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錚
醫院內部會診管理系統的構建探討
趙錚
本文介紹了在醫院會診管理工作中構建和使用會診管理系統的必要性,重點從醫生狀態顯示層、會診關系建立層、會診工作記錄層、會診結果評價層和會診糾紛處理層5個層面,論述了院內會診管理系統的設計方法,并對系統構架和未來的使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會診;會診管理系統
醫療技術與疾病兩者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關系,在更為復雜的病情面前,醫生自身能力的瓶頸逐漸凸顯,由多科室醫生開展會診工作的幾率逐年提高,相應的基于會診工作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成為目前醫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在醫院局域網的環境中,構建院內會診管理系統很好地適應了醫院會診工作的管理需求,當有會診服務請求時,通過系統的管理,保證在第一時間內由正確的醫生到場進行會診,提高醫院會診工作的效率和質量[1]。
1.1 保證了會診工作的效率 絕大部分醫院現有的會診管理工作仍然采取電話通知的方法,如科室某醫生向其他科室提出會診請求,由于有些患者病情較為復雜,通過電話很難做到表述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使接受會診請求的醫生無法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另外在會診的過程中,院方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管理體制,許多醫生經常有意或無意地拖延會診時間和診療步驟,延長了患者的等待時間[2]。構建院內會診管理系統有效地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首先會診系統與醫院管理系統數據庫的連接,患者的體征表現情況和已開展的診療措施可以直接在會診科室之間傳遞;其次通過對系統的合理設計,接受會診請求的醫生提出的診療方法、診療步驟和時間均一一記錄[3],使所有的操作有據可查,增加了醫生工作的壓力和動力。
1.2 保證了會診工作的質量 當醫生遇到診療難題需要進行會診時,該醫生只能從自身的專業角度來判斷向哪一科室發出會診請求,由于受到自身專業知識的制約,可能提出錯誤的會診請求,致使接受會診請求的醫生到科室后,無法有效地緩解患者病情,但其中會診雙方本身并沒有過錯,都是按規定的程序開展工作。本文設計的院內會診管理系統的會診請求流程與前者有著本質的不同,當醫生遇見自身無法解決的病癥時,通過系統將該患者信息向醫院所有科室發放,由各個科室從不同的專業角度共同分析判斷是否屬于本科室的診療范圍,主動接受會診請求和提供會診服務,從根本上保證會診工作開展的準確性[4]。
2.1 醫生狀態信息顯示層 首先通過下拉菜單的形式,對各個科室醫生信息進行整體設計,即科室為第一層界面,在該界面下,顯示科室內醫生的照片、姓名、職稱等信息。在醫生個人信息下,詳細顯示其狀態信息,即對醫生的值班、休息、忙碌、空閑等狀態進行描述,以方便系統的后繼工作,為院方的會診監督體系的執行提供依據。
2.2 會診關系建立層
2.2.1 會診請求信息的發送 如某科室A醫生遇見診療難題,將包括患者的體征信息和以開展的診療措施在內的會診請求提交給會診系統,系統按著空閑狀態>忙碌狀態>在線狀態>休息狀態的規則發送給各個科室的醫生,即信息優先提交給空閑狀態的醫生,若某一科室所有醫生均不處于空閑狀態,則將信息再提交給忙碌狀態的醫生,以此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個科室原有工作的基礎上,提供會診服務。
2.2.2 會診信息的反饋 會診請求信息是同時向多名醫生發送的,但顯然沒有必要由過多醫生處理同一會診請求,因此需要制定會診信息處理規則,具體內容如下:首先在各個科室中,按著同狀態醫生接收會診請求的時間順序,制定科室內響應會診請求規則。如科室內3名醫生處于空閑狀態,其中某一醫生第一次點擊接收會診請求后,則該會診請求在其他醫生處不再顯示;同時,從綜合診療的角度出發,在規定時段,如將時間限定為
30min,在時間段內該會診請求信息在其它科室仍然顯示,供這些科室從自身角度判斷是否屬于本科室的診療范圍,然后重復第一過程。如內分泌科A醫生提出會診請求,心內科的B、C、D醫生均處于同一狀態,B醫生首先響應該會診請求,則C、D醫生不在顯示該請求信息。在30min內,腎內科同狀態的E、F醫生覺得也屬于其醫療范圍,其中E先對會診請求進行回復,F則不再顯示該請求信息。
2.2.3 會診多方合作關系的建立 同樣以“會診信息反饋”部分中的舉例為例,醫生B和E向醫生A回復了會診請求,則在醫生B、E與A之間建立會診合作關系。
2.3 會診工作記錄層 會診工作記錄層主要針對接受會診請求的醫生開展,以醫生B開展會診工作為例,該層的主要工作如下:(1)記錄時間。詳細記錄醫生B從接受會診請求、到達科室和會診結束的時間;(2)診療依據。根據患者在原科室以取得的化驗和檢查報告單以及從自身的醫學專業角度對患者病情的判斷;(3)主要的診療方案。
2.4 會診結果評價層
2.4.1 系統角度評價 會診結果評價層同樣將接收會診請求的醫生為評價對象。在院內會診工作管理系統中,接收會診請求的醫生每一步操作都有詳細的記錄,以此為基礎,根據各項數據的綜合分析,可自動對醫生會診工作進行評價。如結合第一層的醫生狀態信息和第三層的接收會診請求和到科時間,可對醫生的工作素質進行評價。具體內容為,若科室提出的會診請求為非急診會診,醫生在空閑狀態下,接收請求和到科時間分別在10和
30min內為優秀;在20min和3h為合格,其余為不合格;在繁忙狀態下,下調一個評分等級。若會診請求為急診會診請求,醫生必須15min到科室,否則為不合格。
2.4.2 提出會診請求的醫生角度評價 當會診結束時,提出會診請求的醫生,根據到科醫生診療工作的開展情況,從醫學專業的角度,對接受會診請求的醫生進行評價,如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3種。
2.4.3 患者角度評價 患者根據會診醫生的言談舉止,從服務角度對醫生進行評價。如醫生醫德高尚、視患入親,患者可以給予優秀的評價,若態度一般和較差,給予合格和不合格的評價。
2.5 會診糾紛處理層 在會診結果評價層中,通過多角度對接受會診的醫生進行較為合理的評價,但由于評價者素質各有不同,評價結果可能略有偏差,為了最大限度的賦予院內會診管理系統的人性化,若醫生覺得某一評價結果不合理,允許在會診糾紛處理層中提出異議。異議直接提交給醫院的管理部門,由更為專業的醫生或管理人員,根據會診管理系統的記錄和客觀事實,給予公正的評判和打分[5]。
3.1 界面盡量與醫院現有的管理系統一致 院內會診管理系統的構建過程中,建議對系統中與醫院管理系統中數據和格式重復的部分,在界面和功能設計上,要參照后者編寫,已使兩者相互一致,減少醫生對新系統的陌生感,加快醫生的學習掌握進度。
3.2 提供手機訪問接口和使用功能 計算機設備雖以屬于基本的公辦工具,但受到醫院場地、經費等條件的制約,很少有醫院的科室能夠做到醫生人手一臺;另外計算機具有體積大、依賴電源等特點,不具備便攜性和移動性。與計算機相比,手機有效地克服了以上缺點,而且目前手機的軟硬件配置初步具備了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因此,建議當院內會診管理系統日益完善時,在系統提供WAP訪問接口,并完善相關功能。
醫院構建院內會診管理系統,對醫院的會診工作進行了合理的管理和規范,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會診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也加快了醫院整體的數字化建設進程。
[1] 張建東.加強醫院會診管理 提高醫療服務質量[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0):967-968.
[2] 王彬翀.某綜合醫院科間會診管理現狀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3 (10):1025-1026.
[3] 李大江.院內科間會診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院管理,2010 (10):42-43.
[4] 虞新燕.完善醫院會診管理制度 提高臨床醫療質量[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4):369-371.
[5] 黃榮.醫院會診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重慶醫學,2011(35): 3577-3579.
The passage introduced the necessity of build and use the consul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work of the hospital consultation management. It focuses from five levels discuss design method of within the hospital consultation management system,just the doctors state display,the building of the consultation relationship,the consultation job logging,the consultation Results assessment and the consultation dispute handing.And it also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suggestion for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using of the future.
Consultation; Consul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09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趙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