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立

Q:《數碼影像時代》
A:陳昊
2010年,微電影元年,互聯網拉開跨界影視圈的帷幕,三年的大躍進發展,微電影被互聯網提高到戰略層次;傳統電視臺也借這股東風,欲挖掘新的金點,紛紛開辦微電影頻道,微電影協會、微電影大賽、微電影節等也不時見諸于報端。但為了賺到流量和收視率,事實上一些視頻網站上的微電影并不理想,甚至充斥著美色、血腥和暴力,如何把品牌和文化更好地融合起來,不僅考驗著制作方,也考驗著播出方。同時,為了收回成本并盈利,各平臺也都在嘗試多元化的商務運作,包括發行收入、音樂收益、版權收入及衍生品開發等。
與眾不同的是,酷6采用了一種UGC的戰略,這也是基于盛大集團的DNA。這家視頻網站在對待網絡劇包括微電影都會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政策。酷6副總裁陳昊說,UGC戰略更符合酷6的特色,既然明確了目標就要往前推進,堅定不移地走我們UGC的道路。那么針對微電影的一些問題,酷6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真切希望在制作方、贊助方和平臺方的共同努力下,微電影之于電影,能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Q:酷6網放棄購買長視頻的版權,那么對微電影抱以什么態度?
A:酷6的定位是一個技術服務和用戶體驗的平臺,因為我們提供了中國最好的基于UGC的CON部署、帶寬的服務、視頻云的存儲等,所以我們可以給用戶提供最好的短視頻體驗、服務。我們采用的方式近似于制播分離的概念,我們所擅長的是播出而不是制作,因為我們所有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在了這個平臺的建設之上,所以酷6在這個時間節點并不會去投資制作微電影,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和微電影制作團隊進行播出的合作,這就是我們在微電影這個產業鏈里面的定位。
微電影也是我們UGC特別好的內容來源,微電影制作團隊或工作室如果要和酷6合作,就非常簡單,貼片廣告以及其它廣告的收入我們會根據播出流量來進行分成。所有簽約播客和酷6之間有一紙合約,會標清雙方的權力和義務,譬如說你要承諾你的作品不侵權,我要承諾你的廣告收入我一定和你分成,如果你是獨家授權的,我還要承擔幫你打擊盜版的任務等等。我們沒有清晰地單列微電影的計劃,它仍然屬于UGC的部分。但是我們會有致力于微電影整個產業的推進,譬如跟北京電影學院和天津的濱海新區聯合搞過兩次電影節的活動。
在2014年,隨著酷6在廣告業務部分的升級,我們會更多地側重去跟品牌廣告主進行合作,當然廣告主還是看中有一些故事性、品質比較優良的內容。我個人認為微電影會是一個跟品牌廣告主合作的突破點,因為我不會去買《甄嬛傳》《步步驚心》這樣的長視頻了,如果有好的微電影我肯定會首推,并給予一些特別的支持,也會把廣告收入向這方面做導流。
Q:如果微電影中有廣告植入,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
A:這要分兩種情況來看,我們還是要根據內容來判斷。你可能會在微電影中看到有飲料的廣告植入,但是人家拍片也是有成本的,也是需要找投資的嘛,這些廣告都還好,然而也有故事很感人,但是徹頭徹尾很明顯就是某款汽車廣告,那么這就另當別論了,因為平臺也要活的。我們要跟據內容再來判斷,然后和廣告部們溝通和協調。如果是一項精彩的廣告集展播或者是優秀的廣告獎活動,那其實也OK。我本人就很喜歡廣告,互聯網的優勢就是它的靈活度比較高。就好像我們跟上海電視臺合作的節目《看我72變》,那是一檔專業的Coseplay的節目,里面就會有廣告,但那些廣告同樣是有分成的,還是要看到合作模式。如果我投資我當然會要求廣告的分成,但是如果只是制作方自己投錢,他拉一些廣告來承擔制作費甚至有些利潤產生我覺得這也是合理的。因此從酷6來說,我們希望跟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合作,合作更大程度上代表的是雙贏,我不是要求你不要賺錢只能我來賺錢,或者只能你賺小錢我來賺大錢,這不是一種平等的合作。合作就是雙贏,其實我覺得沒有什么是不能談的。
Q:電影在進入院線前都會經過嚴格的制度審查,你們對微電影上線的標準有哪些?
A:酷6的要求是要符合廣電總局的政策法規。除此之外,酷6是本著一種很開放的心態來合作,并不會有那么多所謂的審查。UGC更像是海洋,海洋里生長有不同種類的生物,我們要尊重這種多樣性。微電影談論的主要是我們的生活,它更多的是導演對個人思想的一種表達、對生活的一種描述,所以我們不會有特別的要求或者限制,你愿意跟我做廣告的分成可以,有的微電影的導演不希望有任何廣告,只是想把這部分的內容呈現給用戶看到,那么我們也愿意支持,雖然我們要付出很大的帶寬成本。坦率來說,扶持UGC,能夠把這個平臺和口碑做起來,也是我們期望投入的。
其實,視頻網站走了太久嘩眾取寵的路線,色情、暴力等很多內容都是非常踩底線的,但那些真的是網民的品味和樂趣嗎?我們并不這么認為,像酷6的《全民奧斯卡》就是互聯網UGC和電視臺(浙江衛視)臺網聯動很好的例子,它體現的就是一種真情實感。比如我們設定的主題是給寶寶畫胡子,爸爸媽媽有不同的創意,可能畫的是上翹的胡子,也可能是絡腮胡,有的孩子看到那個胡子很得意,拿著爸爸的剃須刀說我長大了,有的孩子一看太丑了就開始嚎啕大哭,這樣的節目就會有不同的驚喜出來。所以我覺得這就是用戶創造力的一種體現,慢慢大家會知道其實最生活的東西才最感人,事實也證《全民奧斯卡》這樣的節目又有口碑、又有品質、又有收視率。
有些導演們會覺得,那些尺度較大的鏡頭就是一種青春蠢動的表達,這是他們的藝術觀點,我也不完全排斥年青一代自我表達的方式。就酷6的角度來說,一方面我們會考慮絕大多數群體的利益,同時也會盡可能尊重導演和創作者的想法。但如論如何你是基于互聯網公眾傳播,要注重它的普遍性,像微電影、自制節目的審查就是以自我審查為主,它不像在影院和電視臺有那么多的限定,所以我們要盡量符合大眾能夠普遍接受的道德標準,這也要看各家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其實,我覺得還是要有統一標準會比較好,我們是希望能有一個由各家視頻網站共同組建的審查委員會,有一個共同的審片標準。
Q:按常理說,品質精良的視頻會更有點擊率,酷6會不會更側重扶持專業制作團隊?
A:我覺得是要兩條腿來走路。的確專業團隊做的內容點擊量是比較大的,但是真正引起話題的“爆款”又恰恰不是專業團隊做的,所以我覺得這兩點不矛盾。現在我們做的臺網聯動,就是依托電視臺這種專業化、職業化的制作能力,將UGC的內容更品質化。但是同時我們又非常鼓勵普通的用戶繼續去閃耀他們的智慧之光。古話說,亂拳打死老師傅,往往是非專業的人士有自己獨特的觀察視角,他們拍攝的東西會令人眼前一亮。我印象很深刻,《全民奧斯卡》里面有一個得大獎的視頻,拍攝一個困得不行的小女孩,手里拿著冰淇淋,一邊打瞌睡一邊舔兩口冰淇淋,那么小的孩子是根本演不出來的,所以這么有趣的、這么真實的東西其實不是專業團隊做出來的。
這樣一檔優秀的節目,所有用戶都是素人,他們不是明星,沒有光環,也不是專業制作人士,但他們拍下來的視頻就很有群眾基礎,而我們對這些內容的解讀也并不是指鏡頭語言或者技術問題,只是用戶在內容的表達,以及觀察生活的視角,這也是UGC藝術價值的提升。《全民奧斯卡》《中國魅力》這樣的臺網聯動的自制節目開辦的動因,更多的是對用戶的引導和示范,告訴大家高品質的UGC應該怎么做,走向在哪里?坦率來說,我并不認為各家網站去做自制節目就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或者說就足以能夠承擔到這家視頻網站營運收入的需要,自制節目就像碗里的水,可能很純凈很甘甜,但是倒進海里真的沒有太多作用,因為自制節目還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們所需要的信息一定是海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