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
成都軍區機關醫院外二科 四川成都 610000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效果研究
吳剛
成都軍區機關醫院外二科 四川成都 610000
目的:探究股骨頭壞死患者采用骨髓間之干細胞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治療,隨機分組,實驗組32例給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對照組22例患者采用中醫治療,對比患者療效。結果: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87.5%,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3.6%,治療效果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安全率為96.9%,對照組安全率為95.5%,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股骨頭壞死患者采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可明顯緩解病情,并發癥較少,并促進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值得推薦。
股骨頭壞死;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中藥治療
股骨頭壞死這種疾病主要有酒精性、創傷性和激素性這三類,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其在早期主要為股骨頭負重區發生,而骨小梁的結構出現損傷,若長期不能給予徹底治療,沒有完全修復,會出現持續損傷,使股骨頭的結構出現改變,變形和塌陷[1]。患者會有髖關節的嚴重疼痛,活動受限以及短縮性的跛行等現象。而且該疾病對髖關節造成嚴重的劈壞,使其出現退行性病變,病程長,致殘率高。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為成體的干細胞,有可塑性強的特點,可對軟骨、肌腱、脂肪、神經元等進行分化[2]。在近年來的研究中,發現股骨頭壞死患者采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方法進行治療,療效顯著,且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選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治療,采取不同方法,觀察患者治療后的身體癥狀和功能恢復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治療,實驗組32例患者,年齡范圍:32-64歲,平均年齡為: (49.6±6.8)歲,男性22例,女性10例。對照組22例患者,年齡范圍:30-66歲,平均年齡為:(50.1±5.7)歲,男性14例,女性8例。兩組患者沒有基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實驗組該組采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谷內循環有腔室性質,而當骨髓中的組織液、脂肪細胞和正常造血組織以及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會增大體積,從而增高髓腔中的內壓力,造成微循環的障礙和靜脈血流的瘀滯,使骨髓細胞和骨細胞出現死亡,因此要使封閉骨腔室得到開放,給予髓芯減壓術,使股骨頭髓腔的水腫得到減輕,并對減壓針道的周圍血管進行刺激,使骨壞死得到延緩。在此基礎上經過減壓道給予硬膜外導管的置入,并注入患者本身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不僅使骨內高壓得到改善,還可促進骨微循環的障礙,營造良好環境。治療后觀察患者的髖關節和肢體功能的改善情況。
1.2.2 對照組對患者采取中醫藥的治療,經坐浴、外敷、灌腸和口服給藥,并采取針灸、推拿等方法的常規治療,治療后觀察患者身體癥狀的恢復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出現的數據均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X2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1.4 治療標準顯效:患者關節的疼痛癥狀得到明顯化解,關節功能評分得到明顯提高;有效:其關節疼痛得到有效緩解,關節的功能評分雖有提高但并不明顯;無效:疼痛癥狀和關節功能的評分都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2.1 治療效果
實驗組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4例,治療有效率為87.5%;對照組顯效7例,有效7例,無效8例,治療有效率為63.6%,治療效果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安全性
實驗組1例患者有感染癥狀,安全率為96.9%,對照組有1例患者在治療中出現心跳加速的現象,安全率為95.5%,經過相應處理后身體都恢復正常,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少,安全都較高,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股骨頭壞死這種疾病的患者,骨髓內的間充質干細胞不僅得到數量上的減少,活性也有所抑制[3]。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為成纖維落成細胞,該細胞的來源充足,有較強的增值分化能力,取材方便,有利于骨折愈合。隨著各方面醫學技術的發展,股骨頭壞死患者可采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實驗組患者在治療中采取髓芯鉆孔加壓和注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在手術中采取微創切口,關節囊沒有遭到破壞,因此不會對股骨頭的殘余供血造成不良影響[4]。而且該種治療方法為生長因子的良好載體,使該細胞通過成骨因子作用達到良好的組織分化,從而促使身體關節的良好恢復[5]。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87.5%,對照組患者采用中醫治療,該種治療方法安全性高,但是治療時間長,且療效并不顯著,治療有效率為63.6%,治療效果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通過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情況,發現兩種治療方法的安全性都較高,實驗組安全率為96.9%,對照組安全率為95.5%,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已經有較高的治療效果,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在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采集技術方面,要對細節問題給予進一步的改進,已經該細胞的修復和量化等問題都需要繼續的研究和探討,從而使療效得到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股骨頭患者采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可使病情得到緩解,減輕疼痛,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是一種良好的治療方法。
[1]李志銳,王玉,陳繼鳳,張莉,盧世璧,董紀元.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模型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評估[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3,24(15):103-104.
[2]程明,戴閩,祝蔭,程細高,范紅先,劉虎誠.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培養及體外誘導分化為成骨細胞[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2(19):109-110.
[3]崔大平.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骨形態發生蛋白2聯合修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修復股骨頭壞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2,31(19):92.
[4]劉長安,王江泳,張衛平,步建立.骨髓基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兔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實驗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34(33): 133-134.
R684
B
1009-6019(2014)10-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