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李莉
南充市中心醫院.川北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電子醫囑常見問題及防范措施
李曉華 李莉
南充市中心醫院.川北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總結我科醫護人員使用電子醫囑系統存在醫囑欠規范、醫囑漏執行等問題,針對其問題提出相應防范措施,并認為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可以充分發揮電子醫囑這一工具高效、準確的優勢。
電子醫囑問題防范
隨著醫院電子信息系統的不斷完善,電子醫囑的使用已經成為醫院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1]。它的使用使醫護人員從手工執行醫囑轉變為醫囑電子信息化管理,減少了不少手工處理醫囑時的問題,節省了人力、物力。電子醫囑的使用已覆蓋全院,但經過我科1年來的使用,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將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1 醫生工作站常見問題
1.1.1 醫囑欠規范醫生在錄入醫囑完畢后,發現醫囑與疾病不符即撤銷醫囑,不及時與護士溝通,護士若未及時發現易導致護士用藥錯誤,造成藥品浪費,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1.1.2 用藥途徑錯誤通常醫生易把靜脈點擊為口服,靜推點擊為靜滴
1.1.3 藥品劑量單位選擇錯誤如舒血寧25mg點擊為舒血寧25ml
1.1.4 醫囑不完整如測血糖4/日,備注欄就需注明測早餐前及三餐后或三餐前及睡前等,通常醫生易忘記下備注欄的內容。
1.1.5 下達醫囑時間不能自動更新如醫生上午9點下了第一次醫囑,中午12點下第二次醫囑,醫生不手動錄入當前時間,系統會自動默認醫囑下達時間為9點,從客觀上看易導致護士用藥不及時。
1.1.6 醫囑錄入錯誤如將張三的醫囑錄入到李四頭上。可能是點擊病人時鼠標偏差,導致錯誤。
1.1.7 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反復打印,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
1.2 護士工作站常見問題
1.2.1 醫囑漏執行主班護士醫囑已執行完畢,卻未打印執行單或未及時停止治療或護理,如:氧氣吸入醫囑已停止,執行單未停或病人處氧氣未撤回;醫囑監測血壓,護士已執行卻未在觀察欄內注明,導致血壓監測不及時等。[2]
1.2.2 醫囑執行錯誤口服藥執行單不能續打,執行第二次的時候就會手工轉抄,往往轉抄時易把劑量或名稱抄錯,甚至張冠李戴。
1.2.3 費用漏收大多數護士對收費項目不祥,錄入不成功,導致漏收費用較多。[3]
2.1 醫生錄入電子醫囑時
2.1.1 首先要創造安靜的工作氛圍,加強責任心,注意長期醫囑及臨時醫囑有無混淆;醫生下達醫囑后,應該核對一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及用藥途徑,確認無誤后再提交醫囑。
2.1.2 特殊用藥需與主班護士溝通,如醫囑有誤,護士確認前可以撤銷重下,護士確認后就只能停止。
2.1.3 醫生錄入醫囑完畢后,打印醫囑應增強責任心,避免重復打印醫囑,保證醫囑的真實性,盡量減少工作量。
2.2 護士執行醫囑時
2.2.1 辦公環境安靜,集中精力執行醫囑,護士不僅是醫囑的執行者,也是問題的發現者,要具備較強的責任心,若有醫囑需立即執行,主班護士及時通知責任護士執行。
2.2.2 執行醫囑時嚴格執行查對,護士收到醫囑后應逐條審查,下達醫囑的時間、內容及頻率,區分長期醫囑、臨時醫囑,確認無誤后,再點擊確認、打印及執行,若發現醫囑有誤,立即通知醫生重下。
2.2.3 加強醫護溝通協調醫囑單由醫生護士共同完成,只有密切溝通配合,才能避免醫囑漏執行及錯誤的現象[4]。主班護士將醫囑中共性問題反饋給護士長,由護士長與科主任溝通,然后規范標準在晨會上通報,從而減少醫護溝通頻率,提高工作效率。
2.2.4 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大部分新進醫生護士對電子系統不夠熟悉,處理醫囑偏差[5],醫囑錯誤不能及時發現,科內安排工作經驗豐富的醫生/護士手把手為其進行指導,讓他們盡快提高對電子醫囑使用的準確性及熟練度。
2.2.5 建立醫囑變更登記本醫護人員都應建立醫囑變更登記本的習慣,這樣可以減少和降低醫囑漏下和漏執行的概率。
2.2.6 加強與信息科及財務科工作人員溝通,了解掌握各項收費項目,將醫囑與收費項目打包,避免漏收、錯收現象發生。
醫囑是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醫療和護理的重要法律依據,電子醫囑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如果醫囑不規范、查對不仔細,不能及時發現錯誤醫囑,容易導致醫療糾紛,所以醫務人員在使用電子醫囑時,需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較高的專業知識,才能充分發揮這一工具準確、高效的優勢。
正確執行醫囑是護理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護理缺陷的發生,多數發生在醫囑執行錯誤上,想要在根本上提高醫囑執行的質量,就必須嚴格執行核心制度中的查對制度。
[1]季文峰電子醫囑收費中常見問題探討[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2,1(23):109
[2]黃景慧電子醫囑相關護理缺陷分析與防范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2):94
[3]陸愛瓊護士使用電子醫囑初期存在缺陷及對策[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11(3):458-459
[4]高月紅電子醫囑常見錯誤分析及防范措施[J].信息管理與應用,2011,23(4):120
[5]王慧崗前系統化風險管理綜合教育效果分析[J].西部醫學,2013,10(25):1565
R197.323
B
1009-6019(2014)10-0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