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曄 姚海延 謝曉蓉
1.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0;2.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2
分析健康成年體檢者血清E B病毒檢測結果對鼻咽癌診斷的意義
劉 曄1姚海延1謝曉蓉2
1.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0;2.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2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體檢者中血清EB病毒抗原抗體檢測結果對鼻咽癌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1179例于該院體檢中心進行血清EB病毒抗原抗體檢測的健康成年體檢者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EB病毒核抗原1(NA1)IgA與EB病毒Rta蛋白抗體IgG的陽性檢測率。此外,對入組者進行年齡分組,21~30歲、31~40歲、41~50、51~60、61~70歲共5組,分別比較各組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檢測陽性率。結果血清NA1-IgA檢測陽性率為5.60%,血清Rta-IgG檢測陽性率為2.97%,兩組檢測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9.008,P>0.05);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陽性率在年齡21~30歲、31~40歲、41~50組為較高,51~60、61~70歲以上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檢查陽性率與年齡因素相關,且和臨床鼻咽癌發病以35~50歲為主相吻合,因此對于年齡21~50歲的健康體檢者進行血清EB病毒NA1-IgA及Rta-IgG抗體檢測,對鼻咽癌的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
健康體檢者;血清EB病毒抗原抗體;年齡;鼻咽癌;診斷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于潛伏于機體細胞內的一種γ皰疹病毒,目前研究認為,EBV與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多種臨床疾病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的相關[1]。關于EBV與NPC的研究較多,已確認EBV屬于NPC的發病高危因素[2]。EB病毒核抗原1(NA1)IgA與EB病毒Rta蛋白抗體IgG是目前研究較多的血清EB病毒抗原抗體檢查,在臨床診斷NPC中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3]。為進一步研究血清EB病毒核抗原1(NA1)IgA與EB病毒Rta蛋白抗體IgG陽性率對臨床診斷NPC的意義,該研究對2012年1月—2013年1月間1179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以年齡為基礎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共納入健康體檢者資料1179例,均為來該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檢查中包括血清EB病毒抗原抗體檢測。體檢者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1±3.4)歲,男性 657例,女性522例。我們根據患者年齡進行資料分組研究,以10歲為組距將受檢者分為5個組,分別為21~30歲組、31~40歲組、41~50歲組、51~60歲組、61~70歲組。各組基礎資料如下:21~30歲組:212例,男性120 例,女性 92 例,平均年齡(26±2.9)歲;31~40 歲組:241 例,男性135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齡34.1歲;41~50歲組:318例,男性167例,女性151例,平均年齡44.6歲;51~60歲組:239例,男性122例,女性117例,平均年齡55.2歲;61~70歲組:169例,男性113例,女性56例,平均年齡64.7歲。
血清EB病毒抗原抗體檢測包括血清EB病毒核抗原1(NA1)IgA與EB病毒Rta蛋白抗體IgG。所有受檢者均為清晨空腹化驗,抽血肘靜脈血5 mL。血液樣本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機中12000轉離心30 min,得到血清[4]。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檢測均采用ELX800酶標儀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法)進行。血清NA1-IgA檢測試劑盒購于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清Rta-IgG檢測試劑盒購于同昕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及處理均嚴格按照說明書以及酶聯免疫吸附法指南進行。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進行 χ2檢驗。
該研究1179例血清樣本,均順利進行檢測,過程中未出現異常。結果顯示,血清NA1-IgA檢測陽性率為5.60%,血清EAIgA檢測陽性率為2.97%,兩組檢測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9.008,P>0.05),見表 1。

表1 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檢測陽性率分析[n/(%)]
結果顯示,受檢者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陽性率在年齡21~30歲、31~40歲、41~50組為較高,51~60、61~70歲以上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各組年齡段受檢者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檢測陽性率分析[n(%)]
目前鼻咽癌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在臨床治療中,鼻咽癌屬于對放射治療較為敏感的一種惡性腫瘤,因此,早期確診,進行積極有效的放射治療,可以有效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與生活質量。鼻咽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的癥狀,且位置隱蔽,因此早期診斷較為困難,若出現明顯癥狀,如持續性鼻塞、鼻出血,頸部腫塊等就診時,患者往往屬于中晚期。組織病理學檢查是臨床診斷鼻咽癌的金標準,但是該種檢查不適合健康體檢時采用,且多數患者不愿意進行該項檢查。影像學檢查,如MRI、CT等亦是診斷NPC的另一種檢查方法。但是費用昂貴,價格不能為普通體檢者所接收,而且CT檢查有射線危害。因此,選擇合適的檢查及篩查方法,讓患者最大程度的接受,就顯得十分重要[5]。
隨著目前對鼻咽癌(NPC)研究的深入,關于其高危致病因素亦得到了較多的闡述,其中,EBV已經被公認屬于NPC致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檢測受檢者體內有無EBV感染,可以為早期預防與診斷NPC提供實驗室診斷基礎。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是目前研究較多的EB病毒抗原抗體檢查辦法。研究表明,NA1屬于EB病毒核抗原,所有EB病毒感染和轉化的B細胞核內都可以檢出這種核抗原。國內外文獻顯示Rta蛋白是EB病毒裂解期立早基因BRLF1的產物,與鼻咽癌的發生高度相關[6]。目前,關于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的研究中,與年齡因素的報道較少。因此,為進一步探討年齡因素與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陽性檢測率之間的聯系,該研究對1179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以年齡為基礎的臨床分組研究。首先,在總血清NA1-IgA陽性檢測率方面,本研究結果分別為5.60%,說明血清NA1-IgA在早期NPC的篩查與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7]。Rta-IgG主要在EBV進行致病的裂解期時,可以被檢測到。因此,在診斷NPC中,具有很高的特異性[8]。該研究中,健康體檢者中總血清Rta-IgG陽性檢測率為2.57%,其陽性率較血清NA1-IgA低,兩組檢測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9.008,P>0.05)。在對受檢者的年齡進行分組后,可以發現,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陽性率在年齡21~30歲、31~40歲、41~50組為較高,51~60、61~70歲以上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提示,這與臨床及文獻報道[9]的鼻咽癌在35~50歲的青壯年中發病率較高相一致。因此,對于研究中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陽性的受檢者,可以認為其屬于NPC發病的高危人群。
綜上所述,血清NA1-IgA與血清Rta-IgG檢測陽性率與年齡因素相關,因此對于年齡21~50歲的健康體檢者進行血清EB病毒NA1-IgA及Rta-IgG抗體檢測,對鼻咽癌診斷的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
[1] 嚴翠娥,王慜杰,賈德強,等.血清 SA、EA-IgA、VCA-IgA、CgA 聯合檢測對鼻咽癌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刊,2013,48(10):27-28.
[2]沈觀樵,童海江.健康體檢人群EB病毒抗體檢測結果[J].浙江預防醫學,2013,25(7):41-42.
[3]陳越,王建國,孫午,等.靜脈血和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檢測結果的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98-499.
[4]汪欣,趙素萍,吳旋,等.4種標記蛋白抗體測定在鼻咽癌體檢篩查及診斷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1):2563-2564.
[5]覃桂芳,李友瓊,盧秋維,等.EB病毒Rta-IgG定量檢測試劑盒分析性能評估及其在鼻咽癌血清診斷學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6(10):942-944.
[6]王朱健,曹文俊,陳浮,等.上海地區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2,12(1):40-41,46.
[7]萬仁強,李湘平,王路,等.EB病毒核抗原1對鼻咽癌細胞增殖及細胞周期的影響[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8):675-680.
[8]沈亞華,季明芳,蘇年華,等.在鼻咽癌高發區采用風險評估方案和高危人群隨訪檢出早期鼻咽癌[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6):274-275.
[9]林鶯鶯,陳燕,葉莉,等.聯合檢測三種抗EB病毒抗體在鼻咽癌血清學診斷中的意義[J].檢驗醫學,2011,26(5):196-199.
R739.63
A
1674-0742(2014)05(b)-0160-02
劉曄(1971-),女,河南湯陰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電子郵箱:15818172326@163.com。
201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