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立

Q:《數碼影像時代》
A:盧正雨
2009年,優酷網推出網劇《嘻哈四重奏》,開啟了網絡自制元年。此后,這部辦公室生活喜劇長盛不衰,到2013年共制作出五季六十集作品。而開創中國網劇先河的這部系列情景喜劇的核心人物,正是集編劇、導演和主演為一身的八零后青年導演——盧正雨。2013年從《西游降魔篇》創作和學習歸來的他,接連推出三部微電影《絕世高手》《婚紗照》和《幽浮目擊者》,依然延續其一貫的喜劇風格,依然身兼編、導、演等多種角色,每部作品在優酷網上的點擊量都過千萬,受到眾多網友和專業人士的熱捧。新年伊始,應廣大讀者和青年創作者的需求,本刊對這位青年導演做了一次專訪,希望他的解讀能幫助大家在網劇包括微電影的制作中更好地前進。
Q:您是怎么認識微電影這種藝術形態的?
A:電影藝術產生最初就是短片,后來才變成長片的。有了網絡這個傳播途徑之后,短片又突然大肆興起,人們給它按了個名字叫做微電影。因為最初這些“微電影”都是免費給大家看,沒有盈利的模式,所以大多是客戶為廣告定制的。
在YouTube上,所有視頻的作者都有權利按照點擊率獲得貼片廣告的分成。比如“江南STYLE”,因為MV點擊率超高,在YouTube貼片廣告分成的數字就令人咂舌。但目前國內的網站還沒有聽說會按照貼片給創作者分成,要回本和賺錢只有靠廣告,所以微電影中基本上都有廣告,大部分都是定制。區別只是說廣告體現的是否巧妙。
Q:這種情況下,該怎么來平衡微電影中的藝術和商業元素?
A:其實這要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你有一個劇本,你需要廣告商來贊助支持,他們認可你的故事和理念,可以在里面有一些廣告植入,像這種情況就是你要有界限,廣告不能超過多少,不能影響你的劇本和它的藝術價值。第二種情況就是廣告商要推廣他的產品或品牌,希望你來做一部微電影包裝它,主題都是圍繞它在講,像這種情況我覺得你就要想清楚了,這就是一個廣告,你不要去想表達自己太多的東西,也不要在中間去擰巴,你只能是盡力把它做得有趣。
作為導演,我要么把它做成我想要的東西,你不能侵犯我太多,中間可以有適當的產品露出或者臺詞暗示。我要么就是把它看做一個創意廣告,全心配合廣告商為他服務,不要去偷摸地這個改改、那個改改。有的導演就會把它拍得很有趣,觀眾也是愿意看這種創意廣告的。你要是非認為它是微電影而不是廣告,而最后落的點卻在廣告上面,這也是欺騙觀眾。另外,你跟你的廣告主、合作者是對立的話,這樣產生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大家在做這個事情之前,就最好把這個情況說清楚,然后清清楚楚地去做好。
我特別希望規范這些事情,因為畢竟也這么多年了,這個行業應該有一些自己的規范,就是說廣告就是廣告,短片就是短片。你看觀眾經常會排斥廣告,因為有些廣告實在是太惡心了,觀眾看到之后就想吐,我也遭受過這種痛苦,這個就很不好。就比如《嘻哈四重奏》第五季里面的廣告就植入得有些生硬了,但是我一己之力很難跟這個行業去抗衡,也是沒辦法。
Q:制作《嘻啥四重奏》,優酷和您是采用什么樣的合作方式?
A:《嘻哈四重奏》是優酷全版權,我們是制作團隊。他們出錢,我們寫劇本、籌備、拍攝、做后期,也就是承擔從寫劇本到成片的所有工作。然后優酷再來做宣傳推廣、上線播放等工作。在第一季形成這種合作的時候,如剛才所說如果廣告商不定制的話,也沒有人做這個事情,所以它最開始就是廣告劇。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版權的事,后來優酷開始發展“嘻哈”品牌,不過后來還是優酷全版權。以后開展其他項目,也許會嘗試不同的合作方式,這個不固定。
Q:《嘻哈四重奏》的制作團隊是什么樣的規模?大家都是什么樣的合作關系?
A:最開始就十幾個人,到后來發展到四五十人,就是正常電視劇制作團隊的陣容。最開始其實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之后制作的要求逐漸升高,各部門需要的人越來越多。
大家彼此之間是合則聚不合則散的關系,你有戲了就合作拍,沒有戲了大家就去拍別的戲,大家都是自由的。我們也慢慢認識一些很有才華的攝影師和美術等主創人員,然后大家彼此欣賞,所以就一直在合作,大概就是這樣子的關系。
Q:《嘻哈四重奏》還會接著拍第六季嗎?
A:我個人是不會再繼續拍這部劇了,其實早在第三季的時候我就想結束。因為一部情景劇會框住很多東西,不可能在里面做更多的發揮和改動,這種安安穩穩、毫無挑戰的工作會毀了一個青年導演。但是很多觀眾很喜歡,每次拍完就要求再拍一季,漸漸我發現這樣也是很對不起他們,我必須拍自己真正有激情的東西,不能去硬撐。而另一層面上講,我也有更多更好的想法,沒法放到這部劇里去實現,而且我精力也非常有限,那這樣比起來我還是更愿意去做一些我更想做的事情,這樣對觀眾也是好。就比如去年的三個短片《絕世高手》《婚紗照》《幽浮目擊者》,我覺得我嗨了,觀眾也嗨了,這就是非常好的事情。
Q:《嘻哈三部曲》不同于《嘻哈四重奏》,它是沒有任何商業元素植入的?那這三部微電影怎么去收益的?
A:它就是干投的,之后做了一些點播收費的嘗試,這個是需要有膽量的,當時我們也覺得是有意義的,因為可能早晚會有這一天,就是這樣的片子不靠廣告盈利,視頻網站推出收費點播業務,大家用很少的錢來收看,這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模式。這三部曲在盜版很多的情況下,也取得了令,人意外的收益,收回成本可能做不到啊,但看到真的有觀眾掏錢只為了“盧正雨”,真的非常感動。
后來,《嘻哈四重奏第五季》也在嘗試收費,這個就沒那么健康了,我也是非常反對。比如人們愿意買票去電影院,但為什么在家里花那么少的電費和有線費就能看到那么多電視劇呢?它們在制作上給觀眾就是不一樣的享受,從故事編寫到拍攝制作都要達到一個高度才行。《嘻哈四重奏第五季》本身廣告就植入的太多了,單從這一點上就不應該收費,因為你明明有收回成本,而且這個劇又有那么多的老觀眾,突然就收費了,于情于理大家都有點接受不了。觀眾們就追著我罵,從網站罵到微博,把我這幾年的信用都刷掉了很多。我覺得罵罵也好,下一次再回饋給他們更多的東西,下一次我也再堅持一點,一些東西不能觸碰就不去觸碰,雖然我很無奈,就是這樣。
Q:您之前的專業似乎和影視圈相差很遠,您在編劇、導演和表演上的成功得益于哪些因素?
A:影像這種藝術還是要靠很多天賦、想法和興趣的,當然后天技術方面的學習也很重要。國內外的很多大導演一開始也不是學電影的,比如我的偶像周先生,一開始只學了幾個訓練班,像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太學是學機械工程專業的,后又從事職業相聲演員;還有大家喜歡的昆汀,一開始只是在音像店做營業員。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一次次的經歷中所積累的寶貴經驗。
做編劇,需要一步步地去嘗試,講好一個故事真的很不容易,靈感很重要,當然更需要人生的感悟、閱歷,在不斷的積累和沉淀中會一次比一次好,做導演,你不止是有想法就可以,因為你要去把控很多人,包括工作人員和演員的溝通,以及對整個戲的結構把握,這也需要在一次次的工作經歷中進步:做演員,要靠很多天賦,我從小就喜歡演比較活潑的料,當然也會從電影中認真學習,因為我的興趣在這里,就會模仿各種人的細節表演。
Q:這么多角色中,您最享受那一種呢?
A:演員對我來說相對是最輕松的,所以偶爾只是演演戲也是蠻好的事情,當然要遇到合適的合作者。電影是個整體,特別是新導演一定要會編劇,去設計橋段,去跟演員講戲、引導和示范。在角色上我還是希望都參與,如果我覺得可以勝任的話;我不能勝任的比如美術、攝影,那當然是給擅長的人去做了。其實,作為一名導演,他看待作品是一個宏觀整體的概念,所以他不會區分那么多,就是自己能做的就傾其所有都奉獻出來。
Q: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您以幽默詼諧的喜劇見長,無厘頭風格和黑色幽默相結合,您是不是一直在模仿偶像周星馳?
A:我一直說他是我的偶像,不會避諱這個事情,他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香港無厘頭喜劇是比較雜糅的,有很多英式的喜劇元素,也有很多日本的動漫元素。香港當年有很多喜劇,周先生在這種風格上是做得最好的,所以就變成了他一個人的風格。我們這一代是看著那些香港喜劇長大的,認識和表演肯定受他們的影響很大。但是我們的視野跟他們當年的視野又不一樣,我們還受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影片風格的影響,而我現在的影片中也有很多湖南的元素,現在年輕人創作的影像可能會更雜糅。
其實很多導演在剛出道的時候,都可能被說過像誰。比如早期的宮崎駿,大家都說他像手冢治蟲,他當初的偶像就是他了。就像我們寫字一樣,他一定會受一個人的影響,很喜歡誰之后,創作中會帶著痕跡,這種事情很正常。在寫劇本、拍攝的時候我沒有想過一定要像周先生的,如果不像我就不寫、不拍或者一定要改成像,我沒有過這種想法。我是我由內而外的在原創,覺得就這樣去編排、表演是最好笑的,如果之后我能理解到更多的、更好笑的東西我會再去嘗試。
去年我參與了周先生的《西游降魔篇》編劇和制作,我覺得全程跟下來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我是比較能觸類旁通一點,看到要比我自己琢磨得快很多。無論是從技巧、經驗還是操作流程上講,一部大制作電影的參與和學習,對我今后的幫助都非常大,所以也才有了之后的三個短片。
Q:2009年,您曾經導演過一部長篇電影《一只狗的大學時光》,已經過去三年,您有繼續拍攝長片的打算嗎?談—下您個人的發展目標。
A:我個人的職業理想當然是希望在工作中不斷進步,成為一個優秀的導演,能有越來越好的喜劇作品呈現給觀眾,因為在這么辛苦的生活壓力下,大家還是需要笑聲的。我個人對喜劇很感興趣,希望多用喜劇的方式去表達。我們目前對成立一個公司,不斷的去賺錢興趣不大。如果一個導演變成了公司的運作者,他思考的就一定不再是純粹的創作問題,至少對我目前的狀態來講,創作上一定會受影響。
《一只狗的大學時光》,其實也是一個畸形。客戶的意愿本來是為自己的品牌宣傳計劃輔助做一些短片,后來各種各樣的原因就變成了長片。這部片實際的制作費只有幾十萬。它既不是一個好的廣告,也擰巴著不算是一個好的劇情片。嚴格來說,它不算一部真正的電影,上院線給觀眾的綜合享受是不夠的,也是因為客戶、品牌宣傳等原因勉強上了電影院。
這之后我就更加謹慎,也不急于一定要做電影。期間有很多業內外的公司找過我,但我對自己的規劃是很清楚的。首先自己對電影的創作和把控上要不斷磨練,要有十足的把握,然后要和專業的電影公司合作,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和理念。現在我個人在創作上已經準備得很好,已經在籌備自己的院線電影了,也已經簽了電影約。我會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就要離開網絡,我是在網絡上被大家熟知的,視頻網站也越來越壯大和成熟,今后還是會有作品和視頻網站有各種形式的合作。
一張小圓桌,三把木質靠椅,三杯摩卡咖啡,我和盧正雨相對而坐,旁邊的果曉丹提醒歪著坐的盧正雨坐直身子小心腰疼更嚴重,而他回復說這樣很舒服。他前天晚上又熬夜工作了,人們常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在盧正雨多數作品的職員表中,也總能找到他妻子果曉丹的名字。實際上,除了和盧正雨一起編寫劇本,在劇組負責制片外,果曉丹還負責他所有的商務事情,以保證他能夠安心創作。
(文中部分回答出自果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