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4年第3期雜志,我們選擇用一期大策劃,3篇重點稿件,以及從數千張照片中篩選出來的31張精選圖片,來表達對金沙江的無限敬仰。
金沙江正在變化。也就是說,本期策劃中你們看到的那些畫面,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前世”。
在過去的兩年里,金沙江經歷過無數的歷史節點,比如在2012年10月和2013年6月,一向奔騰咆哮、桀驁不馴的金沙江因為向家壩和溪洛渡兩個電站的相繼蓄水,突然安靜了下來;從2014年開始,金沙江跳躍5000多米落差奔涌來的嶙峋風骨和狂野本色,即將被水波不興的“高峽平湖”取代,今后再想在金沙江邊猝然相遇那些陽剛雄奇的美景,已不可能。
我們的采訪團隊認為,在這個歷史節點上,我們必須留下點什么,我們相信本期策劃中的影像和采訪資料,最終將超越其本身,在未來獲得特別的存在價值。為此,在金沙江兩岸穿梭游走,與當地的人情風物遇合,做最后的記錄和告別,成為本期作者們這兩年的生活常態——大家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一種責任:將那人們習以為常的“金河”以最絢爛的方式表現出來,最后留念。
攝影師邱鋒說,他是“充滿敬畏地在尋找時間與空間的切合點,記下認為最能體現金沙江靈魂和精神的景象。”他與攝影團隊共同拍攝了數千張照片,選擇圖片時,我們的圖片編輯多次被深深地震撼:一切關乎金沙江的景物都成了鏡頭言說的內容,一切呈現都是前世金沙江所展現的最后活力;每一次對準景物,都是剎那間不可重復的永恒;每一次按動快門,都是極其莊嚴的相遇;每一幀圖像,都是依依目送,都是金沙江的蒼茫背影……
穿空亂石雕刻出時光的魅影,懸巖絕壁記載著歲月的重疊,嶙峋礁石爬滿了滄桑和斑駁……大榕樹下那些廢棄的石碾已然溜光玉滑,船夫黑亮的身體將成為一段甜蜜的記憶;那些攀上懸崖的橋梁、懸掛于絕壁的棧道,也將成為絕唱……
這里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個凝固的瞬間,都是我們對金沙江的“破譯”和“解碼”。其間的光影、色彩、角度和細節,是她應有的風度和內涵。
這更是我們對這條“母親河”的集體記憶和無限崇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