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花 巫金娜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廣州口腔病研究所;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 廣東廣州 510140
比較不同用藥方案在牙周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陳梅花 巫金娜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廣州口腔病研究所;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 廣東廣州 510140
目的:比較兩種不同用藥方案治療牙周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選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以來收治的64例牙周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兩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甲硝唑治療,觀察組給予替硝唑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8.12%),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結論:替硝唑治療牙周炎效果顯著優于甲硝唑,安全高效,值得臨床大力應用推廣。
牙周炎;替硝唑;甲硝唑;臨床療效
牙周炎是臨床口腔科常見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微生物病菌引起,會對患者牙周支持組織造成炎性破壞,出現一系列牙齦出血、松動等現象,嚴重者甚至還會造成牙齒脫落,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為了探討牙周炎患者采用兩種不同用藥的臨床療效,本次特選取我院收治的64例牙周炎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材料選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以來收治的64例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周炎臨床篩選標準,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者、藥物過敏者、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者、妊娠哺乳期女性與失訪患者。患者參與研究前半年內未服用過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三月內未接受相關治療。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37.5± 5.1)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兩組各32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經統計分析,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甲硝唑(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964),每次0.4-0.6g,每日3次,分早、中、晚,飯前服用,一周為一療程。觀察組:替硝唑(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907),每次1g,每日2次,分早、晚,飯前服用,一周為一療程。對比治療兩個療程后兩組治療效果和臨床不良反應。
1.3 觀察指標詳細詢問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如:牙齒是否松動、牙齦是否出血等,同時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菌斑指數(PLI)、出血指數(GI)及其牙周袋探診深度(PD)。
1.4 療效評定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變化情況制定療效判定標準,以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指標為主,以痊愈+顯效+有效為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牙齦炎癥、痛感、充血水腫、牙齒松動等情況消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牙周袋變淺,無溢膿癥狀;顯效:充血水腫癥狀消失,痛感、牙齒松動、牙齦炎癥等顯著減輕,咀嚼功能基本正常,牙周袋變淺但仍有溢膿現象;有效:牙齦炎癥、牙齒松動、疼痛、充血水腫等癥狀有所減輕,咀嚼功能恢復但伴有劇痛,牙周袋變淺但溢膿且有口臭;無效:不符合以上三種判斷標準且病情惡化牙齒脫落者。對比兩組患者牙齦出血指數(GI)、牙周袋探診深度(Pd)和菌斑指數(PLI),分別應用Loe和Silness法和Florida探針進行測定。
1.5 統計學分析本次所有調查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臨床療效采用%表示,GI、Pd、PLT結果均采用±s表示,分別采用X2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3.75%(30/32),其中治愈11例,顯效15例,有效4例,無效2例。對照組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8.12%(25/32),其中治愈4例,顯效13例,有效8例,無效7例。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經過統計學分析,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8.140,P =0.023<0.0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見不良反應。
治療后,對照組GI、Pd、PLI分別為(2.73±0.44)分、(3.73±0.77) mm、(4.22±0.73)分,觀察組GI、Pd、PLI分別(2.03±0.37)分、(3.39± 0.64)mm、(3.42±0.65)分。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牙周炎是常見口腔科感染類疾病,臨床治療中傳統療法多采用機械清除菌斑或緩釋劑等改善癥狀,但是治療效果并不徹底。隨著近年來臨床藥學和實踐的積極進展,采用局部藥物療法已經成為常態[2],緩釋體系下治療時藥物用量小、次數少、藥效也有保障,不僅降低了藥物副作用發生可能性,且對臨床治療干擾小,因而得到大力應用推廣。
甲硝唑是常用抗厭氧菌藥物,其主要成分為腸霉菌素和偶氮霉素,能夠有效抑制菌生成、具有較好的殺菌效果[3]。長期以來,主要采用全身用藥,盡管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牙齦出血及牙周指數,但是對肝腎功能有一定損害,且能夠引起頭暈急血小板減少、胃腸道反應等不良癥狀。因此,患者難以忍受其治療,并通過胎盤屏障等將其排出體外,直接影響甲硝銼治療效果。與甲硝唑相比,替硝唑是新一代治療藥物,屬于新一代硝基咪唑類衍生物,對多種牙周病致病菌(厭氧菌、消化鏈球菌、梭形桿菌、產黑色素累桿菌、二氧化碳噬纖維菌等)作用顯著,且藥物濃度高、組織滲透性好、見效快、副作用小,治療效果更為優越,對牙周炎患者而言能夠快速控制病情,改善各類癥狀與體征,盡早康復。本次治療中,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達93.75%,高于對照組(78.12%),無明顯毒副作用,且牙齦出血指數、牙周袋探診深度和菌斑指數多個指標上優于對照組,對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意義,值得大力應用推廣。
[1]嚴輝.兩種藥物治療牙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23):76-77.
[2]徐曉霞,李立峰.替硝唑局部用藥治療牙周炎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88-90.
[3]李吉海,李春暉,曹正國等.替硝唑局部用藥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4):276-279.
R781.4+2
B
1009-6019(2014)10-02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