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燕 許 丹 任吉芳 韓一溦 馬 玲范輝
1.南京醫科大學,江蘇南京210029;2.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口腔科,上海201600
上海市松江區10~16歲中小學生恒牙畸形中央尖調查
劉煥燕1許 丹1任吉芳2韓一溦2馬 玲2范輝2
1.南京醫科大學,江蘇南京210029;2.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口腔科,上海201600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區10~16歲中小學生恒牙畸形中央尖的患病情況和分布特點。方法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對上海市松江區10所學校9184名10~16歲中小學生進行恒牙畸形中央尖調查,診斷依據為《牙體牙髓病學》(第3版)。結果恒牙畸形中央尖的患病率為4.95%(455/9184),女性(5.51%)顯著高于男性(4.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患牙數為946顆,下頜多于上頜,左右無明顯差異;右下頜恒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發生率最高(2.43%),其次為左下頜恒第二前磨牙(2.36%);此外,下頜恒尖牙、上頜恒側切牙、右下頜恒中切牙各檢出畸形中央尖7、11、1顆。結論上海市松江區中小學生恒牙畸形中央尖的患病率較高,當地牙防部門應當予以重視并積極開展孕期保健工作,同時聯合學校和家長做好該類畸形牙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性治療工作,減少或避免畸形中央尖及其并發癥的發生。
畸形中央尖;患病率;恒牙;中小學生
畸形中央尖又稱為外突型牙瘤、蒙古人或東方人前磨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牙體形態發育畸形,好發于亞洲人群(包括中國、馬來西亞、泰國、日本、菲律賓與印度人口),患病率為0.5%~4.3%[1]。畸形中央尖主要發生于前磨牙,但磨牙、尖牙、切牙也可發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前磨牙面或前牙舌面突起的額外牙尖或結節;乳牙和恒牙均可發生,多見于恒牙。恒牙畸形中央尖萌出后與對頜牙建過程中因咬合干擾易磨損或折斷,可導致牙髓暴露、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病變等并發癥繼而導致牙根發育停止,嚴重者致使牙齒缺失、牙列完整性破壞,對中小學生牙齒功能行使、口腔健康和生活質量等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本研究人員于2013年10~12月對上海市松江區10~16歲中小學生恒牙進行了相關調查,掌握該地區畸形中央尖的患病情況及分布特點,為臨床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學資料,從而使該類疾病得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
1.1 調查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隨機抽取上海市松江區10所中小學校作為調查點,每個調查點抽取年齡為10~16歲的全部在校學生(初三、高三學生除外)。納入標準:至少1顆恒前磨牙萌出者。
1.2 調查內容
受檢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學校、班級、姓名、性別和出生年月;恒牙畸形中央尖的發生牙位和數目。
1.3 檢查器械和方法
檢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鏡、鑷子、消毒棉球、手套、照明燈等。檢查前檢查人員向受檢者發放調查表并指導其填寫基本信息。檢查方法主要依靠視診,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檢查人員用口鏡對受檢者進行口內檢查,觀察恒牙的形態并在調查表上填寫相應的診斷記錄。恒牙表面留有食物殘渣等影響觀察的情況下,檢查人員可先用棉球進行擦拭,而后再進行觀察和診斷記錄。若恒牙存在形態異常但調查人員無法將其準確診斷為畸形中央尖時,應將其記錄為可疑并由口腔內科主任醫師復查確診;恒牙存在齲壞、充填、未萌、缺失、冠修復等影響檢查人員診斷的情況應記錄其牙位并列為數據缺失。牙位記錄方法統一采用國際牙科聯合會(FDI)系統。
1.4 診斷標準
參照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牙體牙髓病學》(第3版)[2]:畸形中央尖為牙體發育畸形,一般位于牙合面中央窩,呈圓錐狀突起。中央尖磨損或折斷后,臨床上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黑環,中央有淺黃色或褐色的牙本質軸,在軸中央有時可見黑色點狀髓角。
1.5 質量控制
調查人員均為口腔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調查前對檢查人員進行培訓并統一檢查標準,檢查人員標準一致性檢驗在預調查和正式調查中進行,Kappa值均大于0.80。調查期間每個調查點的原始調查表由專人負責全程核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調查對象的性別和年齡構成情況
本次調查共納入10~16歲中小學生9184名,其中,男4883人,占53.17%;女4301人,占46.83%。調查對象性別和年齡構成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性別和年齡構成情況[n(%)]
2.2 中小學生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及性別差異
本次調查共檢出455例恒牙畸形中央尖患者,患病率為4.95%(455/9184),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4)。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比較
2.3 恒牙畸形中央尖與頜位、牙位的關系
455例恒牙畸形中央尖患者共發現946顆患牙。946顆患牙的構成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上頜170顆,占17.97%;下頜776顆,占82.03%;上下頜患牙數之比為2.2∶10;左側459顆,右側487顆,左右側患牙數之比為9.4∶10;下頜恒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共768顆,占81.18%(768/946)。此外,下頜恒尖牙、上頜恒側切牙、右下頜恒中切牙各檢出畸形中央尖7、11、1顆。恒牙畸形中央尖各牙位發生率如圖2所示,右下頜恒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發生率最高,為2.43%(203/8370);其次為左下頜恒第二前磨牙,為2.36%(198/8374)。

圖1 946顆恒牙畸形中央尖的構成分布情況

圖2 恒牙畸形中央尖牙位發生率
2.4 恒牙畸形中央尖的左右對稱發生情況
455例恒牙畸形中央尖患者中,238例恒牙畸形中央尖左右對稱發生,占52.31%;左右對稱患牙數為628顆,占患牙總數的66.38%。下頜第二前磨牙的左右對稱發生率最高,為54.23%;其次為下頜第一前磨牙,為52.92%;恒前牙畸形中央尖則以上頜側切牙左右對稱發生率最高,為37.50%。見表3。

表3 恒牙畸形中央尖左右對稱發生率[%(n1/n2)]
2.5 恒牙畸形中央尖患者的患牙頻數分布情況
455例患者中,恒牙畸形中央尖累及1~2顆牙的人數最多,為356例,其次為累及3~4顆者,為69例,兩者合計425例,占總患者人數的93.40%(表4);本次調查發現4例8顆恒前磨牙均為畸形中央尖,其中1例下頜恒尖牙也被累及共有10顆患牙。

表4 455例恒牙畸形中央尖患者的患牙頻數分布情況
2.6 其他牙體形態發育畸形
除畸形中央尖外,本次調查中還發現牙內陷、錐形牙以及融合牙患者各30、4、4例,其中1例牙內陷患者同時患有畸形中央尖。見表5。

表5 上海松江區9184名學生牙體形態發育異常患病情況
根據恒牙畸形中央尖好發牙位的萌出年齡段,本次調查人群年齡范圍選取為10~16歲,接近于以往恒牙畸形中央尖的流行病學調查年齡范圍[3-4]。在此調查年齡范圍內恒牙畸形中央尖磨損率或折斷率較低,減少假陰性診斷結果同時增加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反之,若調查對象年齡選取偏大則因其多種并發癥而增加診斷復雜性,影響恒牙畸形中央尖真實患病率的調查。此外,本次調查樣本量較大,調查結果具有一定區域代表性。
3.1 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
本調查顯示,上海松江地區10~16歲中小學生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為4.95%,高于北京、吉林、烏魯木齊地區的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5-7],但低于香港地區[3]。患病率的差別可能與調查地區、調查對象、調查方法等不同有關。此外,由于青少年個體發育的差異性,本調查中部分10~12歲學生的恒牙尚未全部萌出,未萌恒牙中可能存在畸形中央尖,因此,本調查結果顯示的上海松江地區10~16歲中小學生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可能偏低。回顧以往文獻,恒牙畸形中央尖的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均存在類似問題[4,6-7]。
3.2 恒牙畸形中央尖與性別、頜位和牙位因素的關系
從性別分布來看,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好發,與Levitan等[1]、吳華等[5]調查結果相符;但Suphakorn[4]調查發現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男女并無差異,此性別差異可能與調查對象選擇不同有關。從頜位和牙位分布來看,恒牙畸形中央尖的發生情況也存有差異。恒牙畸形中央尖下頜明顯多于上頜,左右無明顯差異;下頜恒前磨牙好發,尤其以下頜恒第二前磨牙最為好發;恒前牙畸形中央尖則以上頜側切牙最好發,上述差異與以往調查結果基本一致[3,6-9]。因此,臨床工作中對恒牙畸形中央尖進行檢查時可考慮這些差異。
3.3 恒牙畸形中央尖的左右對稱性和頻數分布情況
從對稱分布來看,本調查發現52.31%患者的恒牙畸形中央尖為左右對稱發生,以下頜恒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左右對稱發生最為顯著,而上頜恒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和恒前牙畸形中央尖則以單側發生多見。從頻數分布來看,同一患者的恒牙畸形中央尖牙數較少,多為1~2顆牙,其次為3~4顆,較少累及5顆牙及以上者。本次調查發現了4例少見的8顆恒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其中1例其下頜恒尖牙也被累及共有10顆患牙。多發性恒牙畸形中央尖的罕見病例也曾有學者報道[10-11],但其具體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4 其他牙體形態發育畸形和恒牙畸形中央尖的伴發畸形
除畸形中央尖外,本次調查還發現了牙內陷、錐形牙以及融合牙牙齒形態發育畸形患者,其患病率均低于國內同類調查[5]。Cho等[3]報道17.2%恒牙畸形中央尖患者可伴發其他牙齒發育畸形,本次調查僅發現了1例恒牙畸形中央尖伴發牙內陷畸形。
3.5 恒牙畸形中央尖的并發癥、預防和治療
畸形中央尖多由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髓組成,根據牙髓的形態及多少不同可以分為寬髓角、窄髓角、收縮髓角、獨立髓角剩余物和沒有髓角[1];50%畸形中央尖患牙內有牙髓深入[2],牙髓的存在對畸形中央尖而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該尖自萌出后,在咬合過程中可發生磨損或折斷,導致牙髓暴露、牙髓或根尖周病變,甚至引起面部皮瘺、蜂窩織炎和頜骨骨髓炎等嚴重并發癥[12-14]。因此,為避免或盡可能減小恒牙畸形中央尖對中小學生口腔及全身健康的影響,建議做好以下3個方面工作:①早期預防,開展孕期保健工作:目前,畸形中央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是遺傳和環境因素所致[1]。牙的發育由基因調控,調控基因對異常的環境因素非常敏感,如感染、化學毒素、藥物等[15]。因此,當地牙防部門應積極開展孕期保健工作,預防上述因素干擾牙胚的正常發育,防止畸形中央尖等牙發育異常的發生。②進行口腔健康宣傳教育,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本次調查中發現中小學生、家長和老師對畸形中央尖相關知識了解甚少,而且畸形中央尖患牙早期多無明顯自覺癥狀,極易被忽視;此外較多學生口腔保健意識較差,即使患牙已出現牙髓或根尖周病癥狀也未就診治療。因此,應進行口腔健康宣傳教育,普及畸形中央尖的相關知識,提高家長和學生對口腔健康的重視性和畸形中央尖患者的早期就診率;同時當地牙防部門應聯合學校衛生部門,早期檢查10~12歲中小學生的新生恒前磨牙,做到早期發現。③早期預防性治療:恒牙畸形中央尖早期進行預防性治療可減少甚至避免并發癥的產生,保證患牙牙根的成熟發育,提高患牙牙髓存活率和牙齒存留率。傳統預防性治療方法多采用多次少量調磨法或一次性磨除蓋髓法。但這些治療方法存在較多缺點,如破壞牙體組織較大、易引發牙髓病變、治療效果不確切等。近幾年,有學者建議對未建牙合的畸形中央尖患牙進行預防性釉質成形修復治療[16-18],在不磨除中央尖的基礎上,將中央尖包埋于樹脂等材料內并修整外形使其與周圍解剖結構相適應,從而避免了畸形中央尖的磨損和并發癥的發生,達到早期預防性治療的目的。
綜上所述,上海市松江區恒牙畸形中央尖患病率較高,當地牙防部門應當予以重視并積極開展孕期保健工作,同時聯合學校和家長做好該類畸形牙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性治療工作,減少或避免畸形中央尖及其并發癥的發生。
[1]Levitan ME,Himel VT.Dens evaginatus:Literature review,pathophysiology,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regimen[J].JEndod,2006,32(1):1-9.
[2]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4-125.
[3]Cho SY,KiY,Chu V,etal.Concomitant developmentaldentalanomalies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dens evaginatus[J]. Int JPaediatr Dent,2006,16(4):247-251.
[4]Suphakorn SB.The prevalence of dens evaginatus and apical periodontitis in dens evaginatus in a group of Thai schoolchildren[J].CU Dent J,2008,31:43-52.
[5]吳華,馮海蘭.6453名17~21歲青年人恒牙發育異常的調查[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5,40(6):489-490.
[6]馬龍,宋長健,徐邁,等.吉林通化地區朝鮮族中學生前磨牙畸形中央尖調查[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2,13(3):179-181.
[7]劉芳,顧永春.烏魯木齊地區漢族中學生前磨牙畸形中央尖調查[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2,28(6):779-782.
[8]Dankner E,Harari D,Rotstein I.Dens evaginatus of anterior teeth.Literature review and radiographic survey of 15,000 teeth[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6,81(4):472-475.
[9]Prabhu RV,Rao PK,Veena K,et al.Prevalence of Talon cusp in Indian population[J].JClin Exp Dent,2012,4(1):e23-27.
[10]Rao YG,Guo LY,Tao HT.Multiple dens evaginatus of premolars and Molars in Chinese dentition: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Int JOral Sci,2010,2(3):177-180.
[11]郭邑隆,王鳳英.多發性畸形中央尖伴雙側下頜側切牙缺失1例[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26(6):31.
[12]王芬,孫海燕,朱琳琳,等.左引起牙根替代性吸收、牙折和皮瘺1例報告[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2,5(7):447-448.
[13]Chen CM,Lee KT,Chuang FH,et al.Facial cellulitis arising from dens evaginatus:a case report[J].Kaohsiung JMed Sci,2005,21(7):333-336.
[14]AllwrightWC.Odontomes of the axial core type as a cause of osteomyelitis of the mandible[J].Br Dent J,1958,104:363.
[15]于世鳳.口腔組織病理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25.
[16]李欣欣,閻璐,任吉芳.超鉆樹脂2應用于畸形中央尖預防性治療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1,8(4):145-146.
[17]朱英,陳旭,陳敏.應用釉質成形預防性樹脂修復年輕恒牙畸形中央尖的臨床觀察[J].口腔醫學,2013,33(3):145-147.
[18]高朗.應用窩溝封閉劑預防畸形中央尖折斷的療效觀察[J].口腔醫學,2013,33(5):353-354.
Survey of permanent teeth w ith dens evaginatus of students between 10 to 16 years old in Songjiang District of Shanghai Ctiy
LIU Huanyan1XU Dan1REN Jifang2HAN Yiwei2MA Ling2FAN Hui2
1.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29,China;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1600,China
Ob 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permanent teeth with dens evaginatus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ged from 10 to 16 years old in the Songjiang District of Shanghai City.Methods A survey of permanent teeth with dens evaginatus for 9184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ho were between 10 to 16 years old in 10 schoolswas conducted during October 2013 to December 2013.The diagnosis of dens evaginatuswas based on Operative Dentistry and Endodontics of the third edition.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dens evaginatus in permanent teeth was 4.95%(455/9184),and fema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male(5.51%vs 4.46%,P<0.05).A total number of permanent teeth with dens evaginatus was 946.The number ofmaxillary abnormal teeth was less than mandibular abnormal teeth,whil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side.Second premolar in the rightmandibula was themost common(2.43%),followed by second premolar in the leftmandibula(2.36%).Furthermore,mandibular canine,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and rightmandibular incisor were found 11,7 and 1 cases,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permanent teeth with dens evaginatus in the Songjiang District is high,so dental centers should work with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reduce or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dens evaginatus and its complication by pregnancy health,early discovery and prophylactic treatment.
Dens evaginatus;Prevalence;Permanent teeth;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783.5
A
1673-7210(2014)09(c)-0098-05
2014-06-05本文編輯:程銘)
上海市松江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學領先合作項目”科研課題計劃項目(編號2011LX08)。
劉煥燕(1988.11-),女,山東泰安人,南京醫科大學2012級口腔臨床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牙髓牙周聯合病變。
任吉芳(1960.11-),女,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口腔科主任;研究方向:牙髓牙周聯合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