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夏海濤
摘要:從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發現,保險覆蓋面低,規模小,業務結構相對不合理是貴州保險業現階段的顯著特征。這些特征主要是由貴州省現階段經濟社會基礎、人口總量和居民收入、工業水平與固定資產投資決定的。最后本文還從如何促進貴州保險業又好有快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一是立足貴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尋找業務發展切入點;二是研究保險市場發展特征,實行差異化發展策略;三是立足貴州保險業發展實際,探索市場發展模式。
關鍵詞:保險業;貴州;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2-0078-02
近年,貴州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了較好較快發展,但總體還比較落后。如何在“兩欠”的省情下,實現貴州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本文試圖從貴州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分析中,找到一條貴州保險業發展的模式。[1]
一、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比較
近幾年,貴州保險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與全國發達地區相比,甚至與其周邊的重慶、四川、云南、湖南和廣西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貴州保險機構覆蓋面較低
從表一可以看出,無論是保險主體數量還是每萬人保險主體數,貴州都排在最后一位,表明保險機構在貴州的覆蓋面是六個地區中最低的,而產壽公司比例是六地區中最大的,說明壽險公司的覆蓋面更低。
(二)貴州保險業規模偏小
從表二我們不難發現,貴州保險業規模偏小。一是保費總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2.99億元。二是保險密度最低。從2008年末六個地區保險密度來看,貴州是最低的,僅為211.66元/人,說明貴州居民用來購買保費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險深度較低。截止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深度為3.09%,僅僅高于廣西的2.31%。
(三)貴州保險業結構相對失調
一是人身險業務比重偏低。從當前國內保險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保險業發達的地區,人身險業務的比重較高。從表三我們也可以看出,六個地區中保險業相對發達的四川、湖南、重慶三個地區的人身險業務比重都達到了75%以上,而保險業相對落后的云南、廣西、貴州三個地區的人身險業務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別是貴州人身險業務比重僅為61.36%,在六個地區中最低。二是財產險公司機動車輛保費比重偏高。一般來說,保險業越發達的地區,財產險公司非車險業務比重越高,險種結構比較協調。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業機動車輛保險保費收入占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的比重達77.79%,是六個地區中最高的。
綜上所述,保險覆蓋面低,規模小,業務結構相對不合理是貴州保險業現階段的顯著特征。
二、貴州保險業發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經濟社會基礎是影響保險業發展的決定因素
從保險業發展的情況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是保險業發展的前提,宏觀經濟發展狀態良好,是保險業實現較快發展的基礎。
1.六地區的宏觀經濟比較。通過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區的GDP比較分析,顯然貴州宏觀經濟環境在六地區中是最差的。
2.GDP與保險主體數量和保費收入的相關分析。計算2009年9月末六地區GDP、保險主體和保費收入三者之間的相關系數(見表6),明顯可以看出GDP與保險主體數量、GDP與保費收入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表明宏觀經濟發展越好,保險規模就會越大。
(二)人口總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險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是人口總量決定了人身險的需求狀況。人身險關系千家萬戶,人口總數越多,對人身險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與人身險業務發展密切相關。由于保險不屬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疇,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決定了保險需求水平和購買保險的能力,收入越高,保險實際購買力越強。貴州由于人口總量較少,僅高于重慶,加上城鎮可支配收入最少,所以貴州人身險公司發展最為緩慢。
(三)工業水平與固定資產投資決定了財產險公司發展的規模和結構
一是在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工業發展水平決定著財產險業務發展的水平。工業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發展越好、大中型企業越多,財產險業務發展越好。同時企業效益是財產險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經濟效益越好,對企財險等財產保險購買力越強。二是固定資產投資越多,新開工項目越多,與其相關的工程險、責任險等非車險業務發展就較好。從表八我們可以看到,貴州工業增加值僅為1242.56億元,比倒數第二位的重慶少了近40%,工業水平極為低下。另外由于貴州資金缺乏,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858.32億元,差不多只是倒數第二位云南的一半。這些因素直接導致貴州非車險業務發展較為緩慢,不僅影響了貴州整個財產險公司業務規模,也決定了貴州財產險公司的機動車輛保費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進貴州保險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分析,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理清思路,總結普遍規律,探索貴州保險業發展的對策。
(一)立足貴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尋找業務發展切入點
一是貴州旅游業在“多彩貴州”、“爽爽的貴陽”的宣傳下日益發達,我們可以率先發展與旅游相關的責任、意外險等業務。二是貴州屬于絕對的農業省份,在企財險和工程保險等非車險發展乏力的基礎下,我們可以發展與農業相關的財產險業務,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帶動下,努力發展商業性農業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三是貴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壽險發展具有天然的劣勢,公司可以針對貴州的特點,適當降低保險購買的門檻,推出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不斷加快貴州壽險保險市場發展的步伐。
(二)研究保險市場發展特征,實行差異化發展策略
一是財產險市場采取集約化發展道路。財產險業務一般屬于短期業務,客戶對公司的忠誠度不高,造成新主體市場目標更多的是原有主體的現有客戶,因此簡單依靠市場主體的增加,更多的是造成“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而不能有效增加財產險市場的規模。所以在現有的12家財產險公司主體的基礎上,倡導公司走集約型發展道路,精耕細作經營理念,從服務著手,不斷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人身險市場采取外延式發展道路。人身險業務與財產險業務最大的區別在于其一般都屬于長期業務,客戶一旦購買人身險特別是壽險,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會考慮購買同類產品,所以新主體的市場目標是那些從來沒有買過保險的人,而不是原有主體的現有客戶,新主體的進入會有效擴大市場規模。而且理論上人身險的市場規模是全省人口規模,人身險業務還具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們可以鼓勵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增加市場要素投入,促進市場規模快速擴容。
(三)立足貴州保險業發展實際,探索市場發展模式
針對貴州市場規模偏小的現實情況,短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難度很大,我們應該立足現有的市場規模,監管機構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公司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多方努力,將貴州保險業做到“小而精”。
參考文獻:
[1] 貴州統計年鑒(2009)[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2] 譚 論.貴州保險業發展報告(1979-2007)[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3] 譚 論.貴州保險業發展報告(2008)[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高 瑞]
摘要:從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發現,保險覆蓋面低,規模小,業務結構相對不合理是貴州保險業現階段的顯著特征。這些特征主要是由貴州省現階段經濟社會基礎、人口總量和居民收入、工業水平與固定資產投資決定的。最后本文還從如何促進貴州保險業又好有快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一是立足貴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尋找業務發展切入點;二是研究保險市場發展特征,實行差異化發展策略;三是立足貴州保險業發展實際,探索市場發展模式。
關鍵詞:保險業;貴州;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2-0078-02
近年,貴州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了較好較快發展,但總體還比較落后。如何在“兩欠”的省情下,實現貴州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本文試圖從貴州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分析中,找到一條貴州保險業發展的模式。[1]
一、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比較
近幾年,貴州保險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與全國發達地區相比,甚至與其周邊的重慶、四川、云南、湖南和廣西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貴州保險機構覆蓋面較低
從表一可以看出,無論是保險主體數量還是每萬人保險主體數,貴州都排在最后一位,表明保險機構在貴州的覆蓋面是六個地區中最低的,而產壽公司比例是六地區中最大的,說明壽險公司的覆蓋面更低。
(二)貴州保險業規模偏小
從表二我們不難發現,貴州保險業規模偏小。一是保費總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2.99億元。二是保險密度最低。從2008年末六個地區保險密度來看,貴州是最低的,僅為211.66元/人,說明貴州居民用來購買保費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險深度較低。截止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深度為3.09%,僅僅高于廣西的2.31%。
(三)貴州保險業結構相對失調
一是人身險業務比重偏低。從當前國內保險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保險業發達的地區,人身險業務的比重較高。從表三我們也可以看出,六個地區中保險業相對發達的四川、湖南、重慶三個地區的人身險業務比重都達到了75%以上,而保險業相對落后的云南、廣西、貴州三個地區的人身險業務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別是貴州人身險業務比重僅為61.36%,在六個地區中最低。二是財產險公司機動車輛保費比重偏高。一般來說,保險業越發達的地區,財產險公司非車險業務比重越高,險種結構比較協調。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業機動車輛保險保費收入占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的比重達77.79%,是六個地區中最高的。
綜上所述,保險覆蓋面低,規模小,業務結構相對不合理是貴州保險業現階段的顯著特征。
二、貴州保險業發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經濟社會基礎是影響保險業發展的決定因素
從保險業發展的情況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是保險業發展的前提,宏觀經濟發展狀態良好,是保險業實現較快發展的基礎。
1.六地區的宏觀經濟比較。通過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區的GDP比較分析,顯然貴州宏觀經濟環境在六地區中是最差的。
2.GDP與保險主體數量和保費收入的相關分析。計算2009年9月末六地區GDP、保險主體和保費收入三者之間的相關系數(見表6),明顯可以看出GDP與保險主體數量、GDP與保費收入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表明宏觀經濟發展越好,保險規模就會越大。
(二)人口總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險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是人口總量決定了人身險的需求狀況。人身險關系千家萬戶,人口總數越多,對人身險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與人身險業務發展密切相關。由于保險不屬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疇,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決定了保險需求水平和購買保險的能力,收入越高,保險實際購買力越強。貴州由于人口總量較少,僅高于重慶,加上城鎮可支配收入最少,所以貴州人身險公司發展最為緩慢。
(三)工業水平與固定資產投資決定了財產險公司發展的規模和結構
一是在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工業發展水平決定著財產險業務發展的水平。工業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發展越好、大中型企業越多,財產險業務發展越好。同時企業效益是財產險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經濟效益越好,對企財險等財產保險購買力越強。二是固定資產投資越多,新開工項目越多,與其相關的工程險、責任險等非車險業務發展就較好。從表八我們可以看到,貴州工業增加值僅為1242.56億元,比倒數第二位的重慶少了近40%,工業水平極為低下。另外由于貴州資金缺乏,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858.32億元,差不多只是倒數第二位云南的一半。這些因素直接導致貴州非車險業務發展較為緩慢,不僅影響了貴州整個財產險公司業務規模,也決定了貴州財產險公司的機動車輛保費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進貴州保險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分析,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理清思路,總結普遍規律,探索貴州保險業發展的對策。
(一)立足貴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尋找業務發展切入點
一是貴州旅游業在“多彩貴州”、“爽爽的貴陽”的宣傳下日益發達,我們可以率先發展與旅游相關的責任、意外險等業務。二是貴州屬于絕對的農業省份,在企財險和工程保險等非車險發展乏力的基礎下,我們可以發展與農業相關的財產險業務,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帶動下,努力發展商業性農業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三是貴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壽險發展具有天然的劣勢,公司可以針對貴州的特點,適當降低保險購買的門檻,推出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不斷加快貴州壽險保險市場發展的步伐。
(二)研究保險市場發展特征,實行差異化發展策略
一是財產險市場采取集約化發展道路。財產險業務一般屬于短期業務,客戶對公司的忠誠度不高,造成新主體市場目標更多的是原有主體的現有客戶,因此簡單依靠市場主體的增加,更多的是造成“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而不能有效增加財產險市場的規模。所以在現有的12家財產險公司主體的基礎上,倡導公司走集約型發展道路,精耕細作經營理念,從服務著手,不斷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人身險市場采取外延式發展道路。人身險業務與財產險業務最大的區別在于其一般都屬于長期業務,客戶一旦購買人身險特別是壽險,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會考慮購買同類產品,所以新主體的市場目標是那些從來沒有買過保險的人,而不是原有主體的現有客戶,新主體的進入會有效擴大市場規模。而且理論上人身險的市場規模是全省人口規模,人身險業務還具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們可以鼓勵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增加市場要素投入,促進市場規模快速擴容。
(三)立足貴州保險業發展實際,探索市場發展模式
針對貴州市場規模偏小的現實情況,短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難度很大,我們應該立足現有的市場規模,監管機構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公司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多方努力,將貴州保險業做到“小而精”。
參考文獻:
[1] 貴州統計年鑒(2009)[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2] 譚 論.貴州保險業發展報告(1979-2007)[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3] 譚 論.貴州保險業發展報告(2008)[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高 瑞]
摘要:從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發現,保險覆蓋面低,規模小,業務結構相對不合理是貴州保險業現階段的顯著特征。這些特征主要是由貴州省現階段經濟社會基礎、人口總量和居民收入、工業水平與固定資產投資決定的。最后本文還從如何促進貴州保險業又好有快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一是立足貴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尋找業務發展切入點;二是研究保險市場發展特征,實行差異化發展策略;三是立足貴州保險業發展實際,探索市場發展模式。
關鍵詞:保險業;貴州;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2-0078-02
近年,貴州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了較好較快發展,但總體還比較落后。如何在“兩欠”的省情下,實現貴州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本文試圖從貴州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分析中,找到一條貴州保險業發展的模式。[1]
一、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比較
近幾年,貴州保險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與全國發達地區相比,甚至與其周邊的重慶、四川、云南、湖南和廣西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貴州保險機構覆蓋面較低
從表一可以看出,無論是保險主體數量還是每萬人保險主體數,貴州都排在最后一位,表明保險機構在貴州的覆蓋面是六個地區中最低的,而產壽公司比例是六地區中最大的,說明壽險公司的覆蓋面更低。
(二)貴州保險業規模偏小
從表二我們不難發現,貴州保險業規模偏小。一是保費總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2.99億元。二是保險密度最低。從2008年末六個地區保險密度來看,貴州是最低的,僅為211.66元/人,說明貴州居民用來購買保費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險深度較低。截止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深度為3.09%,僅僅高于廣西的2.31%。
(三)貴州保險業結構相對失調
一是人身險業務比重偏低。從當前國內保險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保險業發達的地區,人身險業務的比重較高。從表三我們也可以看出,六個地區中保險業相對發達的四川、湖南、重慶三個地區的人身險業務比重都達到了75%以上,而保險業相對落后的云南、廣西、貴州三個地區的人身險業務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別是貴州人身險業務比重僅為61.36%,在六個地區中最低。二是財產險公司機動車輛保費比重偏高。一般來說,保險業越發達的地區,財產險公司非車險業務比重越高,險種結構比較協調。2009年9月末,貴州保險業機動車輛保險保費收入占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的比重達77.79%,是六個地區中最高的。
綜上所述,保險覆蓋面低,規模小,業務結構相對不合理是貴州保險業現階段的顯著特征。
二、貴州保險業發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經濟社會基礎是影響保險業發展的決定因素
從保險業發展的情況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是保險業發展的前提,宏觀經濟發展狀態良好,是保險業實現較快發展的基礎。
1.六地區的宏觀經濟比較。通過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區的GDP比較分析,顯然貴州宏觀經濟環境在六地區中是最差的。
2.GDP與保險主體數量和保費收入的相關分析。計算2009年9月末六地區GDP、保險主體和保費收入三者之間的相關系數(見表6),明顯可以看出GDP與保險主體數量、GDP與保費收入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表明宏觀經濟發展越好,保險規模就會越大。
(二)人口總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險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是人口總量決定了人身險的需求狀況。人身險關系千家萬戶,人口總數越多,對人身險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與人身險業務發展密切相關。由于保險不屬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疇,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決定了保險需求水平和購買保險的能力,收入越高,保險實際購買力越強。貴州由于人口總量較少,僅高于重慶,加上城鎮可支配收入最少,所以貴州人身險公司發展最為緩慢。
(三)工業水平與固定資產投資決定了財產險公司發展的規模和結構
一是在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工業發展水平決定著財產險業務發展的水平。工業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發展越好、大中型企業越多,財產險業務發展越好。同時企業效益是財產險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經濟效益越好,對企財險等財產保險購買力越強。二是固定資產投資越多,新開工項目越多,與其相關的工程險、責任險等非車險業務發展就較好。從表八我們可以看到,貴州工業增加值僅為1242.56億元,比倒數第二位的重慶少了近40%,工業水平極為低下。另外由于貴州資金缺乏,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858.32億元,差不多只是倒數第二位云南的一半。這些因素直接導致貴州非車險業務發展較為緩慢,不僅影響了貴州整個財產險公司業務規模,也決定了貴州財產險公司的機動車輛保費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進貴州保險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貴州保險業與周邊地區保險業的比較分析,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理清思路,總結普遍規律,探索貴州保險業發展的對策。
(一)立足貴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尋找業務發展切入點
一是貴州旅游業在“多彩貴州”、“爽爽的貴陽”的宣傳下日益發達,我們可以率先發展與旅游相關的責任、意外險等業務。二是貴州屬于絕對的農業省份,在企財險和工程保險等非車險發展乏力的基礎下,我們可以發展與農業相關的財產險業務,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帶動下,努力發展商業性農業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三是貴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壽險發展具有天然的劣勢,公司可以針對貴州的特點,適當降低保險購買的門檻,推出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不斷加快貴州壽險保險市場發展的步伐。
(二)研究保險市場發展特征,實行差異化發展策略
一是財產險市場采取集約化發展道路。財產險業務一般屬于短期業務,客戶對公司的忠誠度不高,造成新主體市場目標更多的是原有主體的現有客戶,因此簡單依靠市場主體的增加,更多的是造成“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而不能有效增加財產險市場的規模。所以在現有的12家財產險公司主體的基礎上,倡導公司走集約型發展道路,精耕細作經營理念,從服務著手,不斷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人身險市場采取外延式發展道路。人身險業務與財產險業務最大的區別在于其一般都屬于長期業務,客戶一旦購買人身險特別是壽險,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會考慮購買同類產品,所以新主體的市場目標是那些從來沒有買過保險的人,而不是原有主體的現有客戶,新主體的進入會有效擴大市場規模。而且理論上人身險的市場規模是全省人口規模,人身險業務還具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們可以鼓勵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增加市場要素投入,促進市場規模快速擴容。
(三)立足貴州保險業發展實際,探索市場發展模式
針對貴州市場規模偏小的現實情況,短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難度很大,我們應該立足現有的市場規模,監管機構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公司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多方努力,將貴州保險業做到“小而精”。
參考文獻:
[1] 貴州統計年鑒(2009)[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2] 譚 論.貴州保險業發展報告(1979-2007)[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3] 譚 論.貴州保險業發展報告(2008)[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