發展的需求。并且由于當前水利站履行公益性職能所需要的經費,并沒有列入財政預算中,而政府投資的重點多集中在一些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上,且很多情況下是根據國家、省、市配套資金進行投入,而對于鄉鎮水利站資金的投入和經費的安排少之又少,進而導致其難以履行職能。
1.2 鄉鎮水利站管理機制不完善
多年來,鄉鎮水利站一直承擔著大量的基層水利建設的任務,如農田抗旱防汛水利基本建設、水利工程維護管理等,這些工作都是一些公益性的,但是相關部門又沒有對鄉鎮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經營性作出明確的規定,進而導致鄉鎮水利站職能混亂,很難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雖然有些鄉鎮水利站都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及管理人員,對于水利站人員工資的調級、職稱的評定以及相關檔案的管理都是有縣級水利局負責,但是鄉鎮水利站中人員的管理和使用還存在一些矛盾問題。
1.3 人員素質下降,服務水平下降
由于水利站經濟狀況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比如一些年齡較大的管理者,雖然具有豐富經驗,但多缺乏較高的理論水平,且對于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慢,而且專業培訓少之又少。而一些技術水平高,理論知識豐富的人員,由于鄉鎮水利站工作福利待遇較低,很多職工都將精力投入到維持生存上,嚴重影響自身職能的履行。
2 鄉鎮水利站建設和管理的策略
2.1 完善投入機制。
在鄉鎮水利站建設中,應當堅持“誰受益、誰負擔”的基本思想,具體實行上采取國家輔助、群眾投勞以及收益單位進行管理的措施。首先可以采取“競爭立項、招標建設”的措施,以此作為鄉鎮水利站建設組織的構成方式。主要優勢在引入了競爭機制,從而能夠實現群眾的全過程參與,確保參與者的積極性。其次,為了促進水利站能夠更好地服務三農工作,確保農民增產和農村生產穩定的發展,縣級政府也應該進一步加大對基層鄉鎮水利站服務體系的扶持力度,增加資金的投入,可以實施按照崗位的編排進行落實鄉鎮水利站管理人員工作和勞保以及醫療衛生服務,并按時足額發放。同時,根據鄉鎮水利站的規模和特點,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投入措施,積極爭取省和市里的財政投入,同樣由地方財政根據相應的比例進行配套的投入,另外,也可以實施民辦公助或者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受益群眾自己來投資,然后地方財政根據相應的比例采取補貼。
2.2 切實提高水利站管理體制
為了保障管理的順利進行,首先應當安裝有效的計量設施,當前我國不少地區鄉鎮水利站中并未使用用水計量工具,即使有也比較滯后或者老化,無法實現用水的準確計量,通常就直接采用計時或者根據面積來進行估算,未能夠起到節水效用。而通過安裝有效的計量設施,能夠讓群眾真正意識到水的珍貴性,進而做到節約用水。其次,應當鼓勵用水戶參與到管理中來。為了實現群策群力的管理目標,提高用戶的參與熱情,應當采取用戶代表來對于水分配以及水價各地進行管理的方式,確保能夠自覺接受用戶的監督,確保決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2.3 切實加強水利站隊伍建設
新時期想要進一步做好鄉鎮水利站機構改革和服務工作,想要從單一性的人事組織管理向綜合性的人才開發管理轉變,首先應做好鄉鎮水利站職工人員培訓工作,建立上崗任職和繼續教育培訓制度。為了能夠吸引優秀技術人才,可以實施崗位責任制和全員聘用制,并將原有的身份管理轉向為崗位管理,實施競爭上崗的方式,擇優選擇優秀的技術人才。另外,在水利站隊伍管理中,為了能夠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可以將職工的收入與工作責任和績效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編制控制上,實施開放狀態,徹底打消“鐵飯碗”的工作機制,不斷優化基層水利隊伍人員結構和整體素質,從而為鄉鎮水利站建立人才引進和流動的長效機制。
2.4 加強鄉鎮水利站改革發展
搞好鄉鎮水利站改革對促進農村水利事業發展,促進水利站自身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各級水利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加強鄉鎮水利站改革,以促進水利站的發展。想要實現鄉鎮水利站的改革,必須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應立足于水利站的長遠發展,妥善進行制定人員安置問題;(2)堅持實事求是,因人制宜的原則,應根據鄉鎮水利站的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改革機制。(3)最后應堅持有利發展,促進發展的要求,將農村水利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作為改革的根本目標,從而促進鄉鎮水利站的改革發展,實現服務“三農”的最終目標。
3 結束語
鄉鎮水利建設與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項目,項目投入機制、建設過程的管理以及竣工后的日常管理和維護都是確保其作用能夠充分發揮、有效發揮的重要方面,需要施工單位、受益群眾、當地政府等多個主體的協同合作,才能進一步實現鄉鎮水利站建設的發展,使水利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耿少權.淺談基層水利站的發展之路[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6):96-97.
[2]周刁嬋,馮永軍,姜海峰.天津市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水利發展研究,2010(07):128-129.
[3]鐘玉秀,劉寶勤,李偉.加快鄉鎮水利站改革與發展的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0(06):46-47.
[4]喇積祥.互助縣基層鄉鎮水利站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1(18):50-5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