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經方中有毒中藥在清代名家醫案中的劑量研究
王艷麗
目的 研究經方中有毒中藥在清代名家醫案中的應用劑量。方法 選取清代名家醫案《傷寒論》為研究對象,篩選杏仁、半夏、吳茱萸、桃仁4味有毒中藥,系統地收集、整理藥物應用劑量,并將整理結果與《中國藥典》中相應的藥物劑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吳茱萸、半夏應用劑量顯著高于《中國藥典》規定劑量;杏仁應用劑量略高于規定劑量;桃仁應用劑量與規定劑量基本一致。結論 在《中國藥典》中,對有毒中藥的應用劑量規定低于實際應用有效劑量,其對有毒中藥藥效的發揮產生了一定的限制,建議適當放寬杏仁、半夏、吳茱萸、桃仁4味有毒中藥的應用劑量范圍。
有毒中藥;《中國藥典》;《傷寒論》;應用劑量
在我國古代,“藥”與“毒”為同一意思,毒也泛指所有藥物。所有的中藥都具有一定偏性,臨床用藥就是通過藥物偏性,實現陰陽寒熱調和,以糾正人體偏虛、偏盛等病理狀態[1]。為研究經方中有毒中藥在清代名家醫案中的應用劑量,本研究選擇了《傷寒論》中的4味常用有毒中藥,對其用藥劑量、頻次等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藥物選擇 本研究以《傷寒雜病論》為基礎,對照《本草綱目》,選取味入湯劑有毒藥物:吳茱萸、桃仁、半夏、杏仁。從《傷寒論》中共篩選出43首相關方劑。
杏仁: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麻黃湯、桂枝二麻黃一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半夏:小青龍湯、葛根加半夏湯、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加芒硝湯、柴胡桂枝湯、小陷胸湯、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黃連湯、黃岑加半夏生姜湯、半夏散及湯、黃連湯、竹葉石膏湯;
桃仁:抵當湯;桃核承氣湯;
吳茱萸: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吳茱萸湯。
1.2 數據采集 本研究共選擇了10本醫學典籍(《張聿青醫案》、《曹滄州醫案》、《葉天士醫案大全》、《馬培之醫集》、《吳鞠通醫案》、《費伯雄醫集》、《張氏醫通》、《傅青主女科》、《雜病源流犀燭》、《謝映廬醫案》)作為數據來源??紤]到藥物應用的實用性、普遍性,本次研究僅選擇了10本醫學典籍中關于成年患者應用的湯劑作為原始數據進行收集、分析[2]。
2.1 吳茱萸 《傷寒論》中的吳茱萸應用方劑中,劑量分別為80 g和160 g,平均120 g。《中國藥典》中的規定劑量為2~5 g[3],吳茱萸在《傷寒論》中的應用劑量明顯高于規定劑量。
通過分析10本醫學典籍中的臨床用藥經驗發現,吳茱萸共出現113次,方劑中的應用劑量在0.4~18.5 g,平均為3.6 g;劑量應用頻數顯示:應用頻數最高的劑量范圍在0.5~1.0 g(不含1.0 g)和1.0~1.5 g(不含1.5 g),共78首,占總數的69.03%,吳茱萸在各醫家中的運用劑量均有所差異,其中差距最大值在15 g以上,平均劑量主要集中于1.0~4.0 g這一范圍。
2.2 桃仁 《傷寒論》中,共涉及2首桃仁方劑,桃仁應用劑量分別為15 g和6 g,平均10.5 g?!吨袊幍洹分?,桃仁的規定應用劑量為5~10 g。《傷寒論》中的應用劑量與規定劑量基本一致。本次統計結果顯示,在10本醫學典籍中,桃仁共出現了148次,應用劑量在0.7~29.8 g之間,平均8.3 g。劑量應用頻數顯示:應用頻數最高的劑量范圍在6~8 g(不含8 g)和10~12 g(不含12 g),一共52首,占總數的35.14%。各醫家的桃仁應用劑量差別較大,最大差距在20 g以上,劑量主要集中在6~10 g之間。
2.3 半夏 《傷寒論》中,共涉及18首半夏方劑,應有劑量:50 g有12首,25 g有2首,13.1 g有1首,平均36.8 g?!吨袊幍洹分?,半夏的規定應用劑量為3~g。《傷寒論》中的應用劑量明顯高于規定劑量。本次統計結果顯示,在10本醫學典籍中,半夏共出現了851次,應用劑量在1.1~76.4 g之間,平均9.9 g。劑量應用頻數顯示:應用頻數最高的劑量范圍在3~6 g(不含6 g)和12~15 g(不含15 g),一共511首,占總數的60.05%。各醫家的半夏應用劑量差別較大,最大差距在70 g以上,劑量主要集中在5~7 g之間。
2.4 杏仁 《傷寒論》中,共涉及7首杏仁方劑,平均劑量為13.7 g?!吨袊幍洹分?,杏仁的規定應用劑量為5~10 g?!秱摗分械膽脛┝柯愿哂谝幎▌┝?,二者差距不大。本次統計結果顯示,杏仁的平均應用劑量為12.7 g。應用頻數最高的劑量范圍在9~13 g(不含13 g)和13~17 g(不含17 g),共581首(88.97%)。各醫家的杏仁應用劑量差別較大,最大差距在15 g以上,劑量主要集中在8~15 g之間。
有毒中藥的藥性猛、力強,在頑疴痼疾治療方面具有顯著療效,但古語有云:用藥如用兵,有毒中藥的效害之差可在毫厘,若使用不當,可致傷、致殘,嚴重者還可危及生命。2010版《中國藥典》對有毒中藥的臨床安全劑量范圍做出了明確規定,然而經臨床實踐證明,部分有毒中藥的臨床可以達到理想療效的劑量超過了藥典規定的最高劑量[4-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吳茱萸、半夏應用劑量高于《中國藥典》規定劑量;杏仁應用劑量略高于規定劑量;桃仁應用劑量與規定劑量基本一致。故本研究認為《中國藥典》可在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吳茱萸、桃仁、半夏、杏仁有毒中藥,適當放寬、提高其臨床劑量范圍,以獲得理想療效。
[1] 王玨,韓經丹,馬大勇,等.基于經方劑量折算的有毒中藥劑量的探索-四逆湯不同折算劑量對失血性低血壓大鼠血壓、心率、呼吸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3):181-184.
[2] 萬嬌如,周曉玲.臨床常用有毒中藥的用藥劑量調查[J].當代醫學, 2011,17(4):132.
[3] 韋鳳,胡稀.中藥處方中有毒中藥劑量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8):84-85.
[4] 黃鑫.經方中有毒中藥在清代名家醫案中的劑量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3.
[5] 駱紅飛.有毒中藥臨床用藥劑量調查[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 19(2):119-120.
[6] 岑靖嶼.廣西產十種有毒中藥急性毒性實驗研究[J].大眾科技,2013 (7): 125-126.
[7] 吳代全.七類常用有毒中藥的安全使用[J].中國執業藥師,2011,8(10): 16-18.
[8] 倪觀鋒,蘇亞軍.有毒中藥使用劑量處方調查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8):929-9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111
河南 453000 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 (王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