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 揚州 225200
區域供水與分散集中式供水優劣比較
仲春林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 揚州 225200
目的:通過區域供水與分散集中式供水優劣比較,為今后繼續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供依據。目的對該區2011~2013年122家供水單位,202個監測點所采集1032份水樣監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該區2011~2013年水樣合格率分別為54.73%、75.64%、88.84%,項次合格率分別為95.84%、97.45%、99.31%,微生物指標合格率分別為94.37%、98.21%、98.80%,差異均有顯著性,且2013年三項指標合格率均明顯提高。結論區域供水大大好于分散集中式供水水質,實行區域供水可以基本保證農村居民喝上放心安全飲用水。
區域供水;集中式供水;比較;監測結果
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是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是影響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國在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基本解決的基礎上,現已將解決農村居民自來水飲用水安全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切實做好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1]。
集中式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經統一凈水處理和消毒后,由輸水管網送到用戶,特點是各自供水、有大有小,比較分散,難以管理。區域供水是在集中供水的基礎上,水源相對更加集中,供水范圍覆蓋多個區域、管網連成一片的供水系統,特點是提高系統的專業性、合理性、可靠性和經濟性[2]。
江都區于2008年開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并于2009年開始實施區域供水工程,至2012年底將江都區劃分為三大供水圈,實現了全面區域供水方式,為了解區域供水與分散式集中供水優劣,現將2011~2013年江都區飲用水監測結果分析如下。
1.1 采樣對象 根據《江蘇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衛生學評價和水質監測工作方案》及《江蘇省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工作方案》的要求,江都區疾控中心于2011~2013年對所轄13個鄉鎮供水監測點進行監測,分別于枯水期和豐水期監測點采集出廠水和末梢水進行水質全分析,其它月份對區水廠采集出廠水和末梢水進行水質簡分析。
1.2 水樣采集、保存、檢測和評價 水樣的采集、保存、運輸和檢測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進行[3]。評價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進行[4],有一項檢測指標不符合標準即判為不合格水樣。
1.3 檢測內容 全分析的項目共31項,包括:色度、肉眼可見物、渾濁度、溶解性總固體、pH值、亞硝酸鹽氮、臭和味、總硬度、氯化物、耗氧量、硫酸鹽、氨氮、硝酸鹽氮、氟化物、氰化物、酚、鐵、錳、銅、鋅、砷、鋁、汞、鉻(六價)、鉛、鎘、硒、陰離子合成洗滌劑、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簡分析共11項,包括:色度、渾濁度、pH值、亞硝酸鹽氮、耗氧量、氨氮、硝酸鹽氮、游離余氯、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
2.1 不同年份水樣檢測結果分析:2011年采集分散集中式供水單位67家,77個監測點出廠水和末梢水共391份,合格214份,合格率為54.73%;2012年采集分散集中式供水和部分區域供水單位50家,67個監測點出廠水(管網水)和末梢水共390份,合格295份,合格率為75.64%;2013年采集區域供水單位5家,58個監測點出廠水(管網水)和末梢水共251份,合格223份,合格率為88.84%,經統計學分析,有顯著差異(X2=93.02,P<0.01)。2011~2013年各年度檢測項次分別為6713、6148、5219,合格數分別為6434、5991、5183,合格率分別為95.84%、97.45%、99.31%,經統計學分析,有顯著差異(X2=138.88,P<0.01)。
2.2 不同年份水樣不合格項目:2011年不合格項有渾濁度、菌落總數、錳、臭和味、耗氧量、氨氮、氯化物、鐵;2012年不合格項有渾濁度、錳、耗氧量、氨氮、菌落總數、臭和味、氯化物、鐵;2013年不合格項有渾濁度、菌落總數、鎘、鐵。其中2011~2013年各年度微生物指標合格樣分別為369份、285份、248份,合格率分別為94.37%、98.20%、98.80%,經統計學分析,有顯著差異(X2=13.55,P<0.01)。
2011年水樣合格率僅為54.73%,說明總體水質狀況不好,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放心飲用水,這主要由于采用的是分散集中式供水方式,水廠規模有大有小,水源水有地面和地下,有的水廠水經沉淀、過濾、消毒后出廠,有的水廠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出廠,有的水廠能定時檢測,有的水廠根本就不檢測[5],加之有些水廠管理不嚴、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員未經正規培訓,責任心不強,再加上監管不能完全到位及管網老化。為讓群眾喝上放心安全飲用水,從2009年開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擴建大的水廠,關停、兼并部分供水規模小不安全水廠,改造主管網,改造原屬于各個水廠的管網,使管網相通相連,通過一段時間的改造和整合,至2012年底全區由5家大型水廠通過三大供水圈供水,全區實行區域供水。2012年因部分地區實行了區域供水,從監測結果水樣合格率、項次合格率及微生物指標合格率,均明顯好于2011年。2013年實行全區區域供水后,從監測結果水樣合格率、項次合格率及微生物指標合格率,均大大好于2012年,不合格項目數也由8項降為4項,且有的項目只有個別水樣不合格。說明實行區域供水可以為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提供重要保證。這主要是區域供水水源選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規范,水處理技術和措施更加先進,能堅持定時水質自檢,并可以發揮大水廠規模效益,避免重復基礎投資,從而降低制水成本,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吃水難問題。
實行區域供水后,仍有個別項目超標,這就需要政府繼續投入資金,改造部分老化管網,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合理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加強水質檢測標準化檢測,合理布局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檢測中心,完善供水水質保障體系,水廠應加強管理,進一步完善水凈化設施和消毒設備,同時應加強對人員培訓,增強他們的責任心,確保為農村居民提供百分百的安全飲用水。
[1]劉榮,吳和巖,張建鵬,等.廣東省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5):2929-2931.
[2]葉巧玲.區域供水的概念延伸至縣域供水[J].今日科苑,2007,(22):33.
[3]GB/T4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S].
[4]GB4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S].
[5]徐秀梅.2008-2010年江都市農村飲水監測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2,28(4):472-475.
Comparisonofregionalwatersupplyanddistribute-centralizedwatersupply
ZHONGChun-linJiangd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du 225200, China
Objective: Through comparing the regional water supply and distribute-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mod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oviding the basis to continue to do a good job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in the future.MethodTo compare and analyse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1032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02 monitoring sites in this ditrict during 2011 to 2013.ResultsThe qulification rates of water samples in this district from 2011 to 2013 are 54.73%, 75.64%, 88.84%.The qulification rates of items are 95.84%, 97.45%, 99.31%.The qulification rates of microorganism index are 94.37%, 98.21%, 98.80%.The differences are all significant and the qualification rates of the three indexes are all improve markedly.ConclusionWater quality of regional water supply is much better than distribute-centralized water supply.Regional water supply can basically ensure the water safety of rural residents.
regional water supply; distribute-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comparison; monitoring results
R184.1
B
1009-6019(2014)12-0007-02
仲春林(男)。學歷:本科 職稱:主管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