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繼林
江寧區淳化街道土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南京 211124
慢性非傳染病防控要點探討
羅繼林
江寧區淳化街道土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南京 211124
目的:討論與歸納慢性非傳染病的有效防控手段,為實施慢性非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論依據。方法:結合本中心具體情況,分析與總結實施慢性非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工作的有效措施與重大意義。結果:實施慢性非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工作,可以通過健康教育與公共衛生等方面進行。結論:應加強對慢性非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工作的力度,盡可能的降低死亡率、發病率與致殘率,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減少醫療費用。
慢性非傳染病防控探討
慢性非傳染病主要指的是一種長期的,即發病之日起大于三個月,且很難治愈的非傳染病。而慢性非傳染病主要包含了精神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阻塞性慢性肺部疾病與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病一般是由環境因素與職業因素而導致的,并不具備傳染性[1]。同時,慢性非傳染病具備著死亡率高、發病率高、醫療費用高與致殘率高等特征。本文主要對慢性非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措施以及發病特征進行了具體的分析與闡述。
慢性非傳染并的具體發病特征是病情緩慢,并且一直呈現加重的趨勢,且具有著復雜多樣的誘發疾病的病因,常常伴有不可逆的器官組織功能障礙與病理變化,長期影響著患者的工作與生活,所以應不斷的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與保健[2]。現階段,對于慢性非傳染病來說,并不具備切實可靠與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而還有很多疾病也并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來讓患者痊愈,唯有找到將會引起此類基本的危險因素而實施具體的分析,且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這些因素進行控制,從而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3]。同時,慢性非傳染病的最關鍵特征為其病理特征與發病方式比較復雜,其病理并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龐大而錯綜復雜的因果系統。所以,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措施來對該疾病進行治療,而不應該是普通的對癥下藥進行治療。
2.1 強化健康教育
提升人民群眾保健意識與加強健康教育是對慢性非傳染病進行控制與預防的有效措施。由于慢性非傳染病是一種長期的,并且很難治愈的疾病,所以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是至關重要的。相關研究顯示,慢性非傳染病的出現同不良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等因素緊密相關。而對此疾病的預防則可以有效的對誘發此病的危險因素實施干預,從而使致殘率、發病率與死亡率有效的降低[4]。同時,提升人們保健意識與加強健康教育是干預的關鍵手段,通過實施具有針對性的,且同健康問題緊密相連的健康知識培訓與宣傳,來使人們的保健意識與衛生知識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使人們可以有效的改變以往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衛生習慣,并盡可能的實現適量運動、不酗酒、不吸煙與合理膳食,以此有效的消除危險因素,從而使人們身體免疫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使身心健康得到保證。
2.2 提升衛生服務水平
醫療衛生服務是衛生保健體系的重要前提,其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有效、快捷的醫療衛生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而相關的衛生機構應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實施維護,從而有效的預防與控制疾病的發生。同時,可利用衛生服務及時有效的發現疾病,而對于慢性非傳染病來說,應實現早發現、早診斷與早治療,并在最大限度內使疾病的發生得到控制與預防。此外,還應定期組織社區居民進行體檢,而對于危險人群,應實施疾病排查,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意義的實現慢性病的控制與預防。
2.3 構建完善的規章制度
對政府行為進行強調,構建完善的慢性非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政策,積極主動的把各競爭機制引入其中,利用各項政策的刺激來對慢性病進行控制與預防,通過多模式的發展而使慢性非傳染病機制得到完善。同時,相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各衛生組織與衛生機構可以積極的加入到慢性非傳染病防控工作中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持與法律保障,還應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資金籌備機制,從而為慢性非傳染病防控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經費支撐。
2.4 構建病情管理檔案
構建病情管理檔案,并詳細的對患者的具體治療情況進行記錄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在對慢性非傳染病進行護理與治療過程中,應嚴格的根據相關標準來執行,詳細的書寫病歷以及記錄治療情況,但是對于相關的一些文件,應實施規范化管理,且定期的進行查閱,以此充分的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全面的對患者病情進行掌握,并及時的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從而使慢性病的發生得到有效的控制與預防。
2.5 定期隨訪患者
就慢性非傳染病的患者來說,定期隨訪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此工作可以有效的對患者病情發展的具體狀況進行了解,并且動態的對患者病情進行有效的管理。其隨訪的內容則主要包含患者治療效果、患者臨床表現與患者治療措施等,以此來對并發癥的出現進行有效的預測,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預防措施[5]。
慢性非傳染病是一種全球范圍內的,對人民群眾健康產生很大危害的公共衛生問題,其具備著致殘率高、發病率高與死亡率高、難治愈、治療周期長、發病潛伏期長以及病因復雜等特征。同時,慢性非傳染病同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于生活方式緊密相連,尤其是缺乏精神活動、不合理膳食、飲酒、缺乏體力活動與吸煙等危險因素,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慢性病的死亡率與患病率得到提升。所以,提升人們保健意識與加強健康教育,并通過衛生服務,則可以切實可靠的使慢性病的發展得到控制與預防,從而使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1]王賢初,麥艷冰,陳燕,邱德星,周輝.光明新區社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相關危險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4 (6):103-105.
[2]付萍,薛安娜,楊正雄,王淑琴,金水高,姜垣,馮春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社區衛生工作重點的研究[A].中國營養學會第五屆老年營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1,13(l):32-37.
[3]Parker ED,Schmitz KH,Jacobs DR J r,et al.Physical activity in young adults and incident hypertension over 15year of follow-up:the CARD IA study.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9,12(6):88-89.
[4]王瑛,趙華,于金霞.社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情況調查分析與健康干預[A].全國第九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58(2):96一98.
[5]Beifan Zhou,Y ihe Li,Jeremiah Stamler,et al.Elation of occupational change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levels in rural Chinese men.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8,25(2):46-49.
R1
B
1009-6019(2014)10-03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