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明 周顯華 江小建 鐘靈燕 謝城育
女性反應性精神病45例臨床分析
王天明 周顯華 江小建 鐘靈燕 謝城育
目的 分析女性反應性精神病的誘發原因以及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將瑞金市精神病醫院2010年3月~2010年9月接診的45例女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臨床治療,觀察臨床治療的效果,采集數據并進行分析,總結出誘發女性反應性精神病的誘因與患者本身性格特點情況。結果 接診的45例女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100%受到過生活上的沖擊或是疾病的打擊。在發病前,40例(88.9%)為人處世比較固執、強勢。在患上女性反應性精神病后,42例(93.3%)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不同程度上的行為與情感表達能力極度障礙。結論 女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臨床多表現為固執、強勢,存在不同程度的行為與表達障礙,早期行干預治療臨床效果滿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女性反應性精神病;臨床分析;誘因;特點癥狀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學習壓力、生活壓力以及工作壓力始終揮之不去。因此,反應性精神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而且女性的發病幾率比男性高出許多[1]。反應性精神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病患在日常生活中,精神受到強烈刺激,最終造成病患出現異常心理反應的情況。當前,在生存競爭日益加劇的大環境下,當人們面對的壓力或沖擊大于自身可承受范圍,很有可能會誘發反應性精神病。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精神癥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主要表現為意識模糊,出現幻聽,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或障礙等。就臨床治療經驗來看,反應性精神病發病率日益增長,同時發病群體并未集中在某一個年齡段,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發病率[2]。將瑞金市精神病醫院2010年3月~2010年9月接診的45例女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臨床治療,觀察臨床治療的效果,總結出誘發女性反應性精神病的誘因與患者本身性格特點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瑞金市精神病醫院2010年3月~2010年9月接診的45例女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治療接受常規檢查,并對患者病情程度進行確診。診斷結果嚴格按照國家精神障礙疾病判定標準進行確診[3],接受檢查后,即可進行入院治療。通過護理人員的調查與信息的采集,45例患者年齡15~65歲,平均年齡(35±5)歲。其中,大學生患者10例,高中生患者2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盲患者15例。這些患者,在出現反應性精神病以前,性格表現均十分內向、固執,小心眼而且十分強勢,個性活潑開朗的患者少之又少。
1.2 方法 臨床采用調查方式統計患者發病誘因,根據患者發病誘因采取以下干預措施:反應性精神病患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重大事件的發生,導致患者精神受到嚴重刺激。所以,醫護人員在臨床護理期間,應注意轉換病患的偏激思想。由于患者受到的教育極其有限,因此無法正視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無法保持樂觀心態引導自己通過科學手段排解負面情緒。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務必對于患者的發病癥狀與個人特點,擬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同時,加強溝通與交流,幫助患者正確面對自己在生活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引導患者用科學健康的方式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降低外界因素對患者帶來的壓力,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反應性精神病的治療,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互動,拉近醫患距離,促進醫患友好關系的發展,消除患者對陌生的住院環境以及治療的不安心理。利用心理干預或藥物干預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診治。醫護人員在臨床護理期間,應誠摯地向患者予以問候,以此來了解患者病情。對患者表示關懷,在不違背醫囑的情況下,盡量滿足患者個人需求。交流過程中,疏通患者心結,使患者能夠重新振作,積極參與康復治療。當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情緒暴躁或行為異常等癥狀,為避免患者對自己與他人造成傷害,可對患者進行藥物干預。必要時,對患者四肢進行捆綁,限制患者自由,不過捆綁時間不宜過久,且捆綁部位應定時進行按摩,最大化降低患者不適感。
通過調查,醫護人員發現,接診的45例女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100%受到過生活上的沖擊或是疾病的打擊。在發病前,40例(88.9%)為人處世比較固執、強勢。在患上女性反應性精神病后,42例(93.3%)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不同程度上的行為與情感表達能力極度障礙。反應性精神病患者的發病誘因有很多。16例(35.6%)以上的患者,都是因激烈的爭吵,導致情緒極度不穩定,進而誘發反應性精神病。12例(26.7%)患者,是因生活壓力、經濟困難、夫妻情感不和等,長期處于精神不振,無助與絕望的狀態,最終患上反應性精神病。其他發病誘因主要包括:人際交往、學業問題、身體狀況等。經過干預治療,所有患者精神癥狀均緩解,臨床治療滿意。
反應性精神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精神受到強烈刺激,最終造成患者出現異常心理反應的情況。當前,在生存競爭日益加劇的大環境下,當人們面對的壓力或沖擊大于自身可承受范圍,很有可能會誘發反應性精神病[4]。在本次研究中,本研究將本院2010年3月~2010年9月接診的45例女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臨床治療,觀察臨床治療的效果,總結出誘發女性反應性精神病的誘因與患者本身性格特點情況。觀察與研究結果顯示,接診的45例女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均受到過生活上的沖擊或是疾病的打擊。當人們面對的壓力或沖擊大于自身可承受范圍,就會引發反應性精神病。患者均由于夫妻感情不和、職場工作不順、生活經濟壓力大、人際交往遭遇不公對待等原因,導致患者情緒失控,產生大量負面情緒,嚴重折磨患者精神與心靈,最終超過可承受范圍進而產生病變。
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精神癥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主要表現為患者意識模糊,出現幻聽,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或障礙等。反應性精神病,主要是由患者受到強烈刺激,超出精神與心理的承受范圍,導致病患情緒失控,精神崩潰。因此,在臨床護理期間,醫護人員應對病患遭受的創傷予以理解與關懷,為患者提供適當的心理輔導[5]。為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幫助患者重建信心,消除病患不良情緒,排除病患內心苦悶。具體操作,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帶領患者參加娛樂活動[6],使患者心情愉悅,消減對治療的抵觸心理。其次,對患者進行宣教工作,向患者傳遞正能量,普及基礎健康常識,幫助患者恢復身心健康。此外,在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醫護人員不應對患者帶有歧視心理。患者在表達內心情感時,應予以傾聽,尊重患者個人意愿,患者因消極感到悲觀絕望時,應耐心進行勸誡。尊重患者個人習慣,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減少外界干擾與噪音,鼓勵患者進行體育鍛煉強健身體。治療期間,醫護人員應為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患者能夠直面人生中的波折,積極主動配合治療[7]。另外,醫護人員還應多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通過配合為患者建立精神支撐,增強患者安全感,安撫病患不安情緒。按照患者差異性發病誘因,可對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8]。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得知,女性患者出現疾病與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息息相關。而且,由于患者受到的教育極其有限,因此無法正視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無法保持樂觀心態引導自己通過科學手段排解負面情緒。而長期負面情緒的積壓會讓患者在這種不良狀態中,逐漸朝著反應性精神病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務必對于患者的發病癥狀,擬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同時,加強溝通與交流,幫助患者正確面對自己在生活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引導患者用科學健康的方式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降低外界因素對患者帶來的壓力,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反應性精神病的治療,幫助患者盡早擺脫疾病的折磨。
[1] 初繼雄.女性反應性精神病90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35):129.
[2] 張昔倫.60例女性反應性精神病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2,25(8):198-199.
[3] 黃志茹.31例反應性精神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5):2119.
[4] 蔡道堂.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應性精神病5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6):119-120.
[5] 鐘古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女性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糖、脂代謝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6):920-922.
[6] 張海宇,李鈺靜,張露瑩,等.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特點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3,30(3):179-181.
[7] 張震,魏燕,汪周兵,等.伴與不伴廣泛性焦慮障礙女性單相抑郁癥患者的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2,22(3):151-154.
[8] 王飛,鄧廣.酒精所致精神障礙女性患者21例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1):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026
江西 342500 瑞金市精神病醫院 (王天明 周顯華 江小建鐘靈燕 謝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