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霞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重慶404500
系統干預對加強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的效果
鄒霞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重慶404500
目的探討系統干預對加強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的效果。方法選擇2011年3月~2013年2月于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的在崗人員48名,按照在職工作時間其分為兩組,2011年3月~2012年2月者為對照組(24名),2012年3月~2013年2月者為研究組(24名),對照組在試驗所選時間未進行系統干預,研究組在所選時間接受系統干預,具體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加強職業感染的防護教育、規范工作中的各項操作行為、實施質量控制并給予督查促進改進等系統方法,干預時間為半年。針對兩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工作中不規范或意外行為進行統計,并行調查問卷評分。結果研究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在各種不規范或意外行為中所占比例降低較為明顯,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0.01)。研究組在消毒供應室獲得性感染概念、職業暴露的概念和處理方法、臨床消毒供應室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熟知程度、醫務人員操作過程中的一般防護和特殊防護要求等評分上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給予消毒供應室科室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加強職業感染的防護教育、規范工作中的各項操作行為、實施質量控制并給予督查促進改進等系統干預,可有效增強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的依從性,預防、減少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機會,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系統干預;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效果
消毒供應室主要負責醫院內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及其發放。因工作場所及工作內容的特殊性,需要長期在致病菌、銳器等較為危險的環境中暴露,面臨著可能受到交叉感染的困境,已成為醫院職業感染高危頻發的群體[1-3]。為了降低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的危害發生率,提高其相應的職業感染防護的警惕性,在意識和行為上有所改善,我院消毒供應室在2012年3月通過相關的干預措施,如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加強職業感染的防護教育、規范工作中的各項操作行為、實施質量控制并給予督查促進改進等系統方法,效果較為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的在崗人員48例,男13名,女35名,年齡28~53歲,平均(40.4±13.3)歲;學歷:大專22例,中專及以下26例。按照在職工作時間將其分為兩組,2011年3月~2012年2月間者為對照組(24名),2012年3月~2013年2月間者為研究組(24名),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試驗所選時間(2011年3月~2012年2月)未進行系統干預,研究組在所選時間(2012年3月~2013年2月)接受系統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進一步明確消毒供應室的管理體制,由護理部直接領導,同時接受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業務指導及監督。在建立健全崗位職責、操作規程、消毒隔離、質量管理、監測、設備管理、器械管理等制度的同時,根據科室實際完善職業安全防護制度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在職業安全防護方面,科室成立以護士長為組長的管理小組,針對消毒供應室工作特點和職業感染防護的要求,仔細分析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和潛在的職業安全危害因素,制定出具體的防護流程及措施,作為醫務人員將職業感染防護知識轉化為職業感染防護行為的規范指南和行為要求。①針對職業防護執行中的不足,制定并完善職業暴露處理流程、應急預案及報告制度,比如制訂了醫務人員職業暴露HIV等的防護措施及應急預案。②針對處理被朊毒體、氣性壞疽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制定具體的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③按規范要求,完善防護用品的儲備及供應。如防水圍裙、手套、專用鞋、護目鏡、面罩、洗眼裝置等。④管理小組直接監督日常工作中醫務人員的落實情況,對不執行規范流程者予以直接指導干預。⑤針對醫務人員出現的銳器刺傷等,指導緊急局部處理、及時上報、預防性用藥、追蹤隨訪等。
1.2.2 加強職業感染防護的教育教育培訓對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多樣化的職業感染防護至關重要。一方面是理論知識培訓,通過組織業務講座的形式,讓消毒供應室的醫務人員了解職業感染現狀、職業暴露的危害、職業暴露的預防措施,一旦發生職業暴露的處置流程等;將重點內容編寫于醫護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知識的小冊子中,人手一冊,提高大家對職業感染防護的認同度及執行力。另一方面是加強日常工作中的現場指導,讓理論知識更好地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最后,通過提問、筆試等方法考核學習效果,對于未掌握的人員,督促其再次學習,直到熟練掌握為止。
1.2.3 規范工作中的各項操作行為消毒供應室所承擔的工作任務決定了其工作人員發生職業感染的潛在危險相對較大,因為在進行回收、清洗、消毒、打包過程中,醫務人員是直接接觸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器械,所以受到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這就更需要其嚴格執行一系列的標準操作規范,如原衛生部發布的“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等。同時,結合科室實際,細化各項操作的具體流程,持續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例如在進行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時,要佩戴護目鏡,刷洗操作應在水面下進行等等,通過加強各個操作環節的管理,使大家養成規范操作的習慣。
1.2.4 實施質量控制并給予督查促進改進強制性的提升重點部門醫務人員職業感染防護意識和防護行為,將此類對象的職業感染防護措施執行情況納入醫院感染管理質控內容,采取系統干預措施,并對干預對象在接受系統干預后的職業感染防護相關知識和職業感染防護行為給予定期監督檢查,對于檢查不合格者下達整改通知,保證防護措施的正確有效。對于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學習主動性及防護知識的理論水平,有持續的督查、考核及質量改進,切實增強了其職業感染防護意識,職業感染防護行為的依從性明顯得到提升。
1.3 干預指標
1.3.1 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工作中不規范或意外行為進行統計針對消毒供應室制定每周的檢查,不定期的抽查以及工作人員的自行上報等方式進行。針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不規范或意外行為進行統計。
1.3.2 調查問卷自行設計問卷,對臨床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知識和職業防護行為中的危險因素進行統計,并給予問卷調查和現場抽查。防護知識問卷主要有消毒供應室獲得性感染概念、職業暴露的概念和處理方法、臨床消毒供應室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熟知程度、醫務人員操作過程中的一般防護和特殊防護要求(回收清洗時的有無戴圓帽、口罩、手套、穿防護服和防護鞋、戴防護眼罩,安全處理銳器,銳器及時放置專用銳器盒,脫手套后及時洗手,銳器刺傷及時擠血、沖洗消毒,銳器刺傷上報等)為考核內容,滿分以100分計算。各項采用5分制等級評分:1分表示完全做不到或不懂,2分表示偶爾做得到或略懂;3分表示50%的情況下做得到或對相關知識的認知達一半以上;4分表示大部分時間做得到或對知識的了解度較高,偶有不會;5分表示完全做得到或對相關職業感染防護知識完全熟悉。干預時間為半年。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5.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工作中不規范或意外行為的統計
結果顯示,經干預,研究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在各種不規范或意外行為中所占比例降低較為明顯,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1。
2.2 兩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行為評分
結果顯示,研究組在消毒供應室獲得性感染概念、職業暴露的概念和處理方法、消毒供應室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熟知程度、醫務人員操作過程中的一般防護和特殊防護要求等評分上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3.1 醫院臨床消毒供應室工作的特殊性
消毒供應室主要負責醫院內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及其發放。因工作場所及工作內容的特殊性,需要長期在致病菌、銳器等較為危險的環境中暴露,面臨著可能受到交叉感染的困境,已成為醫院職業感染高危頻發的群體。由于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每天需接觸大量的臨床患者的樣本,在護理操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均存在接觸污染物、吸入氣溶膠、被針頭刺傷,微生物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損傷或未損傷的皮膚黏膜及眼結膜等進入入體,職業暴露危險性高。據統計,從事該類工作者發生感染的危險性最高,年發病率高達7.1%[4]。因此,提高消毒供應室醫務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的依從性,可預防并減少臨床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的發生率。
3.2 加強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行為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疾病譜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高發的艾滋病、肝炎、梅毒等傳染性疾病,使醫務人員的職業感染風險率大大增加[5-7]。有學者指出,暴露于含HBV血液、體液中,感染HBV比率為5%~30%,被HIV污染的銳器刺傷而感染HIV的比率為0.3%[8]。醫院所有的復用器械集中由消毒供應室來進行回收、清洗、打包,增加了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潛在感染危險,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在回收清洗樣本的過程中,往往會直接接觸到患者污染在物品器械上的血液或體液,其受到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一旦工作中缺乏良好的個人防護的措施,不僅給自身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還會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繼續感染其他個體[9-13]。因此,加強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感染防護意識至關重要,務必保證工作人員要按照規定執行職業感染防護規程[14-17],以預防并減少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職業感染率。

表1 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工作中不規范或意外行為的統計[n(%)]

表2 兩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行為評分(分,x±s)
3.3 提高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知識和防護行為
由于我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年齡平均偏大,知識水平上層次不齊,總體上學歷相對偏低,參與繼續教育的主動性明顯較低,因此,職業感染防護意識和知識都相對不足,未能形成較為一致的良好的防護習慣。通過本研究系統的干預,給予多種形式的培訓與教育,結果顯示,研究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在各種不規范或意外行為中所占比例降低較為明顯,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0.01)。研究組在消毒供應室獲得性感染概念、職業暴露的概念和處理方法、臨床消毒供應室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熟知程度、醫務人員操作過程中的一般防護和特殊防護要求等評分上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系統干預能有效提高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學習主動性及防護知識的理論水平;結合科室實際規范各項操作的具體流程,切實增強了其對防護行為的依從性;通過督查、考核及持續的質量改進,強化了工作人員的職業感染防護意識,保障了職業感染防護行為的切實執行。
綜上所述,針對消毒供應室的具體特點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加強職業感染的防護教育、規范工作中的各項操作行為、實施質量控制并給予督查促進改進等系統方法,進行個性化教育等綜合措施,可有效增強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的依從性,從而達到預防、減少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發生職業感染的目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朱新紅.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2,(z2):468.
[2]劉邦霞.供應室護生實習帶教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1,8(11):189-191.
[3]翟其滿.消毒供應室人員職業暴露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2):277.
[4]何璐,胡黎明.供應室去污區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防護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6):149-150.
[5]何素蘭,劉素球,聶平蘭,等.改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行為的綜合干預[J].護理學報,2008,15(2):79-80.
[6]郭玲格,王培林,王丁,等.消毒供應室如何做好質量管理控制醫院感染[J].醫學信息,2013,(25):32-33.
[7]丁小娟,章冬梅.淺談工勤人員管理在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控制中的作用[J].醫學信息,2013,(25):33.
[8]丁玉玲.區域性消毒供應中心管理進展與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13,(z1):101-103.
[9]石毅,弓艷霞,王希芹,等.消毒供應中心人員職業暴露現狀與安全防護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3):3753-3754.
[10]趙玉春.醫院消毒消毒供應室的管理與感染控制[J].健康之路,2013,(12):543-544.
[11]王月.消毒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與醫院感染控制的關系探討[J].健康之路,2013,(12):544
[12]胡靜.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教育在醫院感控中的重要性[J].北方藥學,2014,(5):167.
[13]陳瑞萍,林志智.不同管理模式對消毒供應室護士防護意識的影響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5):165-166,封3.
[14]張德秀.醫院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措施探討[J].醫學信息,2013,(28):68-69.
[15]鄧鳳祥.基層衛生院消毒供應室管理措施分析[J].醫學信息,2013,(24):442-443.
[16]張瑋.細節管理在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9):133-135.
[17]李紅,康小敏,房軍領,等.基層醫療機構傳染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4):72-73.
Occupationalinfectionprotectioneffectofinterventionsystemon strengthening supply room staff
ZOU Xi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yang County in Chongqing City,Chongqing4045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otection effect of intervention system on strengthening the supply room staff.Methods From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3,48 cases at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yang County supply room work personnel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king time,the control group was in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2(n=24),the study group was in March 2012 to February 2013(n=24).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given system intervention in the selected test time,while the study group in the selected intervention time was given the system,including establishing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evention education,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each work operation,implement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to promote improvement methods such as system.Intervention time was for half a year.The two groups in the supply room staff work non-standard or unexpected behavior was counted,parallel questionnaire score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study group at the supply room staff in all kinds of non-standard or unexpected behavior proportion reduced more significantly,which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l P<0.01).And scores of the supply room acquired infection concept,the concep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rocessing methods,clinical supply room of the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al infection mainly known risk factors,medical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on general protection and speci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Conclusion The system intervention with giving supply room department to establish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ing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evention education,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each work operation,implement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to promote improvement intervention,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linical compliance of the supply room staff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reduce the supply room staff occupational infec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System intervention;Supply room staff;Professional infection protection;Effect
R197.323
A
1673-7210(2014)10(b)-0143-04
2014-07-07本文編輯:蘇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