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瓊(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湖北 荊州 434007)
化療藥物外滲是指具有細胞毒作用的藥物,在經血管給藥時,若滲出到周圍組織可導致嚴重的局部組織損傷,甚至會發生皮膚壞死、難治性潰瘍。由于化療藥物是腫瘤患者的常規治療,一旦藥物外滲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將患者的傷害減至最小?,F將臨床效果觀察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腫瘤科2013年1至6月收治的腫瘤患者因輸液發生外滲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76歲。
1.2.1預防措施 ①做好衛生宣教,注射部位一旦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告知護理人員。②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注意避開關節、肘窩、手背、下肢靜脈,盡量使用靜脈留置針。③長時間應用刺激性藥物的患者及發泡性化療藥物時,應考慮使用中心靜脈置管或PICC。④輸注兩種不同的化療藥物時,兩藥之間應用20ml生理鹽水充管。⑤輸液期間應加強巡視。
1.2.2 護理措施 ①非發泡性藥物應給予干性冷敷。②發泡性或刺激性藥物外滲:對蒽環類、抗生素及烷化劑,應遵循局限性及中和處理原則,干冷敷2d,4次/d,20min/次;使用特異性解毒劑中和外滲藥物,蒽環類外滲可局部外用透皮促進劑二甲亞砜與地塞米松合用,每日2次,連續2周,并靜脈注射右丙亞胺預防組織壞死。對生物堿、紫杉醇類、鉑類等外滲,遵循擴散化及稀釋化原則,干熱敷1~2d,4次/d,20min/次,生物堿、紫杉醇類外滲可使用透明質酸梅稀釋。對氮芥類應立即局部皮下注射硫代硫酸鈉。
患者因輸液發生外滲的患者20例,采取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的改善,20例患者中顯效13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
藥物外滲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及操作技術兩方面,所以輸液前應對患者的血管進行評估,另外穿刺技術要熟練,保證穿刺一次成功。一旦懷疑外滲,不要急于拔針,應立即停止輸液,保留針頭在原位,盡可能抽出外滲液體,避免壓迫外滲區域,然后拔出針頭,用筆標記外滲區域,根據外滲的藥物采取相應的措施?;熕幬锿鉂B會給患者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我們護理人員給患者輸液時應也應做好預防措施。
[編輯] 一凡