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明 譚思榮
貴陽市烏當區東鳳鎮衛生院 貴州貴陽 550003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咽炎43例療效分析
周厚明 譚思榮
貴陽市烏當區東鳳鎮衛生院 貴州貴陽 550003
慢性咽炎屬中醫"陰虛喉痹"、"虛火喉痹"范疇,是臨床的常見病,因其病程遷延、易復發、治療效果差,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困擾著臨床醫師。目前西醫治療大多給予抗生素,但往往效果不理想。我們應用中醫理論辨證治療療效明顯,現將我院門診治療病歷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門診共診治病人43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18人,病程2月-6年不等,平均年齡36歲。
1.2 臨床表現: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咽部異物感、咽癢、干咳、異物感、咽部干燥不適,重者晨起刺激性干嘔。
1.3 診斷標準:
咽后壁黏膜微紅、咽后壁淋巴濾泡增多且有黏稠性分泌物,咽側索增生變粗,咽黏膜干燥、萎縮、發白[1]。
1.4 中醫辨證治療:
①肺腎陰虛型:患者年齡在多35-60歲之間,一般病程較長,此類患者多表現為干咳、咽癢。查體多見咽部微紅,咽后壁干燥、咽側索肥厚、咽后壁濾泡增生明顯,舌紅,苔少,脈沉細或細數。治則以滋陰、清咽為法,治療以熟地、連翹、知母、沙參、木蝴蝶、藏青果、桔梗、甘草為主隨證加減用藥。
②肺陰虛兼風熱犯表型:
此類患者多在風熱感冒基礎上,隨經治療感冒癥狀明顯緩解,但因風熱余邪留滯咽部不能盡去,風熱之邪傷及咽部血絡,日久形成慢性咽炎。多見口渴、咽干,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或細數。查體見咽后壁暗紅色,充血,咽后壁有較少淋巴濾泡。治則以疏風清肺,養陰利咽為法,治療以荊芥、防風、百部、連翹、知母、沙參、桑葉、金銀花桔梗、甘草為主隨證加減用藥。
③肺陰虛兼風寒犯表型:
此類患者多在風寒感冒基礎上,因治療不規范至風寒之邪犯于咽部,以至于邪氣遺留難以痊愈。多見咳嗽聲重,口不渴,遇寒加重舌淡,苔薄白,脈浮緊。查體見咽后壁黏膜色暗不紅,咽后壁可見淋巴濾泡及少量分泌物。治則以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為法,治療以蘇葉、荊芥、半夏、白前、陳皮、桔梗、甘草為主隨證加減用藥。
1.5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自覺癥狀消失,體征消失,遂后未在復發,顯效:自覺癥狀消失,但體征仍有異常,有效:自覺癥狀減輕,體征未見好轉,無效:自覺癥狀未見減輕,體征未改善。
其中痊愈20例,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88.37%。
慢性咽炎屬中醫"陰虛喉痹"、"虛火喉痹"范疇,導師臨床多發病機常見病,因西醫治療效果差,我們從中醫藥的理論出發辨證論治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慢性咽炎以肺陰虛為主,由于病程較長,多合并有氣虛痰結血瘀,故在治療過程中除滋陰為主外,應多加益氣活血化瘀之品,多能湊效。除此之外慢性咽炎亦應注意平時的保養,如增強體質、戒煙、限酒、避免風寒刺激、過食辛辣之品。若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應積極、徹底治療,避免遷延至慢性咽炎[2]。
[1]鮑洓.中醫辨證治療慢性咽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5):238.
[2]盧啟忠.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32 (24):5007.
R766.14
B
1009-6019(2014)10-0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