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霧霾天,容易讓人精神渙散,然后變得多愁善感。
可是身在緊張的工作,人又會自覺地專注和投入,收斂了懈怠。
也許是拍攝紀錄片的緣故,對時間會更加敏感。想起有一年跨年我在拍北京同仁醫(yī)院急診室的一位年輕醫(yī)生。他帶了啤酒準備慶祝新年,卻迎來了一個因打架手指受傷的傷者。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意外和期許。所以,每一天都不要辜負。
最近在看小津安二郎導演的日志,很有意思,說了很多實話。書里沒有多余的修辭,只是講了他自己的經(jīng)歷、電影、生活,以及對事物和現(xiàn)象的看法,還有他當年參與那段戰(zhàn)爭的經(jīng)歷。當他談到電影導演時說,有著天生不服輸?shù)膹姾罚拍懿幌蛉魏握系K低頭,成為獨當一面的導演。
的確,細數(shù)我紀錄過的導演,無一不是。拍電影的過程就像打仗,如果有精銳的部隊、優(yōu)秀的指揮官,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方能打勝仗。可對導演來講,拍戲過程大多是噩夢。他們在噩夢中堅持,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靈感,也盡量不要讓它淹沒在現(xiàn)實的瑣碎和嘈雜中,直到它合理地實現(xiàn)。
這段時間忙里偷閑,趕上電影資料館的特別放映。《天堂電影院》《鋼琴師》《龍紋身的女孩》《殺人回憶》……感謝這些曾經(jīng)的、現(xiàn)存的、并將永遠帶給我們感動和回味的好電影,讓我們擁有不同的人生。
電影《天堂電影院》的導演——吉賽貝·托納多雷,他在初期主要拍攝紀錄片,這也對他以后電影風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翻看很多國外電影導演的履歷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從拍紀錄片開始,但最終還是放棄紀錄片而轉(zhuǎn)拍故事片,其中包括阿倫·雷乃和基耶斯洛夫斯基。我理解他們?yōu)槭裁磿D(zhuǎn)拍故事片再不回頭。確實,故事片較之于紀錄片有很大自由性,可控的部分更多。而紀錄片常常在等待,用你所有的專注和熱情去探究人或事。這個過程就好像一個化學容器,隨著不同的添加,你甚至無法預料最后會不會爆炸,而靜靜等待的結(jié)果就像深夜的曇花,帶給你驚喜。這個過程確定很漫長,而且拍攝時還要取舍,所以要不停修煉。一直以來,有很多電影公司請我們拍電影,但我覺得還需要沉淀,相信不久我們也會去拍心中的電影,但我也不會放棄紀錄片的拍攝。它于我而言是一本百科全書,那里有未知的世界,它讓我著迷。
記得一位導演說過所有偉大的作品都是因為你已做好準備,等待意外發(fā)生。不管對拍電影還是紀錄片,這句話都顯得彌足珍貴。
共勉,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