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報紙的未來
張超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在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基本特征的新媒體時代,相對于新興媒體,報紙依然存在著相對競爭優勢,報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存。報紙可以選擇數字化轉型,也可以選擇藝術化生產。作為媒介的報紙,永遠不會消亡。
報紙;互聯網;新媒體;媒介
2005年以來,國內報紙發展速度嚴重受挫,部分報紙廣告收入出現了“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局面。對于這一現象,我國報界把報紙發行市場低迷和廣告經營困境,主要歸因于基于傳播科技的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高速增長。新興媒體不僅改變了人們閱讀新聞的方式,從傳統媒體掠奪“眼球”,還為廣告商提供新的廣告運作方式,從傳統媒體掠奪“財源”,進而掠奪傳統媒體的“未來”。
在這種情況下,報紙還能走多遠?
在悲觀者中,菲爾·邁耶在《正在消失的報紙》一書中提出,報紙已經不是在走“螺旋式死亡”之路,而是走在“直線式死亡”之路。他認為,報紙的壟斷已經結束,因為報紙能夠為讀者提供的服務正在被其他的媒體以更便宜的價格和更高的效率提供著。
當然,更多的人對報紙充滿著希望。樂觀者認為,只要有需求就有生命力,報紙作為傳統紙質媒介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是新興媒體所不能完全具備和取代的。那些懷抱精英新聞理想的人,甚至期望這個散發墨香的媒介可以憑借強有力的獨立評論與人文關懷而成為社會公器。
當我們回顧報紙乃至整個傳媒發展歷史的時候,不難發現,在世界報業發展史上,每當一種新的大眾傳播方式出現的時候,報紙都會面臨挑戰與威脅,但最后反而都成為報紙新一輪變革與發展的契機。那么這一次,報紙會消亡嗎?
(一)自身優勢
從報紙自身的媒介特點來看,報紙仍存在新興媒體無法替代的相對競爭優勢:報紙憑借長期的新聞產品提供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新聞敏感和新聞整合能力,能夠為讀者提供非常精粹的信息;傳統報紙在過去的幾十年乃至幾百年建立起來的公信力是其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使得報紙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從根本上講,內容是媒體運營與發展的內在核心。報紙以內容為王,是原創性最強的媒體,在新聞采訪和新聞內容提供方面所具有的優勢是網絡等新興媒體遠遠無法企及的。
(二)發展狀況
從報業的發展周期來看,我國的報業還很青澀,無論是人均消費量,還是從報紙廣告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都遠遠沒有達到作為一種產品和產業的成熟期。報紙是新聞宣傳的基石,是構成國家宣傳機構的支柱性行業,國家對報業發展的鼓勵和支持政策不會改變。而新聞傳播行業對外部環境天生的敏感,對變革與發展天生的追求,決定了報業有能力不斷汲取新的技術手段,通過自身的持續進步和不斷調整,重新贏得行業競爭的先機和優勢。
(三)媒介本性
在這個世界上,消亡的只會是媒體,從來不會也不可能是媒介。事實上,并沒有一種死亡掉的媒介。石頭過去的功能是記述,現在它的藝術化生產狀態使它的記述價值大大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報紙永遠不會消亡。同時,基于報業發展規律和中國發展實際的合理判斷,報紙也不可能被網絡等新興媒體所取代。對于“報紙將會消亡”的預測,我們更有理由把它看作是一種嚴肅警告和善意提醒。
如果說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報業如何轉型是一個“術”的問題,那么在虛擬貨幣、微博行動、隱私交互都已經撲面而來的信息社會,從頭到腳的社會系統重構才是媒體轉型背后“道”的問題。在已經看得見的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報紙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進行雙介質運營;通過改型與重新設計去像“變色龍”一樣適應互聯網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還可以通過免費報從商業模式上改變自己,仍然以發行量取勝,從而保持大眾媒體的影響力。
報紙還有更大膽的反向的突圍路徑,進行藝術化生產,這也是知識分子在文字媒介上獲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另一種歸宿。當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奪去報紙的大眾媒體地位和神圣外表時,印刷版的報紙會收縮到最能保持精英思想理念的媒介特征上去,以紙為抵抗陣地,以制造新聞議程為方式,重新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
在已經確定的語境之下,想象報紙的未來之路并不困難。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媒介的報紙,永遠不會消亡。種種探索與實踐,或創新,或陳舊,但是這種努力的意義在于,它將使報紙在未來之路上看到更多可能性的美好景象。
[1][美]菲利普·邁耶.正在消失的報紙:如何拯救信息時代的新聞業.新華出版社,2007-9.
[2]范衣錦、董天策.數字化時代的傳媒產業.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4.
[3]王正鵬.報紙突圍:數字時代傳統媒體變身記.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12.
[4]陳國權.新媒體拯救報業?.南方日報出版社,2012-2.
G206
A
1005-5312(2014)02-0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