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秋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結腸炎,屬于消化道非特異性病變。病變主要限于結腸的粘膜,主要癥狀為持續性或反復發作性粘液便血、腹痛或腹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病程較長。目前認為與環境、遺傳、飲食、吸煙、精神因素有關。隨著人類生活節奏的改變,該病的發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對于該病的有效的治療途徑及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研究探討健康教育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作用,報道如下。
選擇2006年9月-2009年2月經腸鏡和病理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73例,其中男38例,女35例,年齡23~62歲。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粘液便血與腹痛,多反復發作。經藥物治療和健康教育的實施,痊愈患者有57例,其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成形無膿絲,大便常規檢查正常,結腸鏡檢查潰瘍愈合,腸粘膜充血消失。病情好轉的患者13例,其腹痛、腹脹減輕,大便次數明顯減少,大便常規檢查白細胞減少,腸鏡檢查潰瘍基本愈合,粘液減少。無效患者3例,治療前后無明顯好轉或有患者病情惡化。
根據各個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別采取心理護理、藥物指導、飲食調節、運動療法等方法進行治療與健康教育的指導。
2.1 心理護理 潰瘍性結腸炎本身與精神因素有很大的關聯,患者必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首先幫助患者了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基本醫學知識,讓患者了解本病的發病過程、愈后及現代醫學對此病的治療進展情況,從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可以治愈和好轉的,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消除心理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藥物指導
2.2.1 西藥療法主要采取對癥治療,腹痛時給予解痙止痛藥,劑量宜小,防止中毒性結腸擴張,嚴重時注意觀察有無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遵醫囑及時給予補充液體、電解質、營養物質。由于現在醫學界比較傾向于潰瘍性結腸炎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亂,因此此病常用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適用于對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對激素依賴的慢性持續性型病例。長時間使用應注意機體菌群失調,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并注意隨時調整用藥量。
2.2.2 中醫療法中醫學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病位在大腸,但病理的基礎在脾虛。“脾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結腸炎多屬本虛標實之癥,故治宜苦寒清熱燥濕,辛熱溫補脾胃,使寒熱升降調和,久瀉得治[1]。中藥內服治療潰瘍性結腸具有改善炎性局部的微循環、抵制局部的炎性滲出、調節機體變態反應、促進炎癥吸收、修復腸粘膜等方面有明顯的作用,中藥保留灌腸也是治療的有效途徑之一,發揮了局部直接清熱解毒、殺菌護膜的作用,還能通過局部吸收調節腸道功能,增強抗病能力,使潰瘍早期愈合。同時,配合針灸穴位拔火罐、臍療、穴位埋線等中醫特有療法對其進行治療也可取得較好的療效[2]。
2.3 飲食調節 飲食調節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要保證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又要減輕胃腸的負擔,總的原則是給予易消化、少纖維素、富含熱量、高蛋白質、低渣軟食,有利于腸道吸收。
重型患者應禁食并行胃腸外營養,使腸道得以休息利于減輕炎癥,控制癥狀。待病情好轉后改為軟食,宜少食多餐。輕、中型的患者易腹瀉腹脹,建議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及鐵質的食物。避免進食生冷及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不宜飲用乳制品和海產品等,以免引起脹氣或導致疾病復發。
2.4 日常護理 隨著臨床分型的加重,患者的病情越重,生活質量也越差。因此對于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3]。連續便血和腹瀉時要做好肛門及周圍皮膚的護理,便后溫水坐浴或肛門熱敷,必要時局部涂抹無菌凡士林軟膏或涂擦抗生素軟膏以保持皮膚的完整;對于進行中藥灌腸的患者,宜在晚睡前執行;輕者適當休息,重視午睡,保證晚間睡眠時間與質量;重型患者應臥床休息,以減輕腸蠕動和腸痙攣。由于該病的病程較長,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醫護人員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對其生活的護理與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5 運動療法 由于患者的腸道菌群失調,易發生感染,因此適當運動,持之以恒地參加鍛煉,并常做俯臥撐、揉腹扭腰等,有利于增強腹肌,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出糞便,使腸道內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腸道病情惡化。
潰瘍性結腸炎是臨床上多發病、常見病,病程較長,難以治愈,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病人來自不同的社會環境,年齡、職業、文化、習慣及對疾病的認識都各自不同,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多與患者交流與溝通,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把握時機將心理疏導、飲食調節與臨床治療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把患者心理上的消極因素轉化為促進康復的動力[4]。盡管該病的發病原因目前還未明確,但采用上述的幾種方法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與治療,則一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對潰瘍性結腸炎治療和研究的突破性進展[5]。
[1]王常松.從西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難點看中醫治療優勢[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8,30(1):3-5.
[2]譚洪泉,王浩.中醫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8,3(34):71.
[3]楊潔.探討潰瘍性結腸炎臨床復發的原因及對策[J].臨床研究,2008,17(14):153-154.
[4]汪水芝,劉紅英.心理及飲食調節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8,21(5):559.
[5]王立春,馬鑫.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治療進展[J].中國醫療前沿,2008,3(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