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華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金殿鎮衛生院 山西臨汾 041000
急性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的搶救及護理對策
宋麗華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金殿鎮衛生院 山西臨汾 041000
目的:探討急性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的搶救措施及護理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72例急性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的一般情況評估,術前急救準備及術后護理措施,盡快使病人康復。結果:68例患者經過搶救及術前術后護理,病情發生好轉,4例患者搶救無效死亡。結論:對于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患者,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和腹部專科特征,早期診斷,及時搶救,盡可能降低并發癥及臨床死亡率。
腹部閉合性損傷;搶救;護理對策
腹部閉合性損傷常見于生產、交通和生活事故中。病人的預后決定于有無內臟損傷,常伴有其他部位傷,如腦外傷、胸外傷和骨折等,掩蓋了病史和體征,而使其診斷不易明確,又因某些表現輕微的損傷,也可能有腹內臟器損傷。因此,對腹部閉合性損傷,必須密切觀察,反復檢查,妥善處理,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急性腹部閉合性損傷是在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很多病人是因為車禍、建筑工地的事故或其它原因而引起的,對于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患者來說,它發病非常急促、病情嚴重復雜,多合并其它臟器的損傷,如不及時搶救與治療,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患者有很多的合并癥,如果不及時處理休克及低氧血癥,會產生嚴重的后果。所以,我們要對急性腹部操作的患者,入院后積極觀察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采取搶救措施,完善各項檢查與治療,配合醫生做好術前術后護理工作,這是挽救腹部閉合性損傷病人生命的關鍵[1]。我科自2013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了急性腹部損傷的患者72例,通過各種檢查和急救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分析如下:
1.1 一般臨床資料:2013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為8-72歲,平均年齡為36.2歲,臨床診斷中損傷為肝破裂的患者有24例,脾破裂的患者36例,腸破裂的患者12例,大部分患者合并其它損傷,合并顱腦損傷32例,合并肋骨、骨盆、大腿骨折等復合傷的病人19例,急診手術治療患者63例,非手術治療9例,本組病人中除4例嚴重復合傷病人經搶救治療無效外死亡外,其余68例經積極搶救治療,均病情好轉出院。
1.2 方法:對于急性腹部損傷的患者,入院后要對病人進行病情基本狀況的評估。病人入院后,醫生護士迅速到達到,及時快速的對病人進行評估,測量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掌握第一手資料,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配合醫生做腹腔穿刺和床邊B超、腹部CT,盡快、盡早作出確診。如患者有估克癥狀時,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糾正休克,迅速建立靜脈通路,以盡快恢復血容量。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要配合醫生采取血標本檢驗,積極對癥全身治療,給術前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
1.2.1 急救護理:對于急腹癥入院的病人,首先要判斷病人的病情,對病人進行傷情評估。很多病人都是復合傷,全身多處都有損傷,所以我們在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不能把病人當成單純的腹部外傷來處理。我們應該先進行病人生命體征的測量,判斷病人是否有心跳呼吸驟停、窒息、大出血、張力性氣胸、休克等情況發生。做為臨床護理工作人員,要必須從整體出發,密切察病情變化,正確評估呼吸、循環及重點臟器損傷的情況。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呼吸道阻塞、活動性大出血的應及時保護呼吸道通暢;配合做好傷處表面的止血;合并骨折應配合做好外固定。同時,要密切觀察腹部體征,如果患者有明顯的觸痛和肌緊張,腸鳴音弱或消失,應考慮并發腹膜炎,應密切配合醫師做各項輔助檢查和處理。如果患者有有腹穿或灌洗陽性、腹腔有游離氣體、胃腸道出血、持續性低血壓難以用腹部以外的情況解釋的,要立即通知醫生決定手術治療。如患者發生休克,要迅速建立液體,保持液路通暢,遵醫囑及時給病人補充液體,保證輸液滴速,必要時可用9號頭皮針給病人進行輸液。輸液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靜脈進行輸液,原則上選擇上肢靜脈進行輸液,這樣有利于輸液,又可因出血部位的出血量不同輸液而增加。在搶救病人生命的同時,要觀察病人尿量和尿色,如果患者尿量少于25毫升每小時,尿色較深,尿出現醬油色,說明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并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1.2.2 術前護理:急性腹部損傷的病人,如需做手術術前護理非常重要,我們要在搶救病人生命的同時配合醫生進行各種術前準備工作。根據急性腹部損傷患者的護理計劃,對病人做好各種術前準備。對于手術前的病人來說,我們不能隨意搬動病人,保持病人平臥位,待病情穩定后可改為半臥位。對病人進行檢查時,要有陪護人員陪檢,避免病人發生病情變化。病情嚴重或疑有內臟損傷者,在腹腔內臟損傷未排除前絕對不能進飲食,應予胃腸減壓以減輕腹脹和減少胃腸液外漏。術前禁止灌腸,因灌腸可刺激腸蠕動而加重內臟出血。觀察期間為避免病情加重。禁飲食期間要遵醫囑給予補液治療,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供應熱量,并記錄出入量。確定手術治療時,應及時行腹部手術常規準備,必要時留置胃管、尿管,并充足備血。
1.2.3 術后護理:對于手術回房的病人,應根據麻醉的方式來決定臥位,術后平臥6h后生命體征平穩,麻醉過后取半臥位。盡量讓腹腔殘留液體流入盆腔,預防膈下血腫及膈下氣腫的形成,盡早鼓勵病人下床活動,有利于恢復胃腸功能[2]。術后給病人定時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如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加快,心率減慢或加快等情況要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飲食方面應該繼續禁食禁飲、胃腸減壓,但要對病人進行一定的補液治療,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的需要,待腸功能恢復后,可拔除胃管,遵醫囑進流質飲食,如無腹痛、腹脹等,2~3天可給予半流食。飲食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為宜。腹部有引流管的病人要妥善固定,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等。同時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有的病人對病情了解少,不知道病情的發展和愈后情況,對疾病產生各種各樣的恐懼心理,有的家屬因為病人的情況與醫生產生分歧,不能讓病人盡快的休息,這些都會給病人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些情況,護理人員要耐心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溝通,減少患者及家屬的顧慮,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和治療。
4例嚴重復合傷病人經搶救治療無效外死亡外,其余68例經積極搶救治療,均痊愈出院.
急腹癥起病急、病變快,以腹痛為主要臨床特征,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是醫院急診科常見的腹部疾病之一。急腹癥患者病情復雜,可由于內、外、婦、兒等科疾病引發。如不了解病情,延誤診斷,不進行急救及細致觀察和護理,會導致患者出現諸多并發癥甚至死亡。腹部創傷不論平時、戰時都常見。國內統計外科住院病人的0.4%~1.8%為腹部創傷[3]。不論是開放還是不開放性腹部創傷都引起出血、內臟損傷、休克或感染,甚者死亡。腹部閉合性損傷的主要問題是內臟的破裂,空腔臟器(腸管、胃、膀胱)破裂后,多發生腹膜炎。實質器官(肝、脾)破裂后,多發生出血,在觀察這類病原的過程中,要著重檢測腹膜炎和內出血的臨床表現,以便及時發現處理,如不能早期確定內臟是否受損,很可能會耽誤手術時機而導致后果。所以,對于急腹癥的患者,要及時進行診斷,合理的檢查,認真觀察病情,積極控制失血和預防休克,保護重要臟器功能不受損傷。
[1]劉長華.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急救觀察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2,12(3):213-214.
[2]王慧峰,刁繼華.淺談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護理要點[J].中外健康文摘,2010,9(25):139-140.
[3]劉華,劉琴.腹部閉合性損傷的傷情評估與臨床護理[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3,3(15):123-124.
RR473.6
B
1009-6019(2014)10-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