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珍
浙江省大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臨海 317014
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的探析
黃美珍
浙江省大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臨海 317014
目的:就整體護理干預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行為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我社區醫院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觀察組運用整體護理干預方法,對比兩組患者對疾病的知曉度、血糖的達標率和依從性等指標。結果:對照組19例(63.3%)與觀察組28例(93.3%)患者對糖尿病知曉;對照組16例(53.3%)與觀察組24例(80.0%)患者的血糖達標;對照組20例(66.7%)與觀察組23例(76.7%)患者的依從性好(P<0.05)。結論: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開展整體護理干預,可顯著地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知曉度,嚴控血糖值并提高用藥依從性,值得社區推廣。
社區;整體護理干預;糖尿病;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增高為顯著特征的一類代謝性病癥,也是我國社區普遍的一種疾病。鑒于大部分社區居民對糖尿病缺乏系統認識,有必要健全社區糖尿病管理模式。本文選取我社區醫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對患者運用整體護理干預,將結果予以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社區醫院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39-80歲,平均年齡(59.2±2.7)歲,中專以上48例,初中7例,小學5例,全部患者診斷均合乎世界衛生組織(WTO)1999年實施的糖尿病診斷規范。排除標準:中途遷居我社區者;未服從統一管理,定期隨訪率<75%者;患有腦、腎、心臟及周圍血管等重度并發癥者。把60例患者隨機地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血糖等方面對比,均未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方法,包含:患者血糖的定期監測、自主鍛煉及飲食調節;觀察組則要為每位患者建立一份慢性疾病檔案[1],同時,實施如下護理干預辦法:
1.2.1 提高社區護士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意識,營造良好護患關系為積極了解社區范圍內糖尿病患者的狀況,編制周密可靠的整體護理方案,社區醫院護士要自覺強化醫德修養,著力增強職業素養,掌握一流的護理技能及整體護理常識。在認真鉆研糖尿病患者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地更新頭腦知識,精通人際關系學等相關常識,為每位患者提供周到理想的護理干預方法。在家庭走訪時也要高度熱情、態度和藹,以愛心換取患者身心的康復和好評。
1.2.2 積極開展飲食、運動干預社區醫院要依照每位患者的身高、體重及病情進展等情況,編制個性化飲食方案,例如,每天總熱量的攝入,少食多餐的飲食安排,每餐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科學分配和所需食物的營養成分等。鑒于糖尿病的發病規律,可鼓勵患者在身體允許的前提下進行力所能及的戶外運動,可嘗試健身操、太極拳和散步等運動形式,運動要在餐后1h后開展,每次時常35-45min,3次/d,選擇有氧鍛煉的方式[2]。
1.2.3 搞好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護士要鼓勵患者用言語表達心理狀況,實施有益的心理疏導。在社區醫院或居委會定期舉辦糖尿病主題講座,包含糖尿病的危害及預防,自我檢測的方法及各種護理方法等,并及時告知患者健康防治的方法。
1.3 觀察指標①糖尿病常識的知曉率;②血糖達標率: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68.0mmol/L;③依從性參照Morisky評估標準[3]。
1.4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完成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運用例數及出現率表示,以X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對照組19例(63.3%)與觀察組28例(93.3%)患者對糖尿病知曉;對照組16例(53.3%)與觀察組24例(80.0%)患者的血糖達標;對照組20例(66.7%)與觀察組23例(76.7%)患者的依從性好(P<0.05)。
依托社區衛生系統的糖尿病社區管理服務模式破除了以往單一藥物治療的方式,實施整體護理,將患者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管理密切融合。整體護理以社區為單位把全體糖尿病患者集合起來開展有效管理,對于提高社區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血糖達標率及提高依從性有著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達到了預期效果。
實施整體護理,極大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同時也提高了血糖控制效果,有助于增強用藥的依從性,是社區防治糖尿病的有效辦法,值得推廣。
[1]陳妙珊,李春紅,黃惠珍.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科學,2011,10(14):118-119.
[2]謝曉霞.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8):152-153.
[3]薛銀鳳.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的療效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4(13):93-94.
R473.5
B
1009-6019(2014)10-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