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電影網ACELY



經過長期對互聯網影視行業的關注,以及對行業相關數據的采集整理,V電影網正式發布“2013互聯網影視行業報告”,從影視從業者、互聯網影視作品、前期拍攝、后期制作等四個方面分享行業數據,希望通過這份報告可以讓從業者更好地了解現狀,梳理微電影在互聯網影視行業的未來走向。
第一部分·數據分析
影視從業者
與傳統影視行業不同,互聯網影視從業者并不集中分布于北上廣,調查中62.77%的互聯網影視從業者分散于除北上廣以外的其他地區。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互聯網影視從業門檻低,分布較為離散的特點(如圖1)。參與調查的影視制作團隊中,五人以下規模的團隊占到了44.68%,同時較為成熟的團隊(20人以上)的比例為12.77%。人數較少的團隊構成,機動靈活,作品從立項到拍攝,團隊溝通成本更低,更加高效(如圖2)。
互聯網影視制作團隊的成立時間都相對較短,53.19%的團隊成立于一年以內(如圖3)。42.55%的團隊每年可以產出3-8部作品,產出八部以上的占30.85%(如圖4)。
從從業者來說,整個行業有著爆發式的發展,有從大銀幕轉戰的老團隊,也有懷揣電影夢的新興團隊。互聯網影視制作成本一般遠低于大銀幕電影,因此小而新的團隊精細化作業,快速高產的貢獻影視內容。創作人的社會經歷和思維方式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創作類型和內容、風格,年輕化的思維方式,以及創作者的年輕化使得互聯網影視多以反映時下年輕人較為關注的熱門話題,以愛情、夢想、青春為主。
互聯網影視作品
調查數據顯示,67.02%的制作團隊年營業額在50萬元以內,也有3.19%的來自項目籌資。大團隊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如圖5)拍攝的資金多來源于品牌廣告投入,也有小部分品牌的投資,使得拍攝制作日益完善。這反映出互聯網影視對于品牌形象的樹立和品牌理念的傳播起到有益影響,讓大部分品牌熱衷于參與到互聯網影視中來。
影片題材包括劇情片、HV、紀錄片、TVC、病毒視頻和企業宣傳片等多種類型。其中企業宣傳片和劇情片所占比例最高,分別占64.89%和59.57%,其次是HV和紀錄片,分別占47.87%和31.91%,呼聲甚高的病毒視頻只占了12.77%。內容選材上,愛情、親情和勵志等情感類題材以46.09%和20.87%占主導地位。對于品牌而言,可以通過勵志、溫情的故事傳遞出積極正面的品牌理念和企業精神,完成其商業訴求的表達,獲得受眾的認可(如圖6)。
通過這次調查發現,作品的傳播多渠道發行,但仍然以視頻網站為主,占總比例85.11%,余下依次是占55.32%的線下場所、41.49%的社交平臺和30.85%的電視臺(為多選調查結果)。可見對于部分制作團隊而言,通過視頻網站傳播影視作品,以優質內容獲得觀眾自發的二次傳播,依然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前期拍攝
自從佳能2008年發布5D Markll以來,用單反拍攝高清視頻正式成為了影視創作者的一大選擇,單反機身與鏡頭相對專業攝像機價格低廉,大量獨立電影人和小型團隊僅需投入少量資金即可用上可更換鏡頭的機身,加上單反錄制的視頻格式非常易于編輯,于是高清單反幾乎成為了大多數電影工作室的標配之一。調查中,數碼單反在所有的創作人群中使用比例達到了84.04%(如圖8)。
大部分團隊都使用了專業攝像機,可見專業攝像機并不會被數碼單反所取代,但幾乎所有的專業拍攝團隊都同時使用了數碼單反,作為副主機位或者花絮拍攝。對于航拍領域,單反的使用則不夠普遍,由于高載重的飛行器租金及價格高昂,所以攜帶的航拍機器大多為微單和GoPro,型號集中在松下GH2、索尼NEX-5和GoPro 3。
后期制作
PC依然是主流,這得益于Adobe對Premlere和After Effects的推進,在Premiere CS6和Premiere CC版本中,對于工作流程的優化、影片格式的支持、與AE特效的無縫結合都深得人心,獲得了大量忠實用戶。HAC平臺已經越來越普及了,雖然Apple的硬件價格偏高,Fihal Cut Pro的行業地位依然巍然不動,MAC的圖形處理優勢也會讓更多的團隊在未來使用它。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黑蘋果”的使用非常普遍,所以有一部分用戶在同時使用PC和MAC。
Premlere CS6是使用量最多的剪輯軟件,FCP7和FCPX緊隨其后。FCP7更適合大型工程,所以使用量比FCPX略高一些(如圖13)。
隨著達芬奇越來越火,并且推出了免費版本,讓專業級調色的門檻越來越低,普通用戶也可以使用最高級的調色軟件,豐富的預設和教學參考,計達芬奇迅速成長為最受歡迎的調色軟件。之前處于領先地位的Color則退居第二,畢竟僅能在MAC平臺運行,會失去所有在PC端的用戶(如圖14)。
AE無疑是使用量最大的特效軟件,無論從模板的豐富度,還是軟件本身的功能性,都已經能完全滿足中國絕大多數創作者的需求(如圖15)。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愛專業級調色軟件,畢竟專業調色涉及到復雜的工作流程,時間、人力開銷也會成倍增加,所以依然有很多用戶選擇使用靠預設取勝的Magic bullets,或者干脆使用軟件自帶的色彩校正工具進行簡單的調色。
第二部分·行業研究
影視從業者
互聯網影視行業與傳統影視一樣,也存存內容制作方、宣傳發行方、播出渠道方三個行業角色,但是每個角色都有一些與傳統影視不同的新特性。
播出渠道方面
與電影、電視劇分別依托影院、電視臺播放不同的是,互聯網影視內容的播出依賴于視頻網站。視頻網站是人人都可以自發上傳的,所以互聯網影視內容的播出量不再依賴于院線排片量或者電視臺播出時段,而是更多的依賴于網絡流量。同時“社會化媒體+視頻網站”的播出結構,讓作品對視頻網站的依賴程度也并不高,可以說只要你手里有流量,你就是院線,而視頻網站僅僅不過是影院罷了,所以好的作品即使不依賴于視頻網站的推薦也會有較多的播放量。
說到播出渠道,不得不說目前國內的視頻網站,從同一個視頻在不同視頻網站首頁一天的觀看量來說,優酷土豆處在視頻網站行業領先位置,其次是百度系的愛奇藝+PPS組合、騰訊視頻、樂視、人人系56網,最后是酷6、搜狐視頻、新浪視頻、PPTV、迅雷看看、風行網、電影網等處在第三梯隊。渠道方由于本身的競爭關系,對內容特別是優秀內容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優質內容對渠道來講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可以爭取例如首頁推薦等核心資源。同時,渠道方為了差異化競爭,也紛紛在自制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同時,視頻網站也在嘗試與內容供應方更加多元化的服務,比如貼片廣告分成、視頻點播付費、聯合招商等。但是,貼片廣告分成比例很低,一部百萬有效播放的視頻通過貼片分成,版權方只能分到幾千塊錢,并不足以支撐視頻內容的制作成本,視頻點播付費模式目前也還在探索,市場并不成熟,而且通過此方式可以有一定收入的大多是情色相關影片,全網付費推廣一個月也不過只能收回不到十萬的金額而已,聯合招商的模式更多的被用于系列劇的合作,出品方攝制影片,視頻網站負責匹配推廣資源,兩者對作品共同招商。
宣傳發行方面
影片要傳達到觀眾,宣傳發行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宣傳發行的重要性并沒有被業界所熟知,大部分內容生產者還只是簡單的將作品上傳到視頻網站,而不是選擇與成熟的宣傳發行方合作,將作品在全線推廣。由于目前互聯網影視內容生成方分布比較離散,更多的需要網絡平臺將內容產生者聚集。宣傳發行由于門檻較低,許多公司都選擇從宣傳發行角度切入這個領域。同時,宣傳發行領域魚龍混雜,水準相差巨大。自由流量資源、與播放渠道議價能力、獲取宣發項目成本等宣傳發行方的核心要素。更加專業、更加成熟的宣發團隊會為影片從宣發角度提供意見建議、整套流程化的宣發思路、以及至關重要的流量與推薦位置。
內容制作方面
由于制作門檻的降低,讓許多人才、資金都流入到互聯網影視制作的領域,產生了包括微電影、新媒體電影、系列劇、系列欄目等在內的幾類內容。目前主流的內容制作方分為三類具有廣告公司背景的制作方主要為商業品牌定制微電影;影視背景的制作方拍攝新媒體電影,深諳網絡文化的制作方制作網絡系列劇、系列欄目。但是,就其根本,三類內容制作方最終的價值核心點也無非沉淀在藝人與品牌,而版權變得沒有那么重要。
盈利模式
由于處在行業萌芽期,尚沒有形成穩定的利益分配結構,互聯網影視行業盈利方式相對比較混亂。內容制作方主要依靠品牌植入、品牌定制收回制作成本,并且產生利潤;宣傳發行方主要依靠制作方的宣傳預算或是播出渠道方的付費分成盈利;渠道方主要依靠貼片廣告以及用戶付費收入。由于整條產業鏈從C端收費模式十分早期,目前行業中主要資金來自B端廣告投放。大眾日常消費品牌、電影、游戲、互聯網公司更加熱衷與通過互聯網影視的方式展示產品,傳播品牌理念。從C端收費方面,雖然各大視頻網站通過會員等方式不斷做出努力,但是整個模式收入份額并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一部視頻在三大電信運營商平臺的C端點播收入要遠高于各大視頻網站。
至此,2013已經過去,2014精彩開始,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