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強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山東 濰坊 261041
微創經皮腎鏡超聲與X線定位方式的臨床對比
董國強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山東 濰坊 261041
目的探討采用微創經皮腎鏡超聲引導下碎石術和X線定位兩種方案碎石的實際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147例腎結石的患者,這147例患者均屬于本地戶籍,按入院就診順序前71例患者采用X線定位來行碎石取石治療(設置為X線組),后就診的76例患者是采用在超聲下微創經皮腎碎石取石治療(設置為腎鏡超聲組)。結果X線組的平均通道建立時間顯著高于腎鏡超聲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X線組的腎結石殘留率26.76%,腎鏡超聲組則為26.32%,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X線組的并發癥發生率19.72%,而腎鏡組僅僅為3.9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結論腎結石碎石術是腎結石患者的福音,不論是微創經皮腎鏡超聲還是X線均是臨床擅長的治療方案,但是從長遠來看,微創經皮腎鏡超聲的引導是治療主流,能夠更好的滿足患者的需求。
微創經皮腎鏡超聲;X線;腎結石
腎結石發病和人們的飲食結構有著很大的聯系,例如偏愛內臟、海鮮的群體比普通人群更容易產生腎結石[1]。形成腎結石的過程是漫長的,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困擾也是劇烈和持久的,在具體的治療方案上還是以碎石等外科治療為主,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是目前臨床上碎石的常用手段之一,建立有效的經皮腎通道很大程度決定手術是否能夠成功[2],需要借助定位來操作。目前多采用的引導設備主要有X線和B超,該研究以這兩種取石方式來進行探討,分析更具優勢和臨床實際意義的術式,為更多有碎石需求的腎結石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現將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間對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研究整理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47例腎結石的患者,且均是屬于本地戶籍,其中男性患者 93例(63.27%),女性患者 54例(36.73%),年齡范圍32~64歲,平均年齡是(47.1±3.5)歲。按入院就診順序前71例患者采用X線定位來行碎石取石術(設置為X線組),后就診的76例患者是采用在超聲引導下的微創經皮腎碎石取石術(設置為腎鏡超聲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表2。
表1 年齡和結石大小對比()

表1 年齡和結石大小對比()
分組 平均年齡(歲) 腎結石大小(cm)X 線組(n=71)腎鏡超聲組(n=76)t值 P值45.3±3.147.6±3.90.21>0.053.9±1.44.2±1.1<0.35>0.05

表2 腎積水情況對比[n(%)]
X線(美國L3 PX107)組患者在全麻下腋后線11肋間隙處作為穿刺點,X線的引導下觀察和選擇進針的具體方向,以及是否會觸碰到血管等,進入到腎盂后,放置斑馬導絲并以此為基礎擴張通道,然后選擇氣壓彈道碎石機對結石部位進行碎石,并將有可能殘存的碎石進行清理,盡可能的清除干凈。隨后應用X線C臂機再次仔細觀察是否有殘留結石未清償干凈,留置輸尿管支架管和腎造瘺管。腎鏡超聲組患者在B超儀的引導下能夠更直觀的了解結石的大小和患者腎臟具體部位,根據顯示的結果來確定如何穿刺、穿刺的方向部位等,同樣是穿刺針進入到腎盂放置導絲,用碎石器碎石并將殘存的碎石清除干凈。
觀察兩組患者通道建立時間、治療后結石殘留率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
對比兩組患者的碎石通道建立時間,其中X線組的平均通道建立時間顯著高于腎鏡超聲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通道建立時間()

表3 兩組患者通道建立時間()
分組通道建立時間(min)X 線組(n=71)腎鏡超聲組(n=76)t P值32.4±15.411.7±12.84.36<0.05
對比兩組患者結石殘存率,其中X線組的腎結石殘留率26.76%稍高于腎鏡超聲組26.3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結石殘存率[n(%)]
X線組患者術后14例并發癥,發生率19.72%,主要是腎周積液、胸膜腔損傷;腎鏡超聲組術后3例并發癥,發生率3.95%,其中X線組的并發癥發生率19.72%高于腎鏡超聲組3.9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n(%)]
醫學外科技術的發展使得微創術在臨床已經得到了很完善的應用,而在腎臟疾病中微創術的應用也是比較常見的[3],尤其是目前腎結石的治療,一般均是采用微創經皮腎鏡方案,MPCN技術中,成功碎石的基礎在于建立有效穩定的經皮腎造瘺通道,然而它依賴于良好的引導定位方式才能提高通道建立的成功率。腎結石的取石的成敗和造瘺通道有著很大的關系[4],如果在造瘺通道不合理,則會對取石造成困難,加大難度或者是難以清除干凈,導致結石殘留。目前臨床在建立通道的方式還是以X線引導為首選方式,但是X線C臂機引導下結石殘留率較高,這是因為X線圖像無法提供立體圖像,單純的平面圖像不能很好的定位結石的深度。此外X線同樣不能像超聲一樣實時提供反饋腎實質厚度、穿刺的角度等情況[5-7],使得穿刺造瘺通道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不但會造成結石殘留率的增高,也無形中增加了患上的精神負擔和風險。另外X線的引導在對患者腎臟的相關情況進行定位時,具有一定避免穿刺錯位、假道形成等情況的發生[8],因此在醫院的利用率尤其是縣級醫院較高。而微創經皮腎鏡超聲引導下B超的優勢在于能夠實時顯示圖像,及時反饋信息,對患者的創傷更小,也不存在輻射的情況,相對的更加安全。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它為手術者提供及結石具體的位置、腎實質的厚度,并且提供穿刺的角度、力度以及深度的數據,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提高成功率,減少了對腎臟血管、周邊組織的損傷情況。而B超的不足之處在于顯像不如X線清晰。
該研究結果顯示:X線組的平均通道建立時間顯著高于腎鏡超聲組,且在術后的并發癥也要顯著的高于超聲組患者 (P<0.05),但是兩種方案在結石殘留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本組例數較少、超聲熟練程度不夠有關,通過進一步提高和掌握B超技能,兩者間是否存在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比較。結果提示臨床腎鏡超聲組患者不僅是通道建立時間短,術后引起的并發癥情況也更少,說明腎鏡超聲引導技術超引導經可極大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手術風險,研究結果和文獻報道一致[9]。該研究提示B超的優勢的體現的前提是手術者擁有豐富的超聲知識,采用B超引導經皮腎穿刺造瘺,可極大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穿刺次數,減少手術的風險,并可選擇適合的腎盂腎盞進行穿刺,多通道的建立更加簡便,術后通過再次復查B超,能提高手術的清石效果和效率。
綜上所述,B超引導下經皮腎鏡手術穿刺簡單、成功率高、損傷小、并發癥少、出血少,多通道建立簡便,設備要求低,是今后經皮腎鏡發展的方向,值得推廣。
[1]吳劍平,劉軍,賈瑞鵬,等.微創經皮腎鏡超聲與X線定位方式的臨床對比[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3,18(1):46-48.
[2]郭劍明,王國民,徐志兵,等.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150例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10):908-910.
[3]劉邯英,陳士勇,呂健,等.X線聯合B超引導微創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89例[J].河北醫學,2011,17(9):1226-1227.
[4]陳瑤,黃偉,陳萍,等.側臥位超聲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64例報告[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1,45(1):86-88.
[5]郭劍明,徐志兵,王翔,等.經皮腎鏡超聲聯合氣壓彈道碎石治療復雜性腎結石[J].微創泌尿外科雜志,2012,1(1):76-78.
[6]曾曉春,崔維奇,王茜,等.B超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1,32(1):139-141.
[7]鐘磊,郭劍明,徐志兵,等.X線引導下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完全性鹿角形腎結石[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3,18(1):89-91.
[8]林立國,劉思平,杜秀華,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X線引導下經皮腎穿刺取石術治療無積水鹿角形結石[J].中國醫藥,2011,6(4):450-452.
[9]李羽佳.B超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J].中國醫師雜志,2012,14(3):381-382.
R445
A
1674-0742(2014)05(b)-0164-02
董國強(1963.1-),男,山東壽光人,本科,主管技師,研究方向:放射影像技術,郵箱:CXX_yx_yy@163.com。
201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