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中心介入治療部 山西 大同 037006
子宮肌瘤介入栓塞術的圍術期護理效果觀察
司愛花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中心介入治療部 山西 大同 037006
目的:探討子宮肌瘤患者運用介入栓塞術治療的圍術期護理措施與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診的子宮肌瘤患者共43例,給予介入栓塞術治療,并與其圍術期護理資料相結合,進行綜合性回顧與分析。結果本組43例手術均獲得成功,治療期間未見患者出現不適癥狀,術后4h的VAS評分(3.9±1.3)分,住院時間(7.3±2.2)d。結論為子宮肌瘤介入栓塞術患者運用全面、規范的圍術期護理有確切療效,值得普及應用。
子宮肌瘤;介入栓塞術;圍術期護理;效果觀察
子宮肌瘤是婦科臨床上相對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生殖系統疾病,其多發于20歲到30歲年齡段的婦女群體[1]。介入栓塞術是目前臨床公認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法,然而由于患者對疾病與該療法尚缺乏了解,心理上仍然存在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在圍術期進行積極的護理干預,對于消除患者對治療的抵觸心態、減輕其術后疼痛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本研究對我院43例介入栓塞治療病例實行了圍術期護理,療效確切,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期間到我院就診的子宮肌瘤患者共計43例,年齡居于38~52歲,平均是(43.8±4.7)歲。所有患者均表示存在月經量增加、經期延長、尿頻與腹部不適等情況,后經婦檢、CT診斷或MRI檢查等方法確診病情,均采取介入栓塞手術治療,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介入栓塞通常在患者月經干凈后1周左右實施。體位取平臥式,在局麻與常規消毒鋪巾后,以Seldinger穿刺法為參照,將穿刺點定于單側股動脈,并在X線透視機的幫助下,置入導管,在導管抵達子宮動脈后,通過子宮動脈造影對其供血區和瘤體血供等情況進行觀察,再給予雙側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具體藥物可選擇平陽霉素+超液化碘油進行,劑量分別為10~16mg和10mL。
1.2.2 護理方法
術前護理:(1)心理護理:術前結合患者的性格特點對床位進行安排,并對患者介紹科室的環境、病友以及醫護人員,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對患者說明子宮肌瘤的相關知識以及醫療知識,從而提高患者的認知,消除患者的緊張感和焦慮感。同時對患者介紹疾病的成功治療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告知患者術中的相關注意事項,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2)術前準備:詢問患者疾病史,確認患者有無手術禁忌證;同時告知患者術前6h需要禁食、禁水,對其穿刺點與周邊皮膚進行清潔,避開有破損或感染的皮膚層穿刺;再根據需要給予碘過敏試驗,完成靜脈輸注通路的建立;術前為患者提供甲波尼龍粉針40mg進行靜脈滴注,以預防介入栓塞時出現不適癥狀,術前30min,再給予患者尿管放置。
術中護理:術中指導患者自然平臥,為其開通靜脈輸注通路,同時協助主治醫師完成穿刺部位的消毒與鋪巾等工作,將器械、急救藥品等備齊后按要求擺放。對患者進行嚴密的心電圖監護,觀察其神志、脈搏及呼吸頻次等,以便及時發現造影劑過敏并處理;觀察患者是否有痙攣性疼痛或惡心等造影劑所致刺激反應,并告知患者該類情況屬于正常反應,以消除其焦慮、緊張心理;部分疼痛較甚者,還可給予嗎啡、布桂嗪等肌注[2]。另外,由于本組患者均采取局麻處理,術中患者意識仍處于清醒階段,醫護人員還可采取安慰性、鼓勵性語言對患者進行疏導,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各項治療與護理措施。
術后護理:(1)嚴密監測病情。注意加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癥狀等進行觀察,給予24h心電圖監護和吸氧,同時還需要觀察穿刺區是否出現滲血、血腫,以及下肢遠端血運是否正常等情況,若有局部血腫出現,可能是由于穿刺區止血時間較短,或是繃帶過松等造成,需要即刻重新加壓包扎。(2)體位及活動護理。術后24h絕對臥床,術后6h保持下肢伸直并制動,若此期間患者穿刺區無異常情況發生,即可逐步將動脈加壓器的壓力調低,直至將其取下。翻身時協助患者向無穿刺一側翻轉,以防壓迫或牽拉到患側。待24h后,再指導患者下床緩慢走動。(3)疼痛護理。在栓塞后,由于子宮肌瘤的血流受阻,肌瘤缺血后壞死,可能導致下腹部、腰骶部等部位墜痛的情況。醫護人員應耐心向患者講解疼痛的原因,給予情緒疏導、音樂護理等,以緩解患者疼痛,必要時還需肌注杜冷丁100mg止痛。(4)對癥護理。①胃腸道反應,該癥狀多是由造影劑刺激與栓塞治療造成迷走神經興奮所致,術后2d內即可自行緩解,此期間需要告知患者通過少食多餐、控制飲食量來避免胃腸刺激,減輕癥狀。②發熱,多是由于肌瘤缺血并壞死后釋放大量吸收熱造成,通常集中在術后12h前后發病。為此,術后12h前后需要加強對患者體溫的觀察,若體溫>38.5℃,需要遵醫囑給予補液、抗感染和降溫藥物治療。③陰道流血,栓塞后,患者通常有陰道出血的癥狀,部分可能有黃白色分泌物排出,通常未經處理1周內即可恢復。護理時主要應告知患者重視會陰部的清潔與衛生,以免出現感染現象。
1.3 判斷標準
參照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對所有患者術后4h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定。分數0~10分,分值越高說明疼痛越明顯。
本組43例患者經積極的治療與護理后,其介入栓塞手術均獲得成功,且治療期間未見患者出現不適癥狀,術后4h的VAS評分為(3.9±1.3)分,住院時間為(7.3±2.2)d。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在30歲以上的育齡期女性中,其發病率為20%左右[3]。介入栓塞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本病的首選療法,但治療期間,患者術前的身心狀態可能給栓塞的成敗以及術后效果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需要醫護人員在圍術期充分結合患者的性格特點、心理變化及行為習慣,給予規范化的圍術期護理,以此來確保栓塞手術的順利進行,盡量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并避免治療期間出現并發癥或感染情況。本研究通過對43例患者實施積極、規范的圍術期護理,結果顯示,43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且治療期間未見患者出現不適癥狀,術后4h的VAS評分為(3.9±1.3)分,住院時間為(7.3±2.2)d,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3]。
綜上所述,為介入栓塞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運用全面、規范的圍術期護理干預,對于確保手術成功、避免并發癥與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有確切效果,適合在今后的臨床上普及應用。
[1]劉楠.子宮肌瘤的介入治療與臨床護理學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4):332-333.
[2]武冬冬,楊曉燕,錢艷.子宮肌瘤介入栓塞術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1,9(9):2459-2460.
[3]王燕.子宮肌瘤動脈介入栓塞治療的護理[J].工企醫刊,2011,24(5):23-24.
R473.73
B
1009-6019(2014)12-0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