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



一刀兩斷,收入百萬,這是賭石客最驚心動魄的賭局;一鋤下地,咸魚翻身,這是所有“石農”的終極夢想。在越來越多一夜暴富的傳說背后,石頭成為貪婪、夢想、苦難的集合體,當瘋狂的人們為了一塊石頭趨之若鶩,把大山掏空,把溪水排干,剩下的,也就只有滿滿當當的荒涼與嘆息……
在浙江臨安市昌化玉山村外,一場驚心動魄的豪賭正在拉開。在一群人的圍觀下,張玉生正和一位外地老板一起緊張地盯著石匠的手——因為在石匠的手中,一塊雞血石正被切開。外地老板認為這塊石頭只值張玉生的收購價——90萬,但是張玉生堅持認為這是一塊難得的雞血石,非180萬不賣,僵持不下之后,兩人決定賭石。
第一刀下去,所有人都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張玉生也是一陣失望,石頭的“含血量”(石頭中艷麗鮮紅如雞血般的色彩)并沒有預想的多,這就意味這場豪賭將以他的失敗而告終。然而在一陣沉吟之后,張玉生似乎下了決心,給家里人打過一個電話后,咬牙丟給石匠一句話:“繼續切!”
周圍的人群一陣大嘩,能在這里圍觀的人都算是雞血石愛好者,在第一刀“見血”不夠的情況下,繼續切下去,很有可能結果仍不理想,石頭也會迅速貶值,到時張玉生會傾家蕩產。就在眾人的屏息聲中,第二刀切了下去,圍觀的人群發出了驚呼,張玉生也長長出了一口氣:終于大見“血”了。
最終,這塊石頭被切成了幾方能做印章的石頭,飽滿的“含血量”讓它們以200萬的最終價成交,相較半個月前90萬的收購價,張玉生足足賺了110萬,這場豪賭,他終于贏了……
只要石頭一天不挖干
石商和石農的熱情就不會消退
在昌化當地,類似張玉生這樣的豪賭,或者因為挖到石頭而一夜暴富的傳說,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充滿了傳奇性和誘惑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昌化雞血石之名不脛而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機者和淘石者前來,一試運氣。
那么,這種奇異的石頭,究竟有何魅力,使得如此多的人趨之若鶩?
在中國歷史上,文人與貴族向來有使用印章的習慣,尤其是在明代以后,石頭取代了金玉,成為制作印章的主要材料,使得眾多的特殊石材進入人們的眼簾,從而逐漸形成了以壽山、昌化、青田、巴林等產地為代表的“四大印章石”。
其中,昌化地區出產的雞血石,因為艷麗的色澤如同珠寶翡翠一樣奪目,從而成為“印石三寶”之一。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歷代皇帝與后妃都選昌化雞血石作為玉璽材料,傳說乾隆曾親口封田黃石為“印帝”,雞血石為“印后”,于是就有了“雞血田黃,石中之皇”的俗語。
正是由于得到歷史上眾多帝皇貴胄、文人雅士的追捧,雞血石在現代迅速成為熱門收藏品,不少狂熱的雞血石愛好者更為此一擲千金。
作為雞血石的主要產地,昌化地區自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被“石商”和“石農”占據,他們像蝗蟲一樣撲向山野,以一種亢奮的方式不知疲倦地挖掘。而不得不說的是,這種挖掘是有效果的。2012年6月,昌化當地的村民意外挖到了一塊重達600多公斤的雞血石原石,這在昌化引起了轟動,為了保證原石不被磕絆,礦主還特意將“見血”的一面用紅布仔細包裹,又找了8個彪形大漢來抬,才將這塊原石請了出去。據粗略估計,這塊石頭如果拍賣,起碼能拍到好幾百萬。
挖到大型原石后,一般都會貼出告示,舉行大型拍賣會。這時,一些神秘的老板就會從四面八方驅車趕來,各色豪車擠滿了山村。在拍賣會上,老板們豪擲幾萬甚至幾百萬,只為一塊石頭。其中,賭石尤其令人驚心動魄——如果切開石頭見到大片紅潤,那就能一夜暴富;如果切開不見“紅”或者只有一絲“紅”,那就意味著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伴隨著這種“某某因挖到石頭而暴富”的消息時不時爆出,整個昌化地區似乎都陷入一種病態的瘋狂,在離昌化石頭礦區最近的玉山村,70%的村民都在挖雞血石。每天天不亮,挖石頭的人就排著隊上山,再加上不少從外地來的淘石客,據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起,每天上礦山挖石頭的人數多達3000多人。
然而,昌化的雞血石并非再生資源,其儲量有限,在長期的挖掘之下,已經接近枯竭。尤其是地表的石頭挖光之后,石農們變開始冒著生命危險開洞作業,進入幾百米深的礦洞挖石頭。長期的開洞挖石,使得礦區周圍溝壑縱橫,從地底帶出的泥土和廢棄石塊層層疊疊,站在山頂遠遠地看去,遠近的山巒看不到綠色,整個地區仿佛是一張巨大的蛛網,看上去千瘡百孔。
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空壓機、風鉆等機械設備開始使用,雞血石越來越難挖,一位在礦區工作了20多年的老工人說:近兩年,雞血石越來越難挖了,目前正在開采的礦洞中,幾年來見“紅”者寥寥。不過,他也表示,村里的新樓房和公路,都是靠挖石頭才建起來的,只要石頭一天沒挖干,石商和石農的熱情就一天也不會消退。
“血色”的蔓延
一炮炸掉上百億元
就在昌化的雞血石資源日漸枯竭的同時,瘋狂的石商和石農又把目光投向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和昌化并稱為“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巴林石就產自這里。這里除了有號稱“一寸福黃三寸金”的福黃石,更出產萬眾矚目的另一種石頭——雞血石。
在“四大印章石”中,巴林石最為年輕,自1973年才正式開始開采,比浙江昌化的雞血石開采晚了足足500多年。于是,人們似乎看到了一座金庫在招手,于是各地的石商、石農紛紛進駐,房地產、餐飲業的大老板們,也把熱錢砸向這里,在巴林右旗的大阪鎮,經營雞血石的商鋪一家挨著一家,居然形成了“雞血石一條街”。
在最近的10年里,巴林的雞血石價格上漲了6倍,在中國嘉德2013年的一次拍賣會上,19件巴林雞血石成交率達到95%,遠遠高于翡翠、瓷器和紫砂等投資品。原本專門雕刻雞血石的梁建軍,能將幾千塊的石頭雕琢成價值幾萬塊的成品,但是他后來發現這跟直接買賣雞血石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現在他和朋友合作專門買賣雞血石,最近幾年,每年都會有幾百萬的利潤。endprint
不過,巴林的雞血石如今也面臨著和昌化一樣的資源枯竭問題,能開采出來的雞血石一年比一年少,幾百公斤的雞血石已經絕跡多年,而在礦區,幾乎也見不到什么綠色,只有一個個深不可測的礦洞。
在昌化、巴林兩大雞血石產區開始面臨枯竭之后,隨著雞血石的低產,其價格也一路飆升,在高利潤的刺激下,如饑似渴的石商和石農開始尋找新的產石區。就在這時,發生在陜西省旬陽縣的一件小事,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2011年5月,旬陽政府邀請國內雞血石鑒賞專家和高級工藝美術師前來考察。專家們對旬陽本地發現的雞血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甚至稱贊一些品種比國內其他產地出產的都好。這個評價出來后,為了謹慎起見,當地政府并沒有向外發布消息。但世上哪有不透風的墻,旬陽有優質雞血石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馬上飛往了全國。很快,石商們聞訊而動,立刻像蝗蟲一樣飛撲而來,旬陽市場開始紅火,在不足一年的時間里,旬陽雞血石的價格就猛漲了8倍!
這種瘋狂的漲幅背后,醞釀的是更瘋狂的舉動。就在2011年10月,旬陽汞銻礦礦區的礦工,炸掉了承包合同即將期滿的“44號洞”。沒想到,這一炸炸出了一層厚度達1.4米的含血石層,這正是雞血石中難得一見的極品——“大紅袍”。當班的20多個工人馬上以各種途徑將石頭弄碎了往外帶,生產礦長、安全員、絞車司機、鉆工、鏟工等一條線配合,用了4天才挖凈了礦脈。隨后,這些石頭被以一塊幾萬,甚至十幾萬、幾十萬的價格出售,而各地的老板們蜂擁而至,豪車在鎮上都停不下。但后來據專業人士估計,這塊“大紅袍”如果能完整地開采出來,價值應該在上百億元。
這之后,當地人如夢初醒,紛紛加入了采石大軍,盜挖、盜采雞血石一時間在旬陽蔚然成風。其中不少人直接就是礦上的鉆工和炮工,他們懷揣著對一夜暴富的憧憬,毫無顧忌地鉆入礦井,然后放炮、挖山。隨后,中央電視臺赴旬陽采訪汞礦石冶煉,并制作播放了一集介紹當地雞血石的專題片,使得不少人懷疑這是當地大佬的造勢活動,想刻意引發關注,借此掀起搶購熱潮。至于旬陽是否會像昌化和巴林一樣陷入惡性采掘的境地,無人得知。
瘋狂采石愈演愈烈
亟需解決的市場亂象
古人云:得石者福,玩石者樂,品石者壽,藏石者福祿壽。在歷史上,蘇東坡的供石、米芾的拜石都可謂流傳久遠的佳話,但當石頭與利益掛鉤,一切也就變了味兒。
人們對雞血石所表現出來的瘋狂,往往也表現在其他有價值的石頭上。最明顯的莫過于早年的采昆侖玉大潮。在“萬山之祖”昆侖山,四處而來的采玉者用炸藥炸、用工具挖,徹夜不停,用了僅僅20多年就將偌大的昆侖山礦脈采掘殆盡,高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與被采玉者開鑿的山體剖面突兀地結合,在強烈的陽光下刺得人雙眼生疼。
緊跟著昆侖玉之后的,是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玉”的龍王玉,也叫“黃蠟石”。在廣東省臺山市北陡鎮,無論是沙灘還是山腳,但凡是出產黃蠟石的地方,都被采石大軍翻了個底朝天,弄得森林被毀、沙灘被挖,嚴重地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樣遭遇的還有海南省萬寧市六連嶺一帶,村民們不分晝夜,甚至放棄正常的農業生產去挖掘黃蠟石。他們不割橡膠了,不賣檳榔了,全家出動,無論是在山澗還是在水田,一旦發現目標便統統挖走,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對于人們的種種“瘋狂尋寶”行為,賞石文化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促成人們盲目尋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剛開始時,人們只是為了滿足對石頭的觀賞需求;后來,由于各種石頭在市場上的價格不斷攀升,最終激發了大家尋石的熱情。任何一個“玩石”的人,面對“玩石”熱潮,都要適可而止,瘋狂采掘、破壞生態和生產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玉石的盜采、倒賣現象屢禁不絕的癥結,就在于盜采難抓現行,相關部門職責不明,市場監管缺失,再加上民間資金不斷蜂擁進入,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容易形成以賣資源為主導的粗放、畸形發展僵局。但面對形形色色的采石者,工商部門表示:由于這一行的專業性太強、執法人員普遍較少,精通的就更少,要想監管市場也就顯得力不從心。
為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指出,玉石是一種稀缺資源,破解珍稀玉石資源和保護的難題,首要是要加強和完善相關立法,要想僅僅靠人們自我意識的控制是完全不可取的。地方政府應盡早組織力量,運用先進技術,探明本地石頭的儲量,也可運用市場運作模式,鼓勵企業開展石頭儲量的勘查活動,并可優先取得采礦權,最大限度地保護資源,避免亂采、盜采現象的發生。
在這個方面,福建省福州市走在了前列。福州早年非法開采壽山石的現象非常嚴重,便在2003年出臺了《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辦法》,對壽山石的開采和資源保護做了相關規定。但由于礦石賦存狀況復雜,礦產資源儲量尚未探明,難以確定壽山石的年度開采量,從而影響了法規實施效果。
業內人士及專家呼吁,當前我國的整個藝術品市場都亟須調整,價格暴漲趨勢也需要緩和;其次,相關部門也要規范藝術品交易市場各種行為,建立健全交易制度和規則;行業組織應從健康藝術創作到健全藝術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繁榮健康的藝術品投資市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