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燕
成都軍區機關醫院 四川成都 610014
脊髓損傷患者康復治療分析
鞏燕
成都軍區機關醫院 四川成都 610014
目的:分析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從事臨床工作所接收的脊髓損傷患者44例,按照就診日期單雙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對實驗組22例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對對照組22例進行常規治療。觀察實驗組、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并比較。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FMA、Sheikh、ADL評分較高,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脊髓損傷患者的綜合性康復治療效果較好,患者FMA、Sheikh、ADL評分改善明顯,值得推廣。
脊髓損傷;綜合性康復治療;效果
脊髓是運動、神經、感覺系統重要的傳導通路,常在疾病、外傷作用下造成結構損害及功能損害,可引起患者運動功能及感覺功能障礙,表現為大小便異常、反射異常等。康復治療是臨床上為了促進肢體功能重建及康復、減少并發癥而采取的治療措施。現搜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所接收的脊髓損傷44例患者,對其綜合性康復治療的效果進行總結性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搜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脊髓損傷44例患者,按照就診日期單雙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共22例,平均年齡是(35.26±6.13)歲,最大55歲,最小33歲,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是15例、7例。對照組共22例,平均年齡是(36.09±5.17)歲,最大56歲,最小32歲,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是16例、6例。實驗組、對照組的一般臨床資料相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實驗組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對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綜合性康復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心理康復:該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可分為恐慌期、抑郁及對抗期、適應期三個階段,應根據不同時期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干預。針對恐慌期患者,應做好溝通及交流,促使患者勇敢面對疾病,并正確認識疾病,向其講解疾病的可治愈性及治療安全性,消除恐慌;針對抑郁及對抗期患者,應及時給予其心理疏導,找出抑郁原因,促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針對適應期患者,結合患者職業特點、社會關系等,協助其制定新的生活目標。
(2)運動康復:運動康復按照不同康復程度可分為臥床期、輪椅期、站立期和行走期四個階段。對于臥床期患者,應指導其進行肌肉牽張、關節活動、坐位平衡和翻身起坐等訓練,訓練應在醫務人員及家屬監護下進行。對于輪椅期患者,應指導其進行肱二頭肌、肩帶肌、肱三頭肌等肌力訓練,在醫務人員及家屬幫助下進行床與輪椅之間的轉移訓練,逐漸進行自主轉移訓練,通過支撐、舉重等方式訓練上肢肌力。對于站立期患者,應指導其進行起立訓練;站立床訓練;矯正足內翻、足外翻及足下垂等;站位平衡練習;膝、踝、髖等關節控制練習;重心轉移;腰背肌、髂腰肌、股四頭肌、臀肌等訓練;由助力練習逐漸向抗阻練習及耐力訓練過渡。對于行走期患者,應指導患者進行平行杠內練習、學步車練習、扶拐行走等;結合患者不同的肌力恢復情況,為其適當佩戴支具,逐漸進行治療性及功能性步行。每個階段的康復運動每日1次,每周6次,每次40min,每療程3個月。
(3)生活能力康復:鼓勵患者積極進行手功能及上肢功能訓練,通過個人衛生、輪椅行進、進食和穿衣脫衣等加強生活能力訓練,每日1次,每周6次,每次40min,每療程3個月。
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對兩組運動功能(FMA)、軀干活動能力(Sheikh)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進行評分,并比較。
1.3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實驗組FMA是(37.5±3.52)分,Sheikh是(42.3±3.21)分,ADL是(29.6±2.12)分;對照組FMA是(37.2±3.56)分,Sheikh是(43.1 ±3.18)分,ADL是(28.7±2.25)分。兩組相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實驗組FMA是(71.9±3.75)分,Sheikh是(79.4±3.17)分,ADL是(58.3±4.16)分;對照組FMA是(49.6±2.63)分,Sheikh是(48.3 ±4.17)分,ADL是(34.5±3.28)分。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指標改善情況較好,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
脊髓損傷對患者構成的威脅較大,腰段及胸段脊髓損傷可導致患者截癱,頸段處脊髓損傷可導致患者四肢癱瘓,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威脅身體健康。該病并發癥較多,患者易合并尿路感染、褥瘡、腎功能衰竭等,危害較大。隨著康復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結合康復治療經驗及成果,逐漸總結出一套適用于脊髓損傷早期康復的治療方案-綜合性康復治療。通過對患者心理康復、運動、生活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性治療,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避免不良后果。研究顯示,該病大部分患者最終因并發癥而死亡,若能積極防治,施以有效的康復治療,則能促使患者長期存活,保證生活質量。在本文研究中,對實驗組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對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FMA、Sheikh、ADL評分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FMA由(37.5±3.52)分提高至(71.9±3.75)分,Sheikh由(42.3±3.21)分提高至(79.4±3.17)分,ADL由(29.6±2.12)分提高至(58.3±4.16)分,表明綜合性康復治療的效果顯著。
綜上認為,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療效確切,應予以重視。
[1]郭秀生,陳繼巖,王曉東.脊髓損傷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9):58-59.
[2]原永康,胡建春,張建麗.脊髓損傷患者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3,18(17):45-46.
[3]陳江華,王成云,劉先明.早期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10(16):72-73.
R49
B
1009-6019(2014)10-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