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萍 李文麗
山西省腫瘤醫(yī)院 山西太原 030013
淺析護理干預對大腸癌術后患者的生命質量影響及護理對策
劉保萍 李文麗通訊作者
山西省腫瘤醫(yī)院 山西太原 030013
目的:討論護理干預對大腸癌術后患者的護理對策及生命質量影響。方法:抽取我科實施手術治療的大腸癌患者共50例,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同時進行觀察,使用生活質量測量表對患者進行合理的評分。結果: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術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策可提高大腸癌術后患者的恢復。
大腸癌護理干預術后生命質量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消化道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大腸癌是指:大腸黏膜上皮在遺傳或環(huán)境等多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出現的惡性質變,其預后差,死亡率相對較高,且近年來各地的發(fā)病率也呈明顯上升的趨勢,據調查,發(fā)病的性別差異不大,發(fā)病率位于惡性腫瘤第3位,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健康,5年的帶瘤生存率僅為50%[1]。目前,對于大腸癌患者實施手術治療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對于一項侵入性的手術,加之出現并發(fā)癥幾率的影響,患者術后、預后情況較差,為此加強大腸癌患者術后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盡早康復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積極的意義。現將護理干預對大腸癌術后患者的護理對策及生命質量影響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抽取我科要實施手術治療的大腸癌患者共50例,其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8例;年齡22歲一84歲,平均57歲;其中乙狀結腸癌10例,直腸癌30例,其他癌10例。
1.2 護理干預方法:
(1)并發(fā)癥的預防:
因為大多數老年患者術前并發(fā)糖尿病、高血壓、呼吸系統(tǒng)疾病、冠心病等,術后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預防主要針對老年患者[2]。護理時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對伴有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患者,也要每天多次監(jiān)測其血糖的變化;術后預防患者肺部疾病出現的主要措施是加強對患者呼吸道的護理,大多數老年患者伴有慢性的肺部疾患,肺功能大部分減退,手術不看可避免的會引起肺容量的減少,出現呼吸變淺增快,同時因切口疼痛,患者會害怕咳嗽,導致其呼吸道痰液難以排出,多而黏稠,最易引起肺部的感染。因此,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麻醉清醒6 h時應每2-4小時協助患者進行定時的拍背、翻身,還可予以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輔助患者將痰液咳出,減少肺部并發(fā)癥的出現。
(2)腸造口護理:
首先幫助患者參與造口的護理和正確認識造口,關心和理解患者,通過交流、溝通、提供幫助和支持,使患者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造口,正確指導患者,使其逐漸能夠獨立護理造口;其次,加強患者造口的護理,注意觀察造口腸黏膜的色澤,有無壞死、回縮和出血等出現,同時保護造口周圍的皮膚,及時對造口滲液和分泌物進行清理,根據造口情況使用造口防漏膏、護膚粉等,以預防造口周圍發(fā)生皮炎;第三,造口愈合、拆線后,定時對造口進行擴張,防止造口狹窄。并指導患者造口袋的正確使用方法,術后早期宜使用透明的造口袋,以便觀察造口的情況。
(3)患者體位的護理:
待患者術后返回病房12 h內應注意保持去枕平臥,如術中使用的是連續(xù)硬膜外麻,應至少平臥6 h,等生命體征大致平穩(wěn)后,方可改為半臥位。對于氣管內插管復合靜脈麻醉,當患者完全清醒后且生命體征正常,利于減輕患者呼吸困難,可采取半臥位,有助于盆腔及腹腔的引流,使局限炎癥在局部,還有利于減少患者切口的張力并順暢循環(huán)和呼吸,減輕患者的不適和疼痛,促進傷口的愈合。
(4)康復指導:
術后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床上活動,1周后可適當下床活動。指導患者自主進行結腸造痔口更換肛袋、更換敷料及人工肛門周圍的皮膚護理的方法。若排便習慣已建立,且糞便已可成形,可嘗試僅用敷料覆蓋造瘺口處,不用肛袋,由于人工肛門袋是塑料或橡膠制品,其水分極難蒸發(fā),易引起造瘺口周圍的黏膜、皮膚出現糜爛,使用時要多個肛袋交替的使用,用后注意清洗,用0.5%的消毒液浸泡后經晾干備用[3]。建議患者著寬大舒適的衣服,避免造口過度受壓,注意應待造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沐浴。
1.3 評價方法
使用生活質量估量表對術后患者進行合理的評分,生活質量估量表包括精神、食欲、治療不良反應、睡眠和疼痛等。生活質量量表滿分為60分,21~30分的為較差,<20分的為生活質量差,31~40分的為一般,5l~60分的為良好,41~50分的為較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50例患者均術后恢復良好。術前生活質量估量表評分(40.12 ±2.18)分,術后評分(54.35±3.08)分,表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與術前比較有顯著的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26.63,P<0.05)。
目前,對于腫瘤患者采取外科手術治療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于較早期或者是早期的實體腫瘤實施外科手術,術后臨床效果較顯著,且術中切除的腫瘤標本應用于病理檢查分析有助于腫瘤患者的分期和診斷。
大腸癌傳統(tǒng)手術方式主要包括根治性乙狀結腸癌的根治切除術、根治性橫結腸切除術、根治性左半結腸切除術、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術、Miles手術等[4]。據觀察,大腸癌手術患者的護理與其他腫瘤根治術患者的護理相同,循序漸進的護理干預、能夠明顯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中,我們對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并發(fā)癥的護理、造口的護理、患者體位護理以及康復護理,我們?yōu)榛颊叩慕】堤峁┛煽康乇U希o理干預使得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提高,對促進醫(yī)患關系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1]馬迎民,陳幼奇.方秋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死因及合并癥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34(11):962-964.
[2]王巍偉,結腸造口術后護理方法效果研究.北京醫(yī)學,2010,5(1): 177-178.
[3]常家聰,江陳.大腸癌的治療方法研究進展.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16(2):247-249.
[4]牛玉英,高志磊,鄂淑云.大腸癌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體會.安徽醫(yī)藥,2010,4(24):189.190.
R473.73
B
1009-6019(2014)10-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