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晨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硬膜外自控鎮痛在腹腔鏡術后鎮痛的應用
閻晨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目的:觀察婦科患者腹腔鏡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將40例年齡19~39歲,ASAⅠ級或Ⅱ級擇期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分成兩組,每組20例,PCEA組給予羅哌卡因+舒芬太尼+力月西硬膜外自控鎮痛,對照組按全麻后處理,未行術后鎮痛。觀察兩組患者鎮痛效果、鎮靜程度、舒適評分、不良反應。結果:PCEA組鎮痛效果、鎮靜程度、舒適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腹腔鏡婦科手術后的患者,硬膜外自控鎮痛安全可行,鎮痛效果滿意,但PCEA組鎮痛需加強硬膜外導管的管理。
自控鎮痛;腹腔鏡
腹腔鏡手術雖然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優點,但仍存在術后疼痛,尤其是術后24h內。只有腹腔鏡術后的疼痛問題解決,其優越性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筆者所在醫院在婦科腹腔鏡術后同時應用甲磺酸羅哌卡因、舒芬太尼和力月西硬膜外自控鎮痛,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2014年我院擇期在全麻下行婦科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卵巢囊腫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40例,年齡19~39歲,體重40~60 kg,ASA I級或Ⅱ級,術前肝腎功能、血小板檢查、凝血功能檢查正常,無硬膜外穿刺禁忌證。符合條件的患者隨機分為PCEA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輸注復方電解質注射液,連續監測ECG、MAP、HR、SpO2和PetCO2等。PCEA組全麻誘導前經L2~3椎間隙穿刺,硬膜外頭向置管3 cm,注入2%利多卡因試驗劑量4ml,以確定硬膜外穿刺成功,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均依次靜注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0.05 mg/kg、丙泊酚(競安,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1.5~2.0 m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1μg/kg、順式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0.3 mg/kg,插入氣管導管后機控呼吸,維持呼吸參數:潮氣量8~10 ml/kg,吸呼比1∶2,調整呼吸頻率12~14次/min,PCEA組間斷硬膜外每30~40 min注入2%利多卡因5 ml維持麻醉,全麻維持以丙泊酚3~8 mg/(kg·h)、瑞芬太尼0.07~0.14μg/(kg·min),持續輸注,間斷靜注順式阿曲庫銨維持肌松。術中呼氣末CO2分壓維持在35~40 mm Hg。手術臨結束準備縫皮時,停止輸注丙泊酚,最后一針縫合結束停止輸注瑞芬太尼。術畢靜注新斯的明2 mg、阿托品0.5 mg拮抗殘余肌松作用。患者全部清醒,拔除氣管導管,回病房后均經鼻導管吸氧。對照組全麻誘導、麻醉維持及呼吸參數同PCEA組。
1.3 術后鎮痛方法PCEA組經硬膜外導管連接PCA泵(江西洪達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給予羅哌卡因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178.8 m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50μg,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10 mg加生理鹽水至100 ml;PCA參數均設置為負荷劑量2~3 ml,單次PCA量0.5 ml,鎖定時間15 min,背景流量2.0 ml/h。為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實施術后鎮痛者不參與觀察及檢測結果。對照組疼痛時肌注哌替啶。
1.4 觀察指標疼痛強度: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術后2 h、4h、6 h、12 h、24h靜息時和活動后(咳嗽或者由平臥位坐起時)疼痛強度。術后24h鎮痛滿意度:用10分法詢問患者對鎮痛的整體滿意度,"0"分表示最不滿意,"10"分表示最滿意。以肌注哌替啶的作為鎮痛的補救措施,并記錄時間、次數。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VAS評分的比較PCEA組術后2 h、4h、6 h、12 h和24h的靜息時與活動后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間鎮痛滿意度的比較PCEA組24h鎮痛滿意度平均為(8.1 ±1.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0.9)分(P<0.05)。
2.3 兩組間鎮痛補救措施的比較PCEA組術后無一例需要肌注哌替啶進行鎮痛;對照組術后需要肌注哌替啶鎮痛者15例,均在術后4~8 h肌注,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婦科手術現已成為腹腔鏡中最成熟的手術方式之一,隨著腹腔鏡婦科手術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手術規范的日益完善,它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腹腔鏡術后早期疼痛是值得重視的問題,疼痛是由不同的因素形成,引起疼痛的機制不盡相同,因此,目前多主張采用多種方法聯合治療[1]。
硬膜外羅哌卡因自控鎮痛具有不同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特征。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的長效酰胺類局麻藥,不僅具有作用時間長的臨床特點,而且還具有以下特點:心臟毒性低,引起心律失常的閾值高,心臟復蘇的成功率高;中樞神經的毒性低;運動神經阻滯和感覺神經阻滯分離;有外周血管收縮作用,因此適合用于術后鎮痛[2]。PCEA組選用0.1788%羅哌卡因加0.00005%舒芬太尼加力月西進行硬膜外鎮痛,直接作用于脊髓神經根;術后鎮痛將局麻藥物與阿片類藥物合用可減少兩種藥物的劑量,維持或增強鎮痛強度,減少阿片類藥物和(或)局麻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選用0.1788%羅哌卡因加0.00005%舒芬太尼加力月西進行硬膜外鎮痛,雖然以2 ml/h的速度輸注,但同樣能取得了較理想的鎮痛效果,術后鎮痛優良率達93.3%,而且不良反應少。
腹腔鏡婦科手術后的患者,硬膜外羅哌卡因加舒芬太尼加力月西自控鎮痛安全可行,鎮痛效果滿意,但在鎮痛過程中需加強硬膜外導管的管理。
[1]李劍,王麗.腹腔鏡手術后的疼痛治療.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07,28(4):377.
[2]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25,630.
R971+.1
B
1009-6019(2014)10-0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