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捷
海門市人民醫院 江蘇海門 226100
急性顱腦損傷的臨床麻醉處理
黃宇捷
海門市人民醫院 江蘇海門 226100
目的:對急性顱腦損傷的臨床麻醉進行處理分析。方法:本組研究中選用了我院2009年~2013年收治的87例急性腦損傷患者,并對其進行臨床麻醉處理,密切觀察麻醉藥物使用、時間以及患者清醒時間等。結果:本組進行的87例患者臨床麻醉手術中效果較好,并且術后可以最快恢復清醒。術前仍有意識、呼吸正常的58例患者都能在術后很快清醒,術后發生肺部感染5例,多功能器官發生衰竭有6例,植物人4例。結論: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臨床麻醉處理時需要根據病人病情選擇合理的麻醉方法,并降低顱內壓,適當控制麻醉藥物的用量,從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急性顱腦損傷;臨床;麻醉處理
我國現階段的急性顱腦損傷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都很高。該類患者經常伴有腹部創傷、顱骨骨折、腦腫脹以及頭皮開裂等疾病,部分患者還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及休克癥狀。救治顱腦損傷患者當前最為流行的是進行急診手術,為了盡可能減少死亡率和提高治療效率,對這種手術的臨床麻醉處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對我院2009年~2013年收治的87例急性腦損傷患者的麻醉情況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中選用了我院2009年~2013年收治的87例急性腦損傷患者,其中有54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39.6歲。患者顱腦損傷的主要原因包括墜落、交通事故等,其中交通事故導致腦損傷的患者有49例,墜落28例,其他原因致傷10例。住院前對患者初步檢查發現27例顱內出血、25例硬膜下充血,18例基底節腦出血,17例原發性損傷。大部分患者都有合并癥,有21例患者骨折,16例胸部損傷,14例休克,11例面部及口腔損傷,7例腹部損傷。入院之后有50例患者的GCS評分大于8分,37例小于8分。所有患者必須采取手術治療。
1.2 麻醉方法術前對患者進行0.5mg阿托品的肌肉注射,在手術室中充分保證患者氣管通暢,并將患者咽喉、鼻腔及口腔內的嘔吐物、血性液體徹底清除干凈,開放靜脈,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心電圖、氧飽和度等等,必要時對傷情嚴重的患者滴注甘露醇,以達到降低患者腦水腫的目的。術中要按照2:1的比例使用萬汶與林格氏液[1]。依據患者病情決定術中是否提供輸血。本組研究中均采用氣管插管方法對患者進行全局麻醉,給予芬太尼3~5μg/kg、維庫溴銨0.1mg/kg、異丙酚2.0mg/kg以及咪達唑侖0.03~0.05mg/kg快速誘導插管,使用呼吸機控制患者呼吸在12/min,保持潮氣量大致在9mL/kg。由于插管與拔管時可能會對患者產生一定刺激,所以這時必須將麻醉加深,應當根據患者反應和手術時間追加異氟醚和維庫溴銨,并在經脈注射過程中持續進行瑞芬太尼與異丙酚的注入[2]。不同患者的麻醉藥劑使用量也不同,術后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適當調節輸液的速度,對于嚴重的顱腦損傷患者,最好將顱腦壓控制在4.0kPa左右。
本組進行的87例患者臨床麻醉手術中效果較好,并且術后可以最快恢復清醒。術前仍有意識、呼吸正常的58例患者都能在術后很快清醒,并能夠進行正常交流,沒有出現嘔吐、惡心等癥狀。經過觀察,沒有人出現麻醉后的不良反應。在整個麻醉手術中沒出現死亡患者,但在后期由并發癥導致的死亡有10例,病死率達到11.6%,死亡原因主要為肺部感染5例,多功能器官發生衰竭有6例,植物人4例。其他72例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后都康復出院,患者治療有效率高達82.9%。術后出現4例情緒躁動患者,給予瑞芬太尼與異丙酚逐漸維持穩定。
顱腦損傷多數是由于頭顱受到暴力撞擊引起的,腦損傷患者可能會出現意識方面的障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腦皮質功能遭受創傷造成的。治療腦損傷患者的直接方法就是進行手術,其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顱內壓,清除壞死的腦組織。雖然手術治療效果較高,但由于顱腦損傷并發癥較多,病情十分復雜,現階段的病死率依然很高[3]。因此,出來要在手術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還應當充分做好圍手術期的臨床麻醉處理,從而保證手術治療的效果。
3.1 術前準備本組案例中由于患者存在并發癥情況,因此在手術進行前要采取一些初步的治療手段。如包扎患者創面,對休克患者進行輸液等等。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情況,所以在麻醉前要對腸胃進行減壓,充分吸出反流物。術前檢查時要監測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情況,去除阻礙通氣的障礙因素,同時還要了解患者身體損傷情況。
3.2 麻醉誘導及維持對顱腦損傷患者進行麻醉誘導時要盡可能保持平穩,以避免患者出現憋氣與嗆咳現象,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麻醉誘導插管的交感反應,因此事先要對其注射一定量的芬太尼。除此之外,針對不同患者情況適用的麻醉藥物也不同:病情較嚴重的患者應當采取全身麻醉,選擇異丙酚可以達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對于兒童及老人的麻醉則要考慮到安全性,使用羥基丁酸鈉為最佳,而深度昏迷的患者則不可以采用全身麻醉,應當通過氣管插管方法,聯合利用肌松藥、芬太尼等藥物進行麻醉[4]。
3.3 術中監測醫護人員應當做好手術的實時監測,對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在手術中經常出現的情況有缺氧、輸血過多、顱內壓升高以及氣管不同等情況,通常醫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使用甘露醇及過度通氣等,以此來降低腦血管中學血碳酸的濃度,從而收縮腦血管,降低顱內壓,利尿劑則可以改善患者微循環,增加腦血流。
3.4 輸血、輸液及對癥處理如果是單純的顱腦損傷患者,手術進行時可以利用血漿和乳酸林格氏液代替葡萄糖,如果患者出現其他器官損傷及休克等癥狀,則要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并及時進行輸液和輸血。除此之外,如果顱腦損傷患者還存在其他的合并癥,如胸腔創傷、骨折及內臟破裂等,則要在手術進行時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作對癥處理。
[1]董維猛.急性顱腦損傷的臨床麻醉處理方法探討[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4):105.
[2]鄧蓉,胡守震,蹤念峰.急性顱腦損傷的急救與麻醉處理[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8):923-924.
[3]肖仙豐.淺談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麻醉[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9):187-188.
[4]裘偉琪,樂海偉.急性顱腦損傷手術的麻醉處理[J].浙江創傷外科,2010,15(2):246-247.
R614
B
1009-6019(2014)10-0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